大家身邊的朋友都有幾套房,你怎麼看房地產的未來十年?

一點見解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西瓜菌

不知大家最近有沒有注意到,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出臺房地產限購政策,大多集中於房價最近增長過快的地區,這說明政府對未來房價的控制力度會不斷的加大。

另外,房地產稅出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相信未來幾年也會全面落實,出臺後肯定會打擊很多以房產投資為目的的人。

在歐美國家很多城市的房價都不是很貴,甚至比中國的二線城市還要便宜,但是大家為什麼都不願已去大量購買房產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房產稅,在美國房產稅的稅基是由房屋的評估值決定的,政府會定期估計房屋的市場公平價格房地產的估值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房屋本身的價值(主要依據購買時的價值、裝修增加值、市場增值),二是土地的價值。每個州徵收房產稅的標準都不同稅率在1%-3%之間不等,如果按照房產估值來徵收的話那麼你投資房產可能靠收取租金都無法滿足每年徵收的稅款,再加上房屋增值較慢所以很少有人去做大規模的房產投資。


首席投資官

我覺得馬雲說的非常對,我贊同——10年後,或許都用不了10年,房地產將走下坡路,沒有什麼資產是可以一直漲到天上去的。馬雲做出這個判斷,可能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其一,中國人口老齡化之後,老年居民對於住房的需求將極大減少;其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接近尾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7.4%。預計2020年將達到60%。

這兩點都是基於供求關係,是基於需求的分析。首先,從國際經驗上來看,房地產市場與人口週期直接關聯:婚齡人口決定了新增住房的需求,人口結構決定的儲蓄率水平決定了買房資金的供給能力,決定了購房者的槓桿能力,也決定了房地產的持續投機能力。人口結構變化影響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經濟前景,從而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長期走勢。

其次,是城鎮化率,也就是說城市外來移民對當地房地產發展的影響。其實說白了,還是需求端對於房價的影響。根據國際經驗,當城市化水平達到70%之前,城市化還會繼續增長,只不過速度將會放緩很多。

從以上需求的分析來看,我國人口在2012年首次進入了劉易斯拐點,15-64歲的青壯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開始下降,64歲以上的老人佔比上升,日漸老去的人口對我國房地產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在合併,越來越少,一個孩子,他父母、爺爺奶奶都有一套房,他結婚還需要再買房?還有就是儲蓄率下降,社會總體槓桿能力也將隨之下降,沒有更多的錢去進行房地產投機。

此外,還可以從供給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後4萬億投資帶來快速的土地供應,形成了巨量的房地產供應,所以2015年底以來都是在進行房地產的供給側改革,即去庫存。而這也導致了三四線甚至是像我老家那樣五線的小縣城,房價都出現了明顯的飆升。但是從長期來看,房地產供給總量已經出現了過剩(當然,這的看是哪個城市的房子)。

按照可以找到的官方數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統計數據,1995-2011年,房屋竣工面積總量73.9億平米,其中57.9億平米為住宅。按照2011年城鎮人口計算,則平均每人增加了4.3平米。而按照城鎮居民家庭調查,則1995-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了16.4平米。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數據,202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達到8.88億人,即便是未來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投資,我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也將在2020年達到31.7平米。一個三口之家100平米的面積,基本上可以滿足居住的需求。

房地產是爭議最大的話題,看漲看跌都能找出自己的理由。太複雜了。


艾米米

這個問題加上描述,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下面坤鵬論一一聊聊。


一、身邊的朋友都有幾套房

坤鵬論在北京,所以就以北京為例吧。

70後們,基本上最少一套房,當年有遠見的70初們,有個三四套也很常見。

退回十幾年,2005年左右,北京三環邊上的房子,新房7000多一平米,還是板樓。二手房,就是三環內,基本上也是6000元左右隨便挑。

而70初,那時候恰恰在30歲左右,事業初成,小有積蓄,巧妙利用公積金貸款、抵押貸款,可以一年買一套不成問題,也不會對生活產生太大壓力。

80後們呢,80初,基本上會有一套房,85後大部分沒房。

因為他們趕上了房價飛速發展的階段,那時候,年年漲價,年年有人喊跌,於是滿懷希望的80後們,等呀等,一直等到買不起房。

90後們呢,除了北京土著,基本都是租房過日子,事業初起,沒有積蓄,大部分直接買不起房了。

二、未來十年的房地產

前不久在杭州舉行的全球峰會上,馬雲對中國的最大焦點——房子進行了預測,他說:過去8年內,中國的房子整體上處於大幅上升的狀態。8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可能就是房子。

跟蔥一樣便宜!

其實,馬雲不止一次說過這話,他還曾經勸過年輕人不要買房,十年後房子就像樹葉一樣。

坤鵬論認為,馬雲的言論要分開來看。

第一,8年後,房子絕對不可能是最便宜的東西,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些比咱們發達的國家,房子是不是應該和野草一樣隨便割了?

馬雲說這個話,要看他的語境,他是在推芝麻信用,未來租房免押金,也免中介費。

言外之意,年輕人現在都別買房了,不買房咋整,租房,租房有了芝麻信用,免押金,免中介費!

第二,馬雲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全是忽悠。

像房地產這樣反常的賺錢生意,越是猖狂,越是有著週期性,除了搶劫。

王健林曾表示,中國房地產行業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今後將成為一個平均利潤行業,無論上策、下策再怎麼刺激,二三四線城市,都不可能有大變化。

他還說,中國經濟減速打破了土地神話,房地產行業將難以繼續獲得高額利潤。

坤鵬論一直推崇規律,好比人均GDP就存在很多顛撲不滅的規律。

一國的人均GDP到10000美元時,房地產會進入平穩期,人均GDP超過13000美元時,住宅業會開始衰退。

2020年,中國的人均GDP將達到10000美元。

2025年,差不多咱們國家的人均GDP正好落在13000美元上。

所以,8年後,房地產肯定會衰退。

第三,站的位置不同,馬雲勸你別買房,因為他的人生和99%的人不一樣,高度和境界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他早就過了以房子為第一安全感的階段,對於他來說,他有著無數個比買房子更好的投資途徑,可以獲得比買房子更好的收益。比如他在北京延慶四季花海景區搞的天貓小鎮,典型的文化旅遊地產,特色小鎮。

我國《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到2020年要讓“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報告顯示,文化娛樂產業2015年總體規模將達到4500億元,在2020年更有望達到一萬億元。

五年要翻倍的大市場,上升到萬億級,再加上國家政策加持,這樣的大機會,只要有錢,誰會?誰能?視而不見?!

馬雲這樣的精明商人絕對不會放過!


坤鵬論

先說結論,貝姐認為中國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5-10年內還有投資空間,不可能出現大跌。

周圍的朋友都有房並不是房地產下跌的理由,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學位房,永遠是稀缺資源,稀缺資源自然有高定價。

另外還有以下原因:

1.每年瘋狂印刷的人民幣

2.萬眾期待的全民收入提升

3.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還有大約15-20年

對於成家立業,有小孩的,任何時候買都是對的

對於投入短期要賺錢的,近期沒啥好機會

可能明年會好一點點

每年都有各種政策,以及每年都有人YY房價要暴跌多少,貝姐從09年發貼子到今天,一直看多,事實勝於雄辨

好多人根本沒明白房價上漲的最基本條件是啥,就在那裡覺得房子怎麼貴

支持中國房價上漲的理由,只有2點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中長期不可能改變的,大家記下來:

1.以光速印刷人民幣(全世界都在瘋狂印刷),這說明啥問題?就算房子的價值一分錢不漲,假設人民幣印刷發行的量,一直增加,

房子的價值如何用人民幣來衡量,是必須漲的!這個道理如果想不通,我只能呵呵了!

2.說說房子的市場性,中國處於城市化發展初期,離成熟期還遠得很,也就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起碼還有10幾年以上。這是房子有市場的根本原因,別說什麼房價炒得有多高,高只代表短期過快上漲,透支未來一段時間的漲幅。其實,它就是一個對未來的預期而已。中國的房價我覺得,沒有任何可能會大幅下降,因為國家始終會發行人民幣和放出貸款來填這個洞。這是一個接龍游戲,因為這已經是不可逆的,如果房價要大幅下跌,整個經濟直接死掉。任何領導人也不會幹這樣的事。前幾年的手法時,抑制過快上漲,注意看,是“過快”!也就是說,上漲是應該的,只是不要漲得太快。這幾年的主旋律是,抑制非理性投機,是投機,懂不懂?

隨著二胎政策的廣泛開通,未來,住房小換大,再過十來年存在多子女分家居住的情況,房子的需求一樣不會降。

貝姐預測,2018年中,一線城市開啟上漲模式,有買房打算的剛需或者要換房的同學

可以準備出手了,以免突然上漲措手不及。如果只是為了買房子投資賺錢,目前時機還不是太好,因為有點浪費大好時間,且還貸成本不低。


貝姐理財

我的孩子上高中,他將來的房子多的是,自己一套,我的二套房將來也是他的,還有爺爺一套、老爺二套,他自己將擁有六套房。再找個對象,對象的父母、爺爺、老爺的房子也是他們小倆口的,他們小倆口將至少擁有9套房,到時候房子多的成負擔了!


田野152990578

現在家庭擁有多套房現象比較普遍,有錢人把房產作為資產配置的主要部分。那麼作為社會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子在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5年以內

5年以內房價有可能理性回調,現在的房價泡沫化程度很高,雖然政策一再出手,但還是很難抑制房價的非理性。

2016年國家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概念,並於2017年寫入十九大報告,說明房價上漲已到了中央下決心整治的地步了。

圍繞房子是用來住的這一目標,調控大招陸續放出:加大公租房土地供應、土地供應主體多元化、房產稅制定等,一旦這些政策落到實處,將會對高房價產生實實在在的打擊。

從房價走勢週期來看,房價經過幾年的上漲,其頂峰期已過,房價回調符合房地產週期性走勢。

從全球貨幣環境來看,收縮流動性已經是全球一致目標,美國在2018-2020年還會有數次加息動作,也就是說流動性收縮週期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結束。流動性收縮意味著資金成本提高、市場熱錢減少,這對過熱的房地產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

所以5年以內,房價很大可能會出現理性回調。

5-10年內

土地是稀缺資源,隨著土地面積減少,國家對土地供應指標控制會越來越嚴格,土地價格未來上漲是必然。

中國經濟在增長,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都會隨著增長。

房地產行業是國家支柱性產業之一,也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依靠,在未來5-10年裡可能很難改變這種地位。

所以房價在上述因素的支撐下還會保持合理增長。

10年以後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年輕人口增長率逐年在下降,如果這樣的趨勢持續10年以上,那麼10年以後住房市場將出現嚴重飽和,全國三四線城市鬼城、空城將到處可見,一個家庭擁有多套住房現象將會比較普遍。

10年以後隨著房產稅的普遍徵收,多套住房家庭將每年額外承擔一筆負擔,到時候住房將是買方市場,大量的老舊住房拋向市場,而10年以後人的居住品味提高,年輕人對房屋居住要求更高,那些老舊住房很難有合適的買主,房價將會出現真正的下跌。


財經微世界

如果真是馬雲說的房子是最便宜的時代,就是你連淘寶都逛不起的時代。

到時候可能出現的情況:貨幣越來越不值錢,貨幣面額越來越大,發行1000元的面額,10000元的面額,吃個茶葉蛋可能是百元的小鈔。中國貨幣的單位:1釐、1分、1角、1元、10元、100元。現在1分的貨幣已經沒有流通了,接下來幹掉1角,再幹掉1元、10元等,百元起步,發行萬元面額的貨幣。

有錢人為什麼都喜歡買房?

至少在當前的市場經濟,買房能跟得上通貨膨脹,能保值+升值。

有錢人為什麼不把錢放銀行了?

銀行存款失蹤的案例還少嗎?銀行臨時工都能挪用儲戶資金的案例還少嗎?變相、莫名、隱形的理財產品虧損還少嗎?銀行利息還有用嗎?

大家身邊的朋友都有幾套房?

都有幾套房的人了,還不知道房子的好嗎?可以問問身邊的朋友是不是買了第一套房後,變出好多套房了?

馬雲先生說十年後,最便宜的可能就是房子。

大家都拿著錢買房去了,都省吃儉用的還月供。沒人逛淘寶了,他的生意還能做得下去嗎?


天天房知道

我們兄弟三人,都是軍人出身,大哥在部隊已經是付師級幹部,我和弟弟都已轉業!大哥有一套一百三的房子,又和朋友單位集資了一套160的房子。第一套一千八一平買的,嫂子是建設銀行的,竟然不貸款,而是把一套一百的房子賣了!我是兩千年買的當時是正連級,部隊分不到房子,所以乾脆貸款買,一個月還六百多,當時只有一千塊錢一個月。後來姥姥去世把她的75米的房子給了我!弟弟結婚是岳父拆遷給的房子,120平,開發區的房子,才五萬,後來為了孩子上學,又貸款買了一套九十多的。去年又買了一套一百多的,他和愛人一個月公積金有四千多,他說不買也取不出來,所以又買了一套!我始終堅持房子不會再漲,所以一直沒買,他們兩個都勸我再買一套,我覺得房子太多了,很多家裡都好幾套,將來不可能再升值,最近頭條裡突然出現很多房子要降價的文章,我感覺房地產的好日子要到頭了!同學的一套門市,八年前買的花了一百八十萬,現在二百萬都賣不出去,根本沒有升值!過去一年租金十三萬,今年才租了七萬,形勢嚴峻!我也說不好未來會是啥樣,但是現在買房等升值肯定是不行了!十年以後,我的父母這一代人就不多,他們沒有沒房子的,到時候會空出很多房子,再過二十年,獨生子女的父母估計也會有大部分離去,那時房子會更多,所以房子會大大富裕!這種形式下,你手裡的房子還會值錢嗎!


與我同行184004123

未來我還看好本地樓市,應該不會縮水,即使有一定程度的降價,歷史史實一再證明了,那只是為下一波上漲做準備。

目前地價拍賣仍頻頻高價成交,將來的房價又如何會低?

聽說馬上要租房和購房的待遇要一致,即“租售同權”要立法,這個政策一出,將大大提高租房者成本, 是不是更多的人還是想去買房子?房價,真會下降麼?拭目以待吧!


浪子回頭黃金也不能換

80後一代,解決了剛性需求,再拿錢買房的人不是太多。似乎身邊的朋友不太在意所謂的改善性住房,有閒錢的話不如出國旅遊。


從環境上來看,我們的房價終於迎來了重要的拐點。

但是,不要迷信“房價如蔥”

希望大家還是要分的清在表達上的文學修飾性,因為馬老闆說了一句“未來八年房價如蔥”,結果竟然導致一些人開始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對此,筆者也有很大的擔憂,買不起房子已經夠要命的了,竟然八年之後連蔥都吃不起了?

要知道,房價終究會迴歸理性,但是,終究不會出現某些不懷好意的人,所說的那種崩盤。要知道,天天盼著房價掉下來,而不願意努力賺錢的人,這種人是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的。

就算房子再便宜,它本質上也有著成本,一套房子永遠不會比一個蘋果便宜,而一個蘋果卻一直比一根蔥貴。

我們來看待大形勢,其實已經能夠發現房地產市場正在好轉。

首先,房價已經控制住了,還在漲的只因為去庫存

確實在2017年後很多城市的房價出現了一個高潮,比如筆者所居住的煙臺,瘋狂跑了七八個月之後,近兩個終於停下來了。

這時候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後勁無力,並且二手房持不住高價了。

之所以去年會出現上漲,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去庫存的一整套政策,比如採取貨幣補償,比如限制新樓盤開發等等。

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之後,房價已然發生回落。從現在來看,還沒有一個地方能保持去年高昂的勢頭不斷向前。

另外一線城市,基本維持著穩步下跌的態勢,越來越多人驚喜的發現,從買不起忽然變得買得起了。

而隨著房價的逐步穩定,下一步就要解決房屋持有的問題。

未來十年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不是房價,而是房屋持有成本

我們都知道,房價未來會呈現出一種狀況,那就是無論標價多少,總就會讓人買得起。

也就是說,房價將符合房子本身的價值。

很多人在猜想,猜想房價什麼時候能掉到一千塊以下。這個想法還是不要有了,從現在成本來看,根本實現不了。

而且,希望大家知道一點,如果現在一些房子是你遙不可及的,即使有一天崩盤,這個房子你照樣遙不可及。

好東西永遠存在著競爭,好位置的房子永遠會比其他地方要貴。

而除了基本格局不變之外,房子降價的同時,也會影響到房屋的持有成本。

我們現在的持有成本並不太高,說到底就只有物業費、修繕費,以及防水等問題造成的成本。

這些錢不算高,如果租出去的話,不僅能解決成本的問題,而且還能賺錢。

不過,最大的成本問題要來了,那就是——房產稅。

現在普遍接受的說法,那就是首套房免稅,人均超過一定數額之後,按照市值的一定比率進行收稅。

除此外,房子越多,稅率也就會越高,這樣就能限制囤房子的狀況發生,讓房子作為真正意義上,並且十分靈活的商品進行流通。

也就是說,未來的房產稅徵收比例,很可能是房子越多、越大收的越多。


為什麼馬老闆會認為未來房子可能是最便宜的?

對於這種說法,現在有無數人在分析,是不是馬老闆判斷出了什麼,亦或者得到什麼樣的消息。

對此,筆者還是保持儘量不瞎說的態度,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其實就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一棟房子不可能比一根蔥便宜,客觀事實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的。

既然沒辦法從語言本身得出結論,就要看內容的目的性。

馬老闆表達的意圖很明確:勸大家不要買房子。

有人說馬雲要搞租賃,所以勸大家不要買房子。這個說法似乎不太有些片面,至少從他一直以來的演講來看,似乎很少出現勸說如此直接的方式。

至於背後的含義,咱們先不猜測。但至少能保障一件事兒,以馬老闆的智力,他不會去視圖宣揚一種氣氛,從而實現只對自己有利的結果。也就是說,結果還是會對大家有利的,不論未來是租賃市場,還是房價的暴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