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的砍式發球,為何總能讓對手接不住?

奇幻科學城


首先,我們先說一個客觀事實,即丁寧的砍式發球(也稱下蹲式發球)很有威力,體現在即使是國家隊朝夕相處的隊友,也很難接得足夠好。特別是關鍵分的時候,丁寧一拿出下蹲發球,往往會收到奇效。

其次,那麼為什麼丁寧的砍式發球這麼有效果呢?砍式發球的特點是身體往下,更能借助腿、腰的力量,所以旋轉是更強的。丁寧可以用球拍的兩面分別砍出上旋、下旋、側旋,落點也可以變化為反手位、中路、正手位,所以總共有2×3×3=18種變化,往往讓接球者只能將球對付過去,讓丁寧能較為輕鬆的上手,從而佔據主導。而且最難接的並不是上旋或者下旋,因為能夠從球的彈跳中進行判斷。最難的還是砍式側旋,側旋足夠轉的時候是可以當作上旋的,但又比上旋更模糊,一旦動作做出輕微的變化,又會帶有下旋,所以更難判斷。


丁寧的砍式發球並不滿足於直接得分,而是為了讓對手較為被動的只能勉強接過去,而且接過去的線路肯定還在丁寧的算路之類。這也是難接的原因之一,即你接過去都沒用,始終都是被動的局面;如果你想更主動的接發球,那就增加失誤率了。


當然,丁寧還是很nice的,邊發邊指點,最後發的一個,我直接衝了一板得分了喲,美滋滋。



乒乓社交開球網

乒乓球發球是乒乓球比賽中的基本技術,也是一個重要的得分手段。發球的奧妙在於球拍在接觸球的一瞬間,通過球拍擊球的位置,球拍接觸球的角度以及球拍接觸球的摩擦力而發出的一個高質量的發球的過程。他對於動員的身體的協調性(尤其是腰部、小臂、手腕)有很高的要求。



我國著名運動員乒乓球前輩郗恩庭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他的發球特點是:一、發球動作極快,球拍角度不斷變化。二、隱蔽性好,假動作逼真。三、球的旋轉程度不一(有時轉有時不轉)經常造成對方誤判。在國際比賽中屢屢叫國外運動員中招,使很多運動員只能是望球興嘆,束手無策!




而丁寧的發球和站立式發球略有不同,除了繼承老一輩光榮傳統以外更上一層樓。他有自己的風格特色:發球動作起伏大(屬於下蹲式)假動作逼真,隱蔽性好。更關鍵的是擊球的角度、力量、旋轉方向恰到好處。因為丁寧是下蹲式砍球發球所以對身體的協調性的要求更高,尤其對腿部肌肉爆發力、(因為發球後要馬上站立迎擊對方來球)及腰、臂、手腕靈活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說丁寧獨有的下蹲式砍式發球是丁寧在比賽中的殺手鐧,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生生不息鋼鐵俠

丁寧的下蹲式發球,也就是常說的"砍式發球",已經成為她出奇制勝的一記核武級大招,每每會在比賽的關鍵時刻助丁寧拿到至關重要的得分。


那麼,在運動界已沒有絕對秘密可言的今天,連普通球迷都對丁寧的砍式發球知道個七七八八,為什麼日夜研究她的職業高手們還是會屢屢栽在此招之下呢?

原因應該有以下幾方面:

1. 丁寧的砍式發球出手太快。懂得砍式發球原理的人都知道,砍式發球通過球拍正反兩面接觸乒乓球的中上部來製造兩個方向的側上和側下旋轉。與常規的站式發球所唯一嚴重不同的地方,不是球發出後的效果,而是球在擊發一瞬間的板形。丁寧的砍式發球,出手速度超快,對手幾乎不可能在電光火石的剎那看清丁寧的手腕振動角度,因此便難以準確判斷來球的具體旋轉情形,於是造成接球失誤或接球不利。


2. 丁寧是左手,左手的砍式發球在江湖中極為罕見,大家因為遭遇到的類似考驗太少,所以很摸索難積累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事實上,即便是丁寧的國家隊隊友,也沒有哪個能遊刃有餘的接好她的砍式發球,因為在訓練中,丁寧從未被要求單開一個接自己砍式發球的專項課堂——誰也不可能提這樣的要求。

3. 砍式發球由於極速下蹲,因此造成腰腿合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丁寧的砍式發球比所有女子運動員的發球都更衝更勁,這對力量相對薄弱的女選手來說,是極其難以解決的物理死角。

同時,砍式發球也在臺面覆蓋性更優於常規站式的正反手發球,它到達所有落點的速度和效果都可以是無差別的,這令每個對手都頭疼不已。

4. 丁寧在砍式發球這個技術上浸淫太久,已臻化境。其實,天下沒有無法被破解的發球技術,但發球高手還是能通過發球獲得大量的進攻利益,原因就是他們把發球練得更精更純更厚重。明知道是下旋,一撮還下網。明知道是上旋,一壓還是飛。這就是精純度帶來的效果,也就是高手的高明之處。

丁寧的砍式發球並不是獨門招牌,此前國乒著名的美女名將牛劍鋒也常用此招,而男子選手中的松平健太和奧恰洛夫,也是砍式發球的擅長者。

但威力如丁寧那麼大的,還真沒見有誰。丁寧和奧恰洛夫曾在一次直橫大戰的表演環節切磋過砍式發球,結果奧恰洛夫連吃丁寧四個砍式發球——不是接球效果不理想,而是直接吃球失分!這充分說明了丁寧砍式發球的厲害程度。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公開賽上,丁寧在決賽中遭遇最大黑馬孫穎莎的挑戰,結果孫穎莎在最後關頭正是被丁寧的砍式發球擊垮,未能演成一黑到底的小神話。


邱彼岸

作為大滿貫得主、中國女乒隊長,丁寧擁有著一手獨特的發球秘技——下蹲砍式發球。在比賽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丁寧在關鍵時刻使用下蹲砍式發球得分的情況。為何丁寧的下蹲砍式發球總能在關鍵時刻屢試不爽,很大程度上與下蹲砍式發球的稀缺性和旋轉多變的特點有關係。

首先從使用人群上來看,下蹲發球由於對腿部力量要求較高,因此一般女子選手較少選擇使用下蹲發球,而且下蹲發球要去發球方在發球之後迅速站立還原,對選手的膝蓋以及腿部肌肉負荷較大。此外由於由於下蹲發球之後的銜接沒有站立式發球更為輕便,因此使用者不多。除此之外由於下蹲發球藉助身體下壓力量來將球發出,因此難以控制住身體的力道,所以練習難度較大。練習的難度決定了下蹲發球的使用者數量較少,也造成了下蹲發球的稀缺,有平時很少能夠見到對手使用下蹲,因此在大賽中尤其是關鍵時刻,當丁寧使用下蹲發球時,對手很難對丁寧的發球旋轉和落點進行準確判斷,容易出現接發失誤。

其次丁寧的下蹲發球旋轉和落點多變,丁寧的下蹲發球在出手的一瞬間對手才能看到丁寧是用哪面膠皮發球,這樣一來就縮短了接發球方的判斷時間。此外丁寧用兩面膠皮發出旋轉方向完全相反的側旋之餘還可以有效結合上旋和下旋的變化,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旋轉的類型,此外多變的旋轉在結合長短和落點的變化,令對手更加難以適從,從而為丁寧自己創造較好的進攻機會。


乒乓雜誌

1、砍,動作快,發出的球帶有強烈的側旋。

2、落點、長短、弧度可控!

3、砍的瞬間,可以用球拍左側面砍,也可以用右的面砍,而大動作完全一樣,小動作只需要改變球拍側向,而由於球拍運動速度快,只有當球發出來看弧線再根據球的落點才能真正得出到底是左旋還是右旋,這樣就失去了先機。

4、接側旋要先上手,拉,打,推都可以,但是失去了先機,就不能提前上手。。


眾口說車

下蹲式發球變化較多,左側旋和右側旋,下旋都可以發出來,而且隱蔽性很強,其實這種發球雖然發出來的球很轉,接發球也可以借到它的旋轉,造成回過來的球很飄,一般水平的乒乓球愛好者很可能控制不了球的路線造成失誤,高手的話可以通過旋轉控制對方接發球的落點從而提前準備,搶先上手,一般發這種球都是有戰術佈置的,目的性很強。另外,這種發球用的人較少,也會給人出其不意的感覺。


長夜將至075

我當年打球的時候也有幾個絕招,其中就包括下蹲式砍式發球,這種發球技術之所以很少有人採用,主要是動作太難看和對臀大肌要求太高兩個原因,動作難看不優美是一般人的大忌,誰都希望自己的動作舒展優美,這種發球只有心理及其強大的丁寧可以駕馭。再者就是很多人由於臀大肌不夠發達,要不蹲不下去,要不蹲下去起不來,所以也沒有人真正敢使用。


球的江湖

回一答此問題很簡單,長相姿勢太難看,有點嚇人,對方不敢睜眼看,所以就接不上球啦。這一點都不奇怪。你們看盯眝那個長相,就象一攤不太成型的,讓雨淋過的,坑坑窪窪,斑斑點點,圪圪墶墶們臉,再加上那母狗撒尿的發球姿勢,誰見了不害怕才怪呢?!


Tby西風瘦馬

下蹲式發球姿勢不雅觀



岐山綵鳳

砍式發球未必不可破。 砍式發球看似球路飄忽不定,但大多是長球。本人正膠直板,在深圳某業餘球館比賽時遭遇砍式發球,在搓、擋都失利後,直接起板攻擊。接連奏效後,對方再不敢對我用砍式發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