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用了什麼心思將皇位傳給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史論縱橫

當康熙帝第二次廢太子之前就在心裡萌發了準備將皇位交給四阿哥胤禛的打算,最後決定傳位於皇四子胤禛,是在第二次廢太子胤礽後就更加堅定了傳位於四阿哥胤禛的決心。



康熙帝想到的 不但在於胤禛的久經歷練、做事剛毅果斷,關鍵是能處處以國計民生為計,,能處處能以江山社稷為重的原因。

還在於有一次在熱河木蘭秋獮,康熙和眾皇子、皇孫在莆田獵場打獵的時候,康熙就 對自己的皇孫,胤禛的兒子——小小年紀的弘曆的才能和膽識就十分賞 識,而且曾一度親自調教弘曆。

所以康熙一旦傳位於四阿哥胤禛,而胤禛再 傳位於弘曆,那麼至少可以保證大清王朝的三代盛世。


這才是英明的偉大的康熙,他從大 清王朝的長遠來考慮的,這也是為什麼康熙不同於普通人的帝王心 術。

而同時,康熙帝最後決定選中了皇四子胤禛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還 有著極其複雜的社會原因,因為康熙帝在自己親政的後四十年由於倦政的因素,但也帶來了不可挽回的社會弊端: 吏治腐敗、土地兼併稅收流 失,而且國庫嚴重空虛,留下了一個積弊甚深的局面。

怎麼辦? 康熙帝不是不知道,更不是不明白,縱觀眾皇子的 為人處事以及各自的性格特點,康熙帝發現也只有“冷麵王”胤禛才能 匡補自己的過失。


能鐵面無私地刷新吏治,糾正時弊,因此;這也是 康熙在兩度廢黜太子後不願意讓朝廷議立太子的重要原因。

那時侯的康熙帝心裡已經有了太子的人選了。

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的作品中,毫不掩飾的在揭示康 熙在選嫡過程中的帝王心術時, 大部分都是通過鄔思道的口中表達出 來的。

就在太子第一次被廢 黜,滿朝議舉儲君,皇八子胤祀積極行動時,鄔思道卻意味深長的耐心給四阿哥胤禛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大家子,老爺子生了一大群兒子。 慢慢地,老爺子老了,這麼大一個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


可是管家的 鑰匙只有一把,兒子卻有一群。於是, 兒子們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 交。 這時;只有一個兒子默默站在一邊,只幫老爺子幹事,卻從不參 與爭鬥。

爭來爭去,老爺子終於想明白了, 這把鑰匙交給這群爭吵的 兒子中的任何一個,他都會管不好。 於是,老爺子將鑰匙給了那個不 爭的兒子。

這就叫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其實, 鄔思道這是給四阿哥胤禛以堅定信心,用這個十分淺顯的故事就揭示了康熙王朝中整個 奪嫡的複雜過程,看來治國和管家確實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最後,當雍郡王的四阿哥胤禛成為大清的雍正皇帝的時候,鄔思道在有了成就感的同時,在雍王府潛 邸呆了十年的鄔思道卻感到了一種大雪無痕的失落。

既然他能領會到 康熙的帝王心術,就更瞭解四阿哥胤禛了!那麼由於和雍正皇帝多年來的特殊關係,他就更了 解雍正的帝王心術。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還掌握著雍正在奪嫡過程中的 一些陰謀行動,這無疑是對此時已是最高統治者的雍正的一個重大威 脅。

他鄔思道的陰謀在光明正大的殿裡是用不著了,不但用不著,在雍正帝的眼裡有可能是一個禍害,最後他明智地 選擇了半隱。

總結大清王朝之所以能出現千古流芳的“康、雍、乾”盛 世,跟康熙帝正確的選嫡是分不開的。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康熙帝在自己年老倦政後,深知大清朝已經有了很深的弊病了,吏治敗壞,民生困苦,這個時候不是隨便一個繼承人就能勝任這個皇位的。康熙帝是一個難得的明君,他深深地瞭解自己幾個爭位的兒子的心性和頭腦,所以一開始他就對身邊寵信的人說過八王胤禩寬仁過度,而且拉攏的人太多,一旦上位,這些人都不好安排,一個做不好就會皇權旁落,這是康熙最不能容忍的事。康熙帝在第一次廢太子後就給其他幾個兒子放權,讓他們去處理朝政,為的就是從中選出合適的繼承人。在這樣的放權中,四阿哥胤禛帶著十三阿哥胤祥踏踏實實辦差,不惜得罪官紳地主,也要為百姓爭來利益。比如收繳鹽稅讓朝臣捐款賑災,修復水災損壞的河堤等。八阿哥胤禩就只會討好朝臣,對於刑部包庇有錢人家犯罪的人他睜隻眼閉隻眼不說,還幫著隱瞞。

康熙帝是深知他年老體衰後的朝政是必須抓緊時間整治了,所以他一定是會選一個能夠匡正現今朝政腐敗的繼承人,這個繼承人不僅要熟悉朝堂的種種弊端還要熟悉百姓當下的艱難更要有一顆剛硬的心,在對待任何一個反對自己修正腐敗時都絕不退縮決不妥協的尖剛不可奪志的硬漢子。所以在追討國庫欠銀時,康熙帝就已經看好了胤禛。在選擇誰做徵西大將軍時,康熙帝封了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而且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為的是把胤禵支出京城遠離朝堂爭鬥,不至於和胤禛當面起衝突而最終讓胤禛在處置和不處置之間兩難,保全胤禛和胤禵一母同胞的兄弟情。再一個圈禁十三阿哥胤祥,是為了不讓胤祥跳出來給胤禛爭位,因為胤禛一直是隱藏在暗處,秉著:爭是不爭,不爭是爭,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方針來迎合康熙的。要是胤祥跳出了幫胤禛爭位,就會過早地暴露胤禛這邊的實力和目的,讓敵對方防備更深,不利於胤禛處理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胤祥的外公是科爾沁蒙古大汗,萬一胤祥為了替胤禛爭位,和他的外公聯繫裡應外合,就會亂了天下亂了朝綱,這是康熙決不允許的。

在康熙帝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封了十四阿哥胤禵為徵西大將軍王后,又同意了胤禛提出的派年羹堯為甘陝總督,掌握西征大軍的糧草供應,胤禛就已經明白了康熙屬意於他的心思。再加上康熙喜歡弘曆,要胤禛把弘曆送進宮他親自教導後,胤禛就基本上肯定康熙會把皇位傳給他了,因為方苞給康熙出的:一個好聖孫可保大清三代江山這個主意,胤禛是知道的。康熙帝的確是沒有選錯繼承人,因為雍正的繼位,他的勤政,他的剛強,他的強勢作風,都拯救了頹廢的大清,使得大清朝重振了雄風,同時也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康熙帝開創了一代盛世,也是而後康乾盛世的奠基人。不得不說,他在政治上的成就是千古留名的,但他又是一個無奈的,失望的父親。晚年的九子奪嫡給他帶來極大困擾。

孝誠仁皇后所生之子胤礽,出世便立為太子,也打破了清朝帝王:坐朝之君不立太子的規矩。胤礽的太子地位是相當不穩固的,各個兄弟為了皇位都想找太子的茬,拉他下馬,私下裡結黨營私。

也終於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同時,極力打壓八爺黨,老八雖然在朝廷上下以賢而稱,甚至康熙的哥哥福全也讚歎胤祀其賢。但康熙不喜歡他,一是他出身地位低下,康熙最注重血統。二是康熙一生以仁治國,而胤祀以寬仁收買人心,又大出風頭。使康熙厭惡。

八爺黨受到打壓,也斷了老八繼位太子的可能。康熙在晚年反而更信賴成熟穩重的胤禛。胤禛為人處世低調沉穩,不露聲色,同時又喜愛雍正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親自撫養。所以後世也有人說,康熙是因為要傳其孫乾隆。

總之,九子奪嫡的勝者雍正並沒有辜負老皇帝的託付,成為打造康乾盛世承上啟下之人。也是歷史上勤勉治國的明君。



煙雨何以任平生

康熙在一廢太子時,乘機打壓了八爺黨,這已經宣告八阿哥胤禩已經沒有機會得到皇位,除非政變或兵變!而二廢太子時,有圈禁了大阿哥,這也宣告了大阿哥也沒有機會得到皇位了,同時也圈禁了十三爺,這樣一來有能力和資格爭皇位的也只有:三阿哥,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其它皇子有的沒能力,有的沒興趣,再有的太小。而三阿哥是是個讀書人,也沒有啥勢力,唯一的長處就是數他年齡大,他現在相當於“皇長子”。但是朝中和其他皇子能都很清楚三阿哥也不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只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



而早在一廢太子後,十四阿哥就負責兵部,手機已經很有權力,二廢太子時,十四阿哥偷偷陷害太子偽造太子手諭,已經被康熙發覺,只不過沒有挑明,把鍋讓十三爺給背了!等到了後來西北有兵事有委任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這時的十四阿哥威風極了,很多人都感覺康熙最看中十四阿哥,將來一定傳位給他!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這時的四阿哥自己也糊塗了!他也感覺康熙看中十四阿哥,但是經過鄔先生的分析,康熙內心裡看中是四阿哥,要知道這時的四阿哥是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管理保護皇宮的侍衛等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後來雍正推薦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有提議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等,都順利被批准了,要知道在康熙眼裡十四阿哥是四阿哥的親弟弟,而年羹堯是四阿哥府裡出去的家奴,這些人都不會傷害到四阿哥繼位當皇帝的。



直到有一天四阿哥進宮找康熙,雖然發現小弘曆騎在康熙脖子上寫字!想想歷史上有幾個人能騎在皇帝脖子上,也就是騎在龍脖子上,這樣的人將來要是不當皇帝還當啥呢?再有就是小弘曆讓康熙把他扶穩了,對於康熙咋樣才能把弘曆扶穩呢?只有把皇位傳給弘曆的父親,沒有比這再穩的辦法了!看到這一幕,四阿哥滿臉都是笑,還特意照了下鏡子,怕自己得意忘形呢!然後沒有打攪康熙和弘曆爺孫倆,轉身輕鬆的走了,直到這個時候,四阿哥胤禛才知道將來皇位一定是自己的!



康熙就是用單獨培養弘曆的辦法,最直接最簡單的告訴胤禛,弘曆將來要當皇帝,你呢自己就意會吧!要知道康熙有九十多個孫子,而單獨培養調教的孫子只有弘曆一個人!而四阿哥看到弘曆騎在康熙脖子上的一幕,也就明白康熙的意思了,明確告訴康熙以後的皇帝,是誰了,也告訴他再下一代的皇帝是誰了!


看歷史說古今

首先,老八因為他的一句“辛者庫賤婦所生,妄登大寶”失去了機會。其後,將老十四外派為大將軍,雖說可以建功立業,但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信息傳過去就已經晚了。

雍正多精明啊,皇阿瑪做的這麼明顯了,當然就明白了


學海無涯的小曦

傳位如何對家國的影響是很深遠的,不管康熙在位時如何國力強大,都需要接班人來接管。康熙在位時間太長,意味著曾經的太子也已經和自己相差無幾,更何況太子不適合接掌。那麼康熙自然會從其他兒子甚至孫子輩選。鄔思道被雍正爺請出山,就給出了最形象的比喻,自此雍正明白了康熙遲遲不肯立儲的原因。雍正爺一直是被康熙以一種異常嚴苛的方式孤立於朝堂之上的,可以看出那是寄予厚望的。才有了弘曆自小就被帶到康熙身邊,其意義可謂深遠。


源點1光年

雍正三個有競爭力的兄弟都靠邊站了:名正言順的太子二哥兩立兩廢沒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了。威望影響力最大的的八弟被老爸康熙忌憚厭惡,隨著佟國維的倒臺實際上老八也沒希望了。十四弟被任命為大將軍王千里迢迢遠赴西北領兵打仗去了。康熙眼前還能倚重誰?只有老四了。康熙這麼安排,實際上最大限度的為雍正繼位清除了障礙


立志成蟲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民生,有了民生,才有了國計,其次才是吏治,放在任何朝(時)代都是如此。當朝皇帝要想挑一個繼任之君,也必按照這個路子來,也就要求後繼者必須懂得如何搞定民生與吏治問題。如果有態度、有能力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人,就是好的繼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