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有兩套房是什麼感覺?

a820697057

作為一個在二三線省會城市揹負兩份房貸的房奴,我先來說下我的切身體驗吧。兩個人每個月還完兩份房貸,幾張信用卡,車位貸及現在的房租(兩套房子都還沒有交房)之後就剩生活費了,剛開始感覺很悲催,現在已經習慣了,至少看著房子在升值還是很開心;不過我們這是剛需,和投資性房產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了。不用討論那些家裡非富即貴擁有多套房產的人,他們很多都覺得理所當然,因為父輩積累的財富使得他們生來擁有的就多,同時生活過的也很滋潤,但這類人畢竟是少數。就來聊一下我的朋友圈子裡面像我們一樣有兩套房子的各種情況吧

(1)上海的一個姐姐,老公家裡拆遷,補償三套房子和一定的現金,房子位置都很好,然後她就當全職太太了,老公每個月工資也不高,但是另外兩套房子租出去一月又有小一萬的房租,所以他們過得自然很爽了;跟同在上海奮鬥的好友兩口子(兩人年收入加起來40w+)相比,他們收入雖不高,但是有房萬事無憂了,而年輕小兩口想要攢出首付卻要很多年;所以,這樣看來上海本地人有優越感就可以理解一點了。

(2)跟我一個城市的好友,父母在他上大學時就買了一套房子,去年即使房價上漲了很多他們依舊又買了套CBD中心的房子(首付80%),原因是為了走著去新辦公樓不用擠車了,每個月兩個人用公積金還房貸,完全不影響生活,每年出國玩一次,日子爽的不行。和他兩個相比,我就顯得慘兮兮的,但是想到自己不用啃老也挺欣慰的。

(3)以為稍年長的同事,自住房兩套,房貸很少,然後幾年前投資一套,待房子一交房接著就賣了,賺了不到30w,結果那年房價大漲,同事悔得腸子都青了;即使手裡有兩套房子,那一年他也沒開心過。

情況不同,各自感覺也不同,有多少個人可能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受吧。

評論員:puppy


首席投資官

有人說,在當今中國,人可以簡單分為三種:沒房的,有一套房的房奴,和有兩套以上房子的土豪。

相比之下,第三種人要少見得多,這也不禁讓人好奇,在中國有兩套房子的人,生活過得到底有多好呢?

其實,這問題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

房子的位置

農村三四線的兩套房,和深圳CBD的兩套房,差別可不是一般的大。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村很多地方出現了有房沒人住的現象,而一線城市的兩套房,卻是人和人地位之間巨大的鴻溝。

身家背景

一般來說,在大城市擁有兩套以上房子的,大多都是城二代,除去自住方面的需求,通過收取房租,就算不怎麼工作,也完全可以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

同樣的境遇,很多農村出身的人,就需要拼搏多年才能達到了。

購房的目的

假如是出於投資目的購置的房子,房子升值可能就更快了,當然,這一類人只能說是少數,更多在大城市擁有兩套房的,是同時還在辛苦還房貸的工薪階層。

對於他們而言,唯一欣慰的是,自己能成為有房一族,生活得更有底氣了,然而同時,他們生活上的負擔,卻並不比沒房的光腳一族要輕。

也許,正是由於生活有了希望,才讓它們就算成為房奴,也能感覺到幸福吧。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人的歷史,其實也是土地,房子的歷史。

沒房的想要有房,有了房的想要有第二套。

而對於本人這種兩袖清風的吃土族而言,人生在世,還是要知足常樂。

要不然,你還能怎麼樣呢?


找靚機二手機

有個同事在杭州主城區擁有兩套房,預估總價850萬,無貸款,無欠款,存款理財50萬,股票50萬,30萬車子。房子一套大人住,一套他自己住,平時工資幾乎全部日常開銷。將近千萬身家,一樣不敢亂消費。感覺在杭州有房的他只是住的舒服點,其他和我也什麼區別。本人老家有房,杭州租房,月租5000,現有理財100萬,現金5萬,也沒敢亂消費。我覺得還是看自己的心態,還有你的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如果有個女人不嫌你窮願意跟你,重點是跟了你後還不嫌你窮,我覺得哪怕你在杭州沒房你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幸福。


我給孩子找個媽

二線省會城市,房產七套,都在一百平米左右,自己和父母同住一個兩百平米的,門市三個每個都在在一百五十平米左右,父親是副局級幹部,母親是大學老師母親退休在家,經營一家幼兒園,三個門市,開了三個藥店,本人重點本科畢業,國企工作,死工資,年齡三十歲,三口人,三臺車,都不是什麼好車,都是十多萬的,沒覺得什麼富裕,花點錢也總是算計,看到商場一件小襯衫就八百一千的,都心驚肉跳,從沒買過,都是回家吃飯,很少在外邊吃,家裡大部分吃素,因為父母年齡大,不喜歡油膩,父親很少買衣服,他們公務員,經常單位給做衣服,母親買衣服都是地攤貨,偶爾有兩三件五百左右的衣服,我也是衣服褲子鞋大部分都是一百左右,沒穿過貴的,從小到大都沒有過花錢很爽的時候,高中畢業之前,衣服都撿我爸剩下的,兜裡沒超過十塊錢,大學好多了,後來工作了,自己的衣服什麼的也都是自己買,沒怎麼讓父母出錢,當然,房子車是父母給我的,平時和朋友出去,從來不敢去有點檔次的消費場所,都是最普通的。對了,我沒有女朋友,曾經交往一個,嫌棄我窮,當時家庭條件也沒有現在這樣一半都不到,都是這兩年佔地使家裡資產翻倍的,都說拆二代,多麼能花錢啥的,我怎麼一點都沒有這個感覺呢,沒覺得自己有錢。


港灣150768431

在當今中國,有兩套房是什麼感覺?

我名下不多不少正好有兩套房,第一套房是2010年買的,第二套房是2014年買的,當時購買的時候就是為了改善,因為第一套房的位置不好想買個位置更好的,主要是為今後孩子上學考慮,有了兩套房之後是什麼感覺,我總結如下:

第一個感覺:安全感提高、幸福感提升!

名下有兩套房第一個感覺應該是更有安全感了,幸福感也提升了,當然這有個大背景就是房價不僅僅沒有跌反而在上漲,我第二套房是2014年買的,正好趕在這輪漲價潮之前入的手,有兩套房進可攻、退可守心理會踏實很多,而且看著財富在增值心裡還是挺爽的,目前因為有套房沒有住光出租每個月還能給我帶來比較可觀的租金收入,因為我的貸款並不多光租金都比我月供還多,因此生活的壓力陡然下降不少!

第二個感覺:仍然不能掉以輕心,還是存在危機感!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我還是很贊同的,有兩套房也僅僅是抗風險能力稍強一點而已,不繼續奮鬥還是不行的,現如今各種中年危機的新聞此起彼伏,說到底我們還是很不堪一擊的,要保證未來的生活還是需要繼續努力,節儉仍然是需要堅持的好習慣,當然不僅僅在於節流,如今更加會注意去開源,投資的意識和意願都會提升很多。


心安理得君

1.從單位集資房開始,很快投入第二套

一位朋友,畢業後到了國營企業上班,工資不高,但是人家福利就是好。這位朋友剛工作第二年,就趕上了可以集資建房,當時,朋友手頭也很緊,沒攢下多少錢,但是單位的集資建房不可能不買啊,於是,找父母想了想辦法,當時買了一套兩室的,大約70多平,總房價不過20多萬,首付七八萬,所以,壓力不大。過了三年,房子交房,按計劃裝修,朋友這幾年可是一直省著,好在跟女朋友兩個人一起努力奮鬥,所以,裝修的費用基本搞定。又過了大半年,住進了新房。這三年多時間,房價已經幾乎翻倍,所以,朋友一家非常高興。在住進新房後,一直就在找機會投資新的房產,當然,首付基本還是父母出。又過了兩年左右,終於找到合適的機會,朋友又投資了一套二手房,他們選擇的都是貸款30年,所以,壓力相對來說不是很大,每個月小兩口還貸款大約5000多,而他們的收入最高的才 5000多,另一個收入4000,初一看,壓力還是很大,房貸佔據了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多,但是朋友沒有壓力,為啥?因為他的二手房一個月租金可以收2000多元,所以,實際上他每月房貸不到3000元,所以,小兩口現在過得很滋潤。他們由最初的被迫買房,到後來的主動買房,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嚐到了甜頭,他們充分利用好了貸款這個槓桿,同時,父母對首付的支持,也是非常關鍵的。

2.開小飯店,因為房子太小買了第二套

另一位朋友,畢業後本來進了一家汽車公司,但是收入一直不高。後來,父母從小鎮來到他所住的城市,於是一家人開起了小飯店。飯店不大,只有三四十平方,主要是炒飯、蓋飯、小面等為主,但由於所處位置不錯,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對面還有兩家網吧,所以生意一直不錯。剛開店兩年,就在附近買了一套一室一廳,貸款很少。一年多後,這位朋友就將之前的那套小房子房貸還完了。過了一兩年,新的問題來了,夫妻倆住那個一室一廳本沒有問題,但是過幾個月寶寶就要出生了,怎麼辦?於是,又過了半年,這位朋友買了第二套房子,由於朋友之前的房貸已經還清,所以,只還一套房貸,覺得沒什麼壓力。而且朋友還說:幸虧當初買了一套小的,要不然等到房價上漲了才買,實在太虧了。有點遺憾的是,朋友說當初就應該咬咬牙買一套大點的,畢竟當時多貸點款是完全沒問題的。

總的來說,身邊有兩套房的朋友現在不少,他們大多也沒有太大的壓力,要不以房貸還月供,要不就是收入較高,覺得還房貸也不是什麼問題。整體來說,他們大多還是覺得早買房划算,所以,也寧願繼續做房奴。


坤鵬論

有兩套房子很難嗎?

史論縱橫作為一個有兩處90多平米房子的答主來聊一聊吧!

史論縱橫2014年大學畢業上了,到2015年的時候辭職,開始創業,到2016年的時候買了一套六樓93平的多層房子,正在裝修的時候,發現一樓也在賣,史論縱橫乾脆也買了,兩個樓戶型都一樣,而且都是一次性全款買的。

看到這裡,你們一定認為史論縱橫的創業水平一定很高,其實不是的,縱橫辭職後失業一段時間,為了養家餬口,買個小電動車天天賣蜆子,一斤蜆子賺兩塊錢,一天也就賣一百多斤。

很多同學會猜到是縱橫的家裡很有錢,其實我家是那種真的窮,不但窮,還欠了很多債。

哈哈,不開玩笑了,主要是房子位置太偏,座標遼寧十八線縣城的郊區,而且是回遷樓!

六樓一千元一平,一樓一千五一平,兩棟樓花了差不多25萬,七樓的話,90多平時五萬塊一戶。

沒辦法房子崩行了,賣不出去,很多北京和黑龍江的稍微有點錢的,都在我家這附近買了處房子,等夏天的時候,好幾家集體過來玩。

有個北京的老大爺說,這房價太便宜了,兩處房子都不夠在北京買個廁所的。

其實很多人都在千方百計的往城市發展,往北上廣發展,如果要是沒有什麼合適的必須留在大城市的工作的話,其實還是到偏僻點的地方好,尤其是一些工作室什麼的,有在北京買套房的錢,都可以在鄉村蓋個城堡了。

前不久我一個同學還在嘲笑我,要我應該到大城市發展發展!大城市機會更多,圈子更多,感覺在中國幹什麼都離不開圈子!

其實,中國社會其實一直都經歷變革,那就是交通越來越發達,信息越來越發達,其實,城市和鄉村時間和空間上的差距其實是越來越小的,我小的時候估計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去一次城裡,現在只要願意,騎著我的小電動,隨心所欲啊。

縱橫如果在北京買套房子,然後天天在家裡碼字,碼字的錢可能不夠交房貸的,但是我在這碼字的話,成本幾乎就沒有,但是賺一分是一分啊!而且活的真的很輕鬆,沒什麼壓力,我和媳婦還騰出來一個屋子養狗,嗯,跟英國女王一樣的狗,柯基犬!

當然,縱橫不是勸大家回農村發展,只能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畢竟很多就業機會是農村沒有的!


史論縱橫

我們假設兩套房特指的是北、上、廣、深。那決對是土豪級的存在。中國的有錢人主要發家史:2007年前炒股,股市大賺一筆後,想為自已(或為家人)改善下生活。一般就買黃金,買房子居多。沒想到08年股市一倒,房市起來了。就又發一筆。股市、房市紛份賺錢積累了原始資金了,才開始投資做各種生意,所以說那個年代的人真的是很有福氣。

手裡面有兩套房子並且全款買的房,屬於土豪級,房子按大多數戶型面積大小算,(80-90平)現在一線城市都在5-10萬左右一平,按低的7萬左右算,每套房價值在500-600萬左右。兩套房值一千多萬,在一線城市不算多富,算中產級吧。擁有千萬級財產在二、三線城市以下,那真是土豪級。

有些人是貸款買的房:首付30%,有70%未還,首付也就給了300萬,有800萬未還。按25年算,每月差不多供5萬左右,能一次性拿出300萬給首付且每月能還5萬月供的人,也是土豪級的了。普通三口之家,兩人月收入5萬以上,應該最低是民營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了。基本上是各大中小企業老闆認為的主力人群。

還有一種是爆發戶,這種人群一般是拆二代。

本人住在三線小城市,兩套房真的沒什麼感覺,周邊加本地的同學朋友,都差不多至少有兩套房,沒有想象中的生活那麼高大上,依然苦逼,日子過的也很節省。

對於房價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不少人感嘆時光匆匆在拼搏多年,依舊沒能買到一套讓自己安居的房子,有的人咬咬牙為自己安置一個家,雖然壓力很大,但是在房價比較低的時候抓住了機會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現在看來也是值得投資的,有了多套房,物質上也能解決了後顧之憂,不會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不會在意工資一時的高低,也不會為五斗米折腰,看著這些住房,再想一想當初生活之艱難。在欣慰之餘有時也在想,人的一生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呀!

所以,把握人生,還是靠我們自己。

大多數人還沒有養成閱讀後 點贊 關注 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關注一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我們盛裝出行


山東人,在京上學後留下工作。一晃已十年。北京南四環外一套公寓53平,全款,用於出租。北京東邊燕郊一套房子90平,貸款,自住。兩套房子都是我和老婆打拼出來的,當然雙方父母也幫了點忙。買時都一萬多,現在市值都三萬以上了。單位同事時常調侃我在北京有兩套房,可我沒什麼感覺。因為公寓小有孩子,所以只能在燕郊住。每天苦哈哈的擠公交晚上拼車回家。現在就在回燕郊的路上。一個字,累!累了還不能歇,養家餬口還房貸。再說我這在北京真的不算什麼,有錢人比比皆是,身邊有幾個朋友北京土著名下七八套房,上千萬了都。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D調的華麗72154987

這個問題70後應該很有發言權。從個人的經驗來說,二套房其實太平常了,說什麼中產,還有點早。

本人70後,座標所謂的四大,現在居住的城市有兩套房,在二線省會城市有一套,均已還清貸款,但自我評價也不過是個工薪階層而已,中產遠遠談不上。

隨便說說周圍的人,有兩套房簡直是標配了……

我辦公室同事A,70後,原來在市中心有一套房,城郊(大概相當於北京北五或上海莘莊)有一套複式,後來把郊區這套賣掉了,然後在市中心家附近又買了一套,現在總資產過兩千萬了吧,其實也沒啥感覺,午餐還不是跟我們一起擠食堂……

我同事B,也是70後,市中心一套,原來在郊區有套別墅,後來女兒出國留學,800萬賣掉(當然如果不賣,價格應該近2000萬)。

同事C,70後,市中心兩套,一套自住,一套出租,不過置換的有點晚,現在房貸400萬、成天跟我訴苦,苦逼還貸ing。

同學D,在本市郊區,房兩套;同學E,在市中心有房兩套;同學F,在本市郊區有一套房,這傢伙是做房地產的,對本地房價不看好,所以一直沒怎麼在本地置業,但是在我們老家、他媳婦老家和海南都有房產……與之相似的還有另一個同學G,本地沒房,但在Hz、安徽都有房產……

我太太同事H,本地人,市中心一套,後來覺得不夠住(老人要來接送孩子),就在同小區又買了一套,關鍵是她媽媽自己住的那套,怎麼說呢,就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或上海的石庫門,一套都是自家的,在等拆遷……

我太太同事I,算比較後知後覺的,一開始在靠近本地的另一個城市投資了一個小房子,沒怎麼住過,前幾年覺得不對勁了,就把那房子賣了,在市中心換了套小房子,自己住著也很開心。

當然也有完全踩空的,比如另一個同事J,從2006年就想買房子,但是眼界高,挑來挑去,結果沒買,後來就趕上了限購,再然後就到現在好像也沒買上。

所以說,以本人的經驗來看,在所謂的四大一線有兩套房真不是啥稀奇事兒,挺尋常的工薪階層,混飯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