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涉及到皇儲問題,李衛是如何巧妙回答的?

老人頭侃史

文/炒米視角


一個沒讀書的人,看似沒心計,愚忠。實際仔細一分析他每次和雍正的對話。這哪是一般人的智商?也難怪後來官做得那麼大。必要重複的一點,歷史上真正的李衛的確是雍正的“改革大將”,但並非撿回來的家奴,而是徐州的一個富戶,他的功名是“捐”來的(就是花錢買的官)。他是個能吏,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實事,但不是酷吏,官聲要遠遠好於酷吏田文鏡。他常年外放,其實涉及儲位的事情,李衛是沒資格參與的。

但我們按照電視劇《雍正王朝》的邏輯,這個事情發生在弘時暗殺弘曆未果之後。雍正直截了當:“狗兒,暗殺弘曆的人是誰?你應該知道了,你說說朕該怎麼辦呢?”

雍正從未用如此口氣跟其他人這般講話,這說明李衛絕對不白給。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雍正拿李衛當完全心腹,他在李衛面前是沒有設防的;第二,雍正以前再難也是”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可如今的確是大限將至,又發生了這樣的事,充滿無奈。

李衛此刻跪下道:“主子,什麼事奴才都能替主子辦,唯獨此事奴才沒法說。”李衛明白伴君如伴虎,即便雍正非常信任自己,但畢竟涉及儲位問題,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引發滅頂之災。歷史上鄧通受漢文帝寵幸,主動替漢文帝吮吸癰瘡,結果卻莫名其妙得罪了漢景帝(漢文帝說太子好為什麼不肯給自己吮吸癰瘡呢?)。這種事情,就是無妄之災。李衛竟然懂得寵臣不能為主盡為所盡之事。後來和珅也是沒懂這個道理。

雍正得到這樣的答覆,竟也沒為難李衛,“朕知道,朕不該問你,你起來吧。連朕自己都難以委決的事,你又能說什麼呢?”第一個回合結束。

接著雍正讓李衛看一封信,那是曾靜寫給嶽鍾琪罵雍正的信。李衛得知後,非常憤怒,道:“主子,你把這條瘋狗交給奴才。”

後面的表現非常精彩,李衛脫了官服去詔獄裡打曾靜。後來表面上被雍正批評罰俸,但是雍正心裡是歡喜的,就是宋江經常批評李逵一樣。


然而當形勢最終明朗的時候,壓死弘時就差最後一根稻草的時候。李衛的一番話絕對充滿政治智慧。當年壓死年羹堯的最後一根稻草時,出場的是張廷玉,張廷玉的那一番話直戳雍正內心,雍正慌得連茶碗蓋子都打翻了。但那段話很長,一看就知道是“準備”了很久很久的。

而李衛這番話比張廷玉那番話高明不要太多,“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這番話說起來隨意,似無心卻有意。《三國演義》中劉琦在高樓上逼問諸葛亮求生之道,諸葛亮講了段“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在這裡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語解開心中事,雍正說,“朕不能再把難題留給後人吶!”弘時命運徹底定格。而李衛說起來,我根本沒說什麼啊,儲位的事情豈是我們這等奴才可以議論的。


炒米視角

君有問,臣必答,看看李衛是如何回答雍正帝在未來皇儲繼承人的問題,讓李衛說意見,李衛的巧妙回答體現了與同為奴才的年羹堯的完全不同。

雍親王府出去了兩個做官的奴才,那就是與年羹堯與李衛。

年羹堯做到了撫遠大將軍,最後作死了,李衛做到了兩江總督,受寵不衰,做到了乾隆年間。

雍正帝在位一十三年,到了中後期已經精疲力盡,好歹算把康熙年間遺留下來的問題一件件梳理的有個頭緒,但是自己卻累垮了。

在《雍正王朝》的電視劇中雍正帝與來京述職的李衛有這樣一段對話


李衛已經升任兩江總督,這可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一品大員,上任是一定要來京述職的,正好;李衛這個忠心耿耿的奴才也好順便看看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

李衛這個奴才在雍正帝的眼裡的位置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李衛即是朝廷大員,更是雍正帝的心腹。

請安、下跪這是平常禮數自不必細談。雍正指著李衛對侍立在側的侍女“喬引娣”說;看見了吧,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兩江總督李衛!

當然,李衛對雍正帝也是忠心不二的臣子,聽了雍正帝的介紹,不禁熱淚盈眶的說,主子,多日不見您怎麼瘦了。雍正帝讓李衛坐下說。

雍正帝待李衛坐下後,張口就是問了一句讓李衛吃驚的話:狗兒,暗殺弘曆的人到底是誰?

雍正帝問的就是發生在不久前皇四子弘曆帶著劉墨林去河南處理讀書人書院罷考,順便去江南體察民情在回京的路上被追殺一事。

這是皇帝家中的家務事,鬼精靈的李衛豈能不懂,但是又不能不回答
,李衛回奏:皇帝主子,別的事奴才都可以扛,這事奴才怎麼插嘴?

不過李衛有辦法,也不能不替皇帝主子分憂,李衛左右而言它的精彩回答不能不讓人佩服:


李衛是這麼說的: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看看,說李衛回答的巧妙還不如說是李衛在無形當中給雍正帝這位李衛的主子出了個大主意,且陰險。

陰險在哪裡?剛剛發生了皇三阿哥弘時在暗地裡追殺弘曆,這不就是又有了皇儲之爭和兄弟之間的手足相殘嗎?

雍正帝正是經歷了“九王奪嫡”的殘酷教訓,兄弟之間鬥了十幾年,即使是雍正帝繼位了還在爭鬥著。

李衛的無意的言語,聽者有心,當是雍正帝傻子嗎?

雍正帝明白了,李衛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要為後來的皇儲掃清道路,不留後患,但是李衛這話是在明白不過了!

雍正帝沉默一會,像是對他人說,又像是對自己說:朕不能再把難題留給後人哪!



李衛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雍正帝的問話,但是李衛從一句牢騷話題當中暗示了雍正帝這次弘時的麻煩。

從這“君臣”的無意當中的對話可以看出作為一代帝王的痛苦與無奈,家事與江山社稷相比之下,雍正帝還是選擇了大公無私。

李衛的所問非所答,也體現了李衛的聰明之處,看來為官之道李衛是要比年羹堯高明得多,不是嗎?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討論、評論、批評、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李衛之所以成了李衛,而沒有變成慘死的高福和高毋庸,也沒有變成功高震主的年羹堯,靠的其實是兩點。第一點就是能做好主子佈置的事,派出去能獨當一面,像百官行述案假當行李,李衛就做的很好。第二點靠的則是他能把握好自己的分寸,知道自己的根是四爺,而不像年羹堯一樣忘了自己是誰。

要知道李衛和高福本是黃泛區的一對孤兒,幸得微服出巡的胤禛和胤祥賞識,遂提拔了來做小廝,才有了李衛出將入相的傳奇。災區的孤兒多如牛毛,胤禛和胤祥為什麼單單看好了這兩個孩子,單把這兩個小叫花子提拔到了跟前侍候呢。

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彼時的胤禛和胤祥初到江南辦差,人生地不熟,找兩個當地的娃娃在跟前侍候會方便不少。而其二則是這兩個鬼頭實在是伶俐的很,讓冷麵王都欣賞不已。其三則是彼時阿哥們私下逐鹿已經火熱,以至於互派奸細,像十三阿哥的府上就被各個阿哥插遍了眼線,而狗兒和坎兒兩個孤兒,自然是案底清白,調教起來不費力

。所以狗兒和坎兒才能有此緣法,入了胤禛的法眼,順利的成為了王府上的小廝。

二人雖入了王府,但跟著胤禛回了京城以後,他們在府中做的也不過是下人的活計。但是隨之而來的百官行述案就給高福和李衛了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只是高福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這任伯安將百官行述當在了萬永當鋪中,因府上的人都是北方人,害怕萬永當鋪會識破,故而派了南方人出身的高福去取當。可是這任伯安和萬永當鋪有口頭之約,那就是贖當需得任伯安親自來贖,所以高福鎩羽而歸,葬送了這次出京為官的大好時機。

一計不成,胤禛和胤祥再生一計,決定暗度陳倉,報個盜案,好順理成章的查封萬永當鋪。這時候便讓李衛去典當,李衛便一口山西口音,身著華麗的出現在了萬永當鋪門前。萬永當鋪的掌櫃那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不會輕易被騙,但一來李衛演的敗家子確實是入木三分,二來其中獲利甚多,故而掌櫃不疑有他,才打了眼,收了李衛的典當。

萬永當鋪案,李衛立了第一功,可是他卻不能在京城呆了,因為其若是被八爺府上的人發現,那麼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恰好此時年羹堯高升四川巡撫,他又急於攀附八爺。於是鄔先生與四爺設了一計,抓住了偷情的李衛,將其送往年羹堯跟前做官,實為監視。

李衛就這樣成了胤禛府上第二個出去做官的奴才。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年羹堯身邊做事絕不自作主張,凡事都先稟告過胤禛,然後施行。這讓胤禛對李衛也更感放心,李衛也憑藉此成為了胤禛在年羹堯身邊最得力的棋子。關於李衛如何做官雖然沒有詳細描寫,但從胤禛與鄔先生的談話可以看出,李衛雖然學識有限卻異常機敏,辦案也頭頭是道。

而在年羹堯被提拔為陝甘總督以後,上躥下跳,流連於八爺和十四爺處,讓正宗的主子胤禛傷心不已。

而此時李衛的忠心就與年的不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為二人日後的下場埋下了伏筆。李衛與翠兒帶著兒子入京,坐轎到四爺府大街口就趕緊下了轎,以免無禮。還把自己的兒子取名為李忠四爺,這些忠心之舉四爺自然是看在眼裡。所以李衛從一個隨軍小吏步步高昇,在胤禛登基後便被授予江蘇巡撫,躋身於封疆大吏行列。

在成為江蘇巡撫後,攤丁入畝便在江蘇率先試行,李衛以其實際行動做了胤禛在新政上的實際主導者。所以在年羹堯被殺以後,李衛和田文鏡就迅速成為了胤禛在地方上的代言人,自此寵遇日隆。

除了對胤禛忠心,自身有才幹以外,李衛更重要的一點素質就是有分寸。就像出了弘時暗殺弘曆這件事以後,胤禛問詢李衛的看法,李衛是怎麼做的呢?他先是一個頭磕在地上,對胤禛說這件事不是臣子所能明言。但到這一步也只是普通的有分寸,李衛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以後,又是怎麼說的呢:

主子,不是奴才斗膽敢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知道他們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李衛似乎沒有說如何處置弘時,甚至連這件事提也沒提,但是他說的又都是實情。嘴上罵的是八王黨,心中說的卻是弘時。李衛就這樣婉轉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水平之高不是直人田文鏡可比的。

胤禛一向以孤臣自居,這裡的孤臣是相對於拉幫結派的八爺他們來說的。胤禛手下的門人有出息的不少,像年羹堯、高福,都是人才。可他們都沒有李衛的下場好,因為有的做不到對胤禛忠心耿耿,有的則做不到有分寸,所以他們都死了。只有李衛,笑到了最後,他和雍正才是“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啊。

以上。


逆流時代

我來說說!

第一、李衛是何許人啊?!鬼精鬼精的人精,拿捏事情的度、參透人的心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再加上從小就是雍正的家奴,情報掌握的又是十分準確的,對雍正的心思、情緒、偏好都是掌握的。在加上弘時對弘曆的暗殺,他是奉命保護的,所以他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是犯不了方向性錯誤的!這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第二、李衛何許人啊?!一條心忠於雍正的人,那時時處處都是為皇帝著想辦事的人。所以做事原則就是皇帝選誰他就支持誰,而皇帝喜歡弘曆是眾人皆知的,而且弘曆的地位太高,親王呢!二十多歲就是親王的在清朝歷史上也沒有幾個,沒有理由不支持弘曆。那就只能踩弘時了,踩就踩死,往老八身上扯最要命,因為皇帝就恨老八他們!

第三、 李衛何許人!?烏斯道背後指點過的人。很能把握和主子聊天尺度的人。伴君如伴虎,況且皇儲那是皇帝自己定的事兒,再加上康熙朝皇子們鬥爭的天翻地覆,誰敢沾惹這個事兒呢!所以,把回答侷限在批弘時上就停了,所謂就事論事,其他事,皇上自己定就行了!

事實上,李衛和乾隆也沒啥私交,在乾隆朝,並不受乾隆的重用!乾隆不太喜歡這種路數的人,但好歹算是善終!比張廷玉強太多了!


博士君

弘時在揚州準備暗殺弘曆,被圖裡琛和李衛救下護送回京。

雍正問李衛怎麼處理弘時,李衛推說唯獨此事不能幫雍正辦,其內心就是想讓雍正殺掉弘時以絕後患。

但沒正面表態,李衛向雍正埋怨康熙,說先帝萬般都好就是沒有把八爺九爺十爺他們處置好,留下他們給雍正添亂,阻撓新政,給國家帶來危害。

其本意就是留下弘時,就是給弘曆留下一個大禍害,為了國家雍正不得不殺弘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