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辭行,透露了什麼讓十三爺大為吃驚?

阿偉認證

作為四爺,胤禛需要鄔先生,他可以懂得康熙的心思;

作為雍正,胤禛不需要鄔先生,他怕別人知道他的心思!

康熙皇帝駕崩,四爺歷經曲折最終登上皇位!

鄔先生也知道自己該離開了,輔佐了四爺十幾年,最終幫助四爺如願以償!鄔先生最懂帝王心術,但是真如他自己所言,他的謀略多是“陰謀”,而皇帝治國需要“陽謀”!

於是,和新皇帝談了一晚,鄔先生就告別!說自己要“半隱”,皇帝需要的時候可以找得到,皇帝不需要的時候自己隱居生活!

風蕭蕭,路途遠!

十三爺送別鄔先生,其實十三爺最重感情,他知道四爺繼承大統完全都是鄔先生的功勞,一旦離別,十三爺滿是愧疚!因為他覺得對不起鄔先生,沒有真正給他高官厚祿,沒有給他更好的晚年生活!

十三爺俠肝義膽,做人重情重義!這一點鄔先生很是佩服!真因為如此,他不忍心十三爺蒙受災難,不至於遭受“兔死狗烹”的境地,他希望十三爺能夠更好的安度餘生!

鄔先生其實已經看出了雍正在未來肯定會對一些人下手,他能猜到年羹堯,但也擔心十三爺!畢竟十三爺掌握一部分軍權,這是非常危險的!鄔先生雖然謀略多,但極少說心裡話,此去將再無相見之日,鄔先生也對十三爺甚為擔心,他怕雍正對十三爺下手!


鄔先生隨後提醒十三爺一件事情:一定要拼死拒絕“鐵帽子王”!

十三爺甚為不解,他覺得“鐵帽子王”是莫大的榮耀!是皇帝對他最高的獎賞和認可!

其實鄔先生是高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共苦難容易,共榮華就難!而十三爺心思單純,沒有太多的心計,他是一個能做實事的人,但不是一個能搞政治的人

鄔先生能夠看到務實的四爺上位以後將會大幹一場,朝堂將會有新的變化,新皇帝肯定狠心整頓吏治,肯定會有新的變化!而這一切,註定又是一場腥風血雨!會有人被重用,同時會有人犧牲!越是權高位重,越是危險!

“鐵帽子王”世襲罔替,雖然尊貴,但是最為危險!

如果不理政事,都還好,相安無事!如果權利很大,像之前的多爾袞,沒什麼好下場,“鐵帽子王”也跟危險!


當然,十三爺沒有把這話聽進去!最終還是被封為“鐵帽子王”!但是,十三爺切切實實為大清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是雍正皇帝的最重要的助手!

而他,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年僅46歲就活活累死!真是盡了心,出了力!

總體而言,十三爺這個“鐵帽子王”沒有給他帶來麻煩,他的一生更是對得起這個“鐵帽子王”!

十三爺胤祥去世以後,“怡親王”這個爵位世襲了九次。他的後世子孫也沒有出眾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沾了十三爺的光享受一生榮華富貴。但也有兩個死於非命:一個是第五次世襲的載垣,被賜死;另一個是第八次世襲的溥靜,被八國聯軍侮辱而死。當然,這是後話!



忠肝義膽嶽老三

鄔思道對雍正有一句評價,電視劇裡面沒有拍出來,小說中的原話是:

“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

這種狠毒的評價,原本是專用於秦始皇、司馬懿的。這兩位都是什麼人,不用多說了。如果不懂啥叫“豺聲狼顧,鷹視猿聽”,請看下圖。



鄔思道深知雍正為人陰險惡毒,旁人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與他同享福。凡是知道雍正秘密的人,大半都會遭到毒手。

自古無情帝王家,知道秘密的屬下是可以除掉的,妨礙自己的父兄也是可以除掉的。十三爺也不例外...



電視劇中,鄔思道和十三爺的對話的內容是這樣的:

雍正繼位,帶著兵,連夜趕回潛邸探望鄔思道(有殺氣)。鄔思道一番肺腑之言,感動了雍正。准許其半隱於野。




臨行前,老十三前來送行,一番感慨。鄔思道感嘆十三爺的胸懷,對他說了一句話掏心窩子的話:

“這個鐵帽子王,這……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老十三:鄔先生,你放心,我不信四哥會做出弓盡鳥藏的事來。(注:應該是鳥盡弓藏,電視劇的配音搞錯了。)

鄔思道: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啊,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過十三爺你不用擔心,只要你收斂鋒芒,皇上是不會怎麼樣子的。


鄔思道的這番話,對十三爺的觸動非常大。

電視劇中有一個細節,雍正未登基之前,十三爺跟雍正下棋,腿都是翹著的,一副跋扈的模樣。雍正登基之後,這哥倆再下棋,十三爺都是弓著腰,一副恭維謹慎的模樣,連笑都是很勉強的假笑。

而且動輒就下跪請罪,不敢有半分的差池。雍正說“朕多想再讓你叫我一聲四哥啊”!

十三爺的內心潛臺詞是“mmp,我不敢啊!”










以上為電視劇的內容,拍的比較隱晦,對雍正的陰險惡毒,描繪的不夠直白。

在小說中,就很直白了。鄔思道對十三阿哥袒露真像後,作者對十三阿哥的心情描寫是這樣的:

允祥被他的神情驚呆了,手裡捧著已經涼了的茶,死死盯著鄔思道。
“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鄔思道語氣冷峻得令人發抖。
允祥驀地一個驚顫,臉色變得蒼白如紙,翕動了一下嘴唇,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兩個人在燈下交換著目光,只聽院外一陣風聲,像是什麼在樹林子裡撲稜了一陣翅膀,接著便是鴟鳥淒厲的大叫聲,叫得允祥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這樣寒冷的冬夜,到處是堅冰和積雪,雍和宮孤零零地處在京郊,四鄰不靠,全是曠野,這時滅口,真正是殺人如草不聞聲!
允祥噓了一口冷氣,剎那間,他冒出一個念頭,竟想奪門逃出去!

鄔思道對十三阿哥袒露的真像,其實就是告訴他,雍正這個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

平日裡的禮賢下士,兄弟深情,都是刻意的偽裝出來的假象罷了。潛邸替他秘密辦差的奴才可以殺,幫他奪嫡的兄弟一樣可以殺。



鄔思道之所以會看透雍正其人,是因為雍正做的兩件事,讓他大吃一驚,後脊背發涼。

第一件是刑部冤獄案,鄔思道力勸雍正不要接這個案子。結果雍正當著康熙的面,還是假模假樣的把案子給接了。

氣的鄔思道以為雍正是阿斗之才,扶不起的爛泥巴。其實是雍正有意向鄔思道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連夜對自己下狠手,故意讓自己得風寒病。既在康熙的面前表功、得寵,又擺了所有人一道。

雍正的這股狠勁,讓鄔思道後背發涼。

第二件事是高福被殺事件。鄔思道以為自己運籌帷幄,能救高福一命。還以為雍正能念在主奴之情,放過高福。


結果高福還是被雍正派人毒殺。這件事讓鄔思道徹底看穿了雍正的為人。

這位“陰鷙梟雄之主”,讓鄔思道感到害怕,他是真的是害怕了!



在小說中,鄔思道不僅跟十三阿哥說出了自己離開的真像。對四爺黨的另一個干將,十七阿哥也有旁敲側擊。

電視劇中沒有十七阿哥的戲份,只是在雍正回到潛邸後有過幾句臺詞的交待。

不過就算是如此,僅憑一句臺詞也足夠了。

鄔思道接高無庸之口轉告給用十七阿哥:

“天子沒有私事”。

今非昔比了,往日的四哥已經死了。從今日起,大清朝只有雍正皇帝,不會再有四哥和四王爺。

老十三也好,老十七也好,不要以為自己有擁立之功就洋洋得意,再傻不愣登的跟四哥開玩笑,會沒命的!



雖然電視劇沒有小說那麼直白,沒有把雍正殺害潛邸奴才的影像拍出來。但是,即使是第一遍看這部劇的人,應該也會注意到。

之前一直在潛邸替雍正管家的高無庸,後面沒戲份了。很明顯,殺了唄。知道那麼多內幕,能饒了他?

反倒是康熙時期的老奴才李德全,繼續服侍雍正。如果是有心之人,應該會注意到這個細節。

說實話,電視劇沒有把雍正的狠毒演繹出來,只是沾了點邊,立馬又收住了。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電視劇是拍給公眾看的,太腹黑了不太好。

電視劇這種比較隱晦、剋制的表現手法,其實效果反而更好。


Mer86

謝謝! 我來回答;

無論歷史是如何理解鄔思道這個人的,但是二月河的作品是把鄔思道這個人寫的淋漓盡致。

皇四阿哥胤禛與鄔思道的邂逅使四爺對皇位加強了爭奪的信心,在鄔思道圓滿的完成了幫助四阿哥登上了皇位之後,他解脫了,但是以鄔思道多年的經驗,如何走出雍親王府是個大問題。


經過白斑思量,他向雍正帝表明了心機,從此要中隱,而且保證雍正帝隨叫隨到,這樣,雍正帝放了鄔思道一碼,他恨不得柱著那個柺杖一個高走八千里,快快離開此地。

電視劇《雍正王朝》是這樣描述這一段的;郊外,十三爺不能不送鄔思道,畢竟十幾年的交情,鄔思道看著十三爺說:這個鐵帽子王你是鐵定的到手了!

十三爺感慨的說,鐵帽子王是在是誘人啊!

鄔思道不禁嘆了口氣說,十三爺,這個鐵帽子王爺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十三爺不解的看了看鄔思道,鄔思道接著說道,明天就可以驗證我說的話,那些專一給四爺半秘密差事的人,,,往下鄔思道沒說。


十三阿哥胤祥明白了,不過他還是將信將疑,不能吧!

鄔思道把古往今來的道理與十三阿哥胤祥說了一大堆,最後鄔思道說:你不用怕,你只要收斂些,他不會把你怎麼樣的,因為現在還需要你。

十三阿哥胤祥感動的與鄔思道道了別,不禁傷感動容,眼看著鄔思道帶著十三阿哥胤祥送給他的丫頭絕塵而去,想到還有多少驚風密雨在等著他。

看了這一段,想到做皇帝的幕僚也是百般心思想得要周全,做患難之交容易,共享福難,這也是鄔思道臨別時對十三阿哥胤祥說的。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k古史


看過《雍正王朝》和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後,發現最厲害的不是雍正,也不是十三爺,更不是那個一心想要推翻雍正的八爺允禩,看來看去,最厲害的還是鄔思道。


當雍正還是四爺時,鄔思道傾其所有,協助四爺登上皇位,那時候四爺需要鄔思道,因為鄔思道對帝王術頗有研究。可當四爺變為雍正後,他就開始不再需要鄔思道了,因為雍正不希望太多人知道那些過去。而鄔思道也深知雍正的為人和性格,知道雍正上臺不久後,就會開始清理身邊的人。所以,鄔思道在四爺登基後,也主動想著要離開雍正。


但從電視劇和小說裡可以看出,當鄔思道提出要離開雍正時,一開始雍正是反對的,因為當時八爺黨還在,對雍正的皇位還存在影響,雍正擔心鄔思道離開自己後,會被八爺黨的招攬並加以利用,對自己產生不利;再加上雍正此人一開始想著是清理身邊人時,將鄔思道一併給清理,因為鄔思道對於雍正的過去,知道的太多了。但鄔思道通過自己的智慧,與雍正達成了約定:我雖遠離朝堂,但皇帝你若想找到我,我還是會第一時間讓你找到。言外之意就是:我鄔思道是逃不出你雍正的手掌心的。


到了鄔思道辭行那天,曾經與他一起並肩作戰的十三爺胤祥為他送行,十三爺深知與鄔思道這一別,日後若要再相見就難了,回想過往幾年的相處共事,一起為四爺出謀劃策,不禁感傷起來,十三爺拿著當年雍正託鄔思道去牢裡看望自己的半罈子酒,與鄔思道辭別。

說起十三爺,我們都知道,他至始至終都是雍正的得力助手,為雍正推行的諸多改革措施是傾盡全力,無論是四爺時期,還是雍正時期,胤祥都一心忠於胤禛。鄔思道佩服十三爺的俠肝義膽,本不輕易吐露心聲的鄔思道,忍不住對十三爺說出了一句:“與常人處,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君王處,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而當時雍正正預備給十三爺加封鐵帽子王,鄔思道則對十三爺說道:一定要拼死推掉這個鐵帽子王。


可十三爺聽後卻甚是疑惑,鐵帽子王是多麼高的榮譽,這不正是皇帝對自己如此付出的最高嘉獎嗎?說道這兒,就多說一句題外話,由此可見,對於高官厚祿,還真沒有多少人能夠抵禦的了。

十三爺看不明白的世道、官道,鄔思道卻看得通透,他之所以如此堅決的要離開朝堂,離開雍正,正是因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沒有登上皇位,咱倆是好兄弟,親哥倆,可一旦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這感情也就變嘍。而新皇帝登基,肯定會進行一番大清洗,並整頓吏治,而這一番動作下來,誰沉誰浮,都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你越位高權重,則被盯上的風險越大,“鐵帽子王”,一個如此高的榮譽,看似好處多多,例如可以世襲罔替,但隨著帶來的潛在危險也非常之多。


小說裡十三爺後來是拼了命的推掉了鐵帽子王這個榮譽,可正史上,十三爺最後還是接受了加封,並世襲罔替,成為了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以其他兄弟相比,十三爺最後也算是善終了,雍正八年時,十三爺因積勞成疾,去世時年僅45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同時,雍正還對他做了一件事,就是將“允祥”改回“胤祥”,這也成為清朝臣子中唯一一個不避皇帝諱的事例。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如若喜歡還請關注我~~


寒舍閱獨

謝 相邀!

我一直認為《雍正王朝》中最厲害的人不是康熙、不是雍正,而是師爺鄔思道。他對雍正看得很清楚,也對帝王之道揣摩的最深。

所以在老十三為他送行時,鄔思道才會主動提出了一個恆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與帝王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正因為鄔思道的這句話讓老十三大為吃驚。


因為在雍正謀取皇位的過程中,如果不是老十三每次在關鍵時刻出現,雍正想要坐上皇位,想要坐穩皇位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老十三認為自己的功勞是對得起雍正給他的榮譽,但卻被鄔思道給潑了冷水。

鄔思道:傳聞皇上元旦要封你為鐵帽子親王?

老十三:其實王不王的,對我來說現已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是難得啊,鄔先生,咱們對不住您啊!

看到沒有,對名和利的渴望,連老十三這樣的人都難以倖免。


鄔思道卻不同,他懂進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該捨棄什麼。

鄔思道:十三爺這句話錯了,我是懷著為全國蒼生的願望來輔佐四爺的,現在如願以償,夫復何憾?

十三爺,你我相識15年了,你單純率性,行俠仗義,我很敬服你的為人啊,臨別之時,有句由衷之言,這個鐵帽子親王,要拼死辭掉,才幹保你終身安全。

你至今沒有看透世情,常言道與平常人往來,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君王往來,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老十三:鄔先生,你定心,我不信四哥會做出鳥盡弓藏的事來。

鄔思道:明日我的話就能應驗,府裡專一為四爺辦隱秘差事的人,恐怕就要。。。。不過十三爺你定心,你要你收斂矛頭,皇帝是不會把你如何的。

鄔思道不愧是老來成精,他的急流勇退確實是大智慧,而且後續的劇情發展也基本驗證了他的話。

老十三在面對雍正的政治清洗的時候,也不得不暗自感嘆鄔思道給他敲的警鐘。

正因為如此,老十三接受了鄔思道的建議,拼命辭了鐵帽子王的誘惑和其它陷阱,保住了自己的聲譽和地位,在死後也就得到雍正給予的最大殊榮!


江東汪郎

(一)背景

在《雍正王朝》第21集開頭,就是十三爺騎馬來給鄔先生送行的劇情,他還帶了當初鄔思道給他送來的一罈酒,他沒喝完,只剩下半壇,以此餞行。

然後鄔思道說,聽說你要晉升鐵帽子親王。而十三爺回答道,雖然對於封王也已經無所謂,但這個鐵帽子親王還是難得啊。


(二)臨別贈言

在這樣的語境下,鄔思道說出了內心之中由衷之言:為保周全,拼死辭掉鐵帽子親王。



原因有以下兩點:




鄔思道這樣一說,讓十三爺大吃一驚,因為他不相信雍正會對他幹出“飛鳥盡,良弓藏”的事情。

(三)肺腑真言

見十三爺不相信,鄔思道說,在四爺府裡專門辦秘密差事的人就會……



十三爺沉默著……

此時,鄔思道說出了肺腑真言:收斂鋒芒,皇帝不會怎樣。




我想,這句話,十三爺聽進去了,因為後面也是這樣做的。

最後,綜合雍正上臺後十三爺的一系列表現,勘當“鞠躬盡瘁”,也真的對得起“鐵帽子王”四個字。

這裡補充一點:所謂鐵帽子王,這是清朝的一項制度,享有世襲王爵的權力,在清朝歷史上,總共十二人,其中八個受封在清朝開國之初,十三爺受封在中期,後期有三個。


非常茴香豆

鄔思道無疑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測之人,雍正繼位後,鄔先生向十三爺說了一段話令他大吃一驚,以致於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十三爺允祥想起這段話時仍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見這段話對允祥的震撼有多大。事情發生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二,康熙駕崩後舉喪期滿當天,十三爺下朝之後興致沖沖騎馬趕到雍正潛邸雍和宮來向鄔思道報喜,一喜是慶賀鄔思道可報奪妻之仇,情敵黨逢恩一家即將查抄;二喜是雍正帝要宣麻拜相,特簡他入上書房參與朝廷政務。鄔思道聽後卻一臉古怪,說不情是喜還是憂,反問十三爺應該也有喜事,允祥把雍正封他為鐵帽子王的事情說也,末了還說:

王不王的倒無所謂,只是“世襲罔替”難得!得意之情,溢於言表。鄔思道對允祥說他們相處十五年,很佩服十三爺俠肝義膽的真性情,但有句說出來很可能會人頭落地,但卻是他的肺腑之言,不想隱瞞允祥。

鄔思道說:“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見允祥大惑不解又說:“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

十三爺說:“你之前不是說他龍驤虎步……”

鄔思道說:“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乃是為增四爺信心,故作此言。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允祥表示不信:“今日四哥還說,決不做鳥盡弓藏之事!

鄔思道冷冷一笑:“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周用誠、墨香墨雨、性音和粘竿處十幾個最心腹的,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十三爺允祥被這段話震驚了,臉色變得蒼白如紙,翕動了一下嘴唇,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想到雍正的家眷已經進宮,此地又處於京郊野外,府裡只留下書僮

墨香墨雨性音和尚等幾個心腹之人,要是真想殺人滅口,必是殺人如草不聞聲!他的心裡就像掉進了這數九寒冬的冰天雪地裡,瞬間寒徹入骨,無論如何他也難以相信,一向平易謙和,視同手足的四哥會有如此陰險狠毒的另一面。鄔思道又說:“十三爺,你不要害怕,只要你收斂鋒芒,萬歲不會對你怎樣!”說話間,四爺胤禛已經帶著十幾個太監進來,打斷了他們之間的談話,鄔思道因而向雍正說明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的理由,表達了他不可入廟堂為臣,願意半隱於市,找一處萬歲可以找到,又能混口飯吃的地方安度晚年。雍正沉思之後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到心腹李衛跟前當師爺。十三爺聽了鄔思道的話,又眼看著周用誠,高福兒,墨香墨雨一個個暴斃而亡,心知鄔思道所言非虛,因而萎靡不振,在雍正面前極為低調,下棋必下和棋,言語也盡撿好聽的講,直到後來雍正發怒,要他做回曾經那個敢說敢為敢怒敢笑的
“拼命十三郎”,允祥才打消了辭掉鐵帽子王的想法,從新振作,令鄔思道的預言沒有成真,但卻為了雍正的鐵桶江山耗盡了最後一絲心血,活活累死於任上。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討論!


歷史茶坊

鄔思道和康熙,這兩個《雍正王朝》中最聰明的人想到一塊兒去了。

臨行時,鄔思道告誡十三爺:與君王往來,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還他透露,四爺府裡專一為四爺辦隱秘差事的人很快就會被雍正幹掉。

因為鄔先生見過雍正殺高福,知道雍正是刻薄嚴厲之人。他擔心十三爺以後會觸怒雍正,不得善終。

其實這一點,康熙也想到了。

康熙最喜歡他這個十三阿哥,稱讚他是心地光明之人。

但是康熙早已選定了胤禛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刻薄嚴厲,在平常人身上可能是缺點,但在皇帝身上不一定是缺點,特別是康熙末年吏治腐敗,急需一個皇帝站出來刷新吏治。所以四阿哥的刻薄反而成了優點。

康熙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是個任俠仗義、天不怕地不怕的俠王,他連康熙都不怕,雍正也不一定鎮得住他。

雍正和胤祥關係好這不假,但是關係越好越容易出問題,因為關係好就有可能恃寵而驕,失去君臣相處的分寸。

特別是雍正要刷新吏治,必然要對大臣們開刀,而胤祥人緣廣,會不會為大臣們求情而觸怒雍正?這是很有可能的。比如胤祥就曾為魏東亭求過情。

康熙很擔心雍正和胤祥出現兄弟相爭、禍起蕭牆的事情。所以雖然他最喜歡十三阿哥,但還是囚禁了他十年!康熙就是為了壓他的脾氣。

康熙這一手還是很成功的,雍正登基後胤祥處處小心。連下棋也不敢贏雍正。

雍正還為此大發脾氣,說當年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十三哪去了。

胤祥說,我被皇阿瑪關了十年,脾氣早沒了。

可見鄔先生和康熙擔心到一起去了。

康熙是整部劇最有權謀的人,而鄔先生則是最懂康熙的人。


夢露居士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湊活湊活看得嘞您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96a000cd9f472f10d4e\

綻放的河馬

文/炒米視角


鄔思道辭行時,最有情義的自然是俠王十三爺胤祥。十三爺明白鄔思道此行之後,可能這輩子也不會再見到他了。十幾年的相處共事,難免傷懷。於是周到地想到彌補鄔思道曾經喜歡的現在貴為年妃的秋月這個遺憾。找了一個長的很像秋月的女孩去伺候鄔思道下半輩子。還有那雍正託鄔思道送到牢裡給胤祥“沒喝完”的半罈好酒。


十三爺胤祥即便在真實歷史中,也是雍正朝的中流砥柱,很多改革措施雍正都是和他商議著辦的,一生非常忠心,胤礽為太子是,忠心於太子,雍正當了皇帝,忠心雍正。

而鄔思道臨別也留下了肺腑之言,要胤祥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

胤祥很驚訝,我四哥會做鳥盡弓藏的事?其實這種兇險不是雍正單方意願。而是一個規律所左右,那就是“與常人處,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君王處,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的確如此,看看越王勾踐,看看劉邦、朱元璋。這個道理,異常淺顯。老十三會不懂?當然不是,而是他更相信他的四哥。


而其實四哥雍正也不能免俗,參與密謀的該殺的還得殺。但是鄔思道到底還是小看了雍正,雍正雖然很冷酷,但是對於真正忠誠於他的人,他還是很鐵血仗義的。

真正歷史上老十三胤祥的確就被加封了“鐵帽子親王”,世襲罔替。而且待遇之高,無出其右,死後雍正親批“允祥”無需避諱,改回“胤祥”,哀榮備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