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為什麼不受李世民待見?

吳堅信

秦叔寶不受李世民待見?君不見門神?



李世民這一生,估計最繞不開的話題,恐怕就是玄武門之變吧。

玄武門之變的時間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

當時,身為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大內皇宮北門——玄武門,發動了流血政變。


玄武門兵變的結果就是李淵被軟禁,原太子李建成,四皇子李元吉,還有太子府與齊王府裡十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他們的家眷親信共上百人被殺。

在這次兵變中,尉遲敬德射殺了李元吉,挾持了李淵,逼宮奪取了兵符,剿滅太子府與齊王府,可謂是戰功赫赫。

但是,當時作為大唐第一猛將的秦瓊幹嘛去了?

我們可以從史書記載來推測,史書上用了一句話說出了當時秦瓊的去向,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被賞賜了封邑七百戶。這七百戶封邑說多也不多,少也不少,除了尉遲敬德的一千三百戶外,秦瓊這份封賞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那秦瓊作為大唐最為忠義耿直的武將,無功不受祿的事他肯定是做不出來。

所以,在李世民發動兵變的時候他不是沒有參與,而是另有任務,此外,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心中,秦瓊是奪取帝位的最大威脅之一。

李建成曾想方設法的要把秦叔寶調離秦王府,李元吉更是明說,一旦有機會能殺了李世民,第一個要殺的就是秦瓊。反過來看,如果李世民兵變失敗,那所有參與兵變的人除了秦瓊以外,還有誰有必死的理由?

那問題來了,秦瓊究竟去哪了呢?

首先,李建成與李元吉忌憚秦瓊,他們只要看到秦瓊就會有防備。李世民肯定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要保證兵變的突然性,肯定不能讓李建成有防備,從後來的事實上看,李建成也確實沒有防備。

其次,這場政變是一場預謀許久,而且準備許久的軍事行動。

我們從當時的軍政體制上來看,當時,李淵是大唐最高的行政統治者,李淵手裡直接掌管的兵馬數量不少,而且就憑尉遲敬德手裡的幾百人根本就沒法挾持李淵,也沒有剿滅太子府與齊王府的能力,也就是說,李世民雖然有兵馬,但也僅僅只是秦王內部員工而已,李世民只有少數家丁護衛在城內。

皇城內仍然屬於御林軍的管轄範圍,那麼,當時李淵的御林軍哪去了呢?屯紮在長安城外的十萬大軍在幹嘛?



我們知道玄武門兵變的時候,李世民手下的猛將悉數出動,唯獨漏掉了秦瓊。而城外有十萬大軍,如果沒有一名鎮得住的人去掌管,這支軍隊會怎樣?

因此結論就是,秦瓊在兵變的時候,被李世民派往了城外,畢竟秦瓊此時是這支部隊名義上以及實際上的最高軍事長官。

有他在,這支軍隊就是自己的接應,就算是李世民兵變失敗,有這麼一支軍隊在外接應,也可以保證李世民失敗之後還能出來。

同時,從李淵的御林軍不知所蹤看,我們可以判斷,秦瓊應該是派兵奪取了城門之後,領兵進城繳了御林軍的械,由於秦瓊在軍中威望大,這種方式是當時可以減少兵員傷亡,並且最為安全的方式。


那李世民為什麼要抹去秦瓊在兵變時的去處呢?

那就是為了保護秦瓊,比起尉遲敬德殺了齊王李元吉,秦瓊帶兵攻城繳械御林軍則完全屬於反叛。他要保全秦瓊的名聲。

秦瓊死後,李世民下令為其陵墓設立石馬、石人,這是這些功臣中唯一一位享受到這種禮遇之人,可見李世民對秦瓊的敬重遠在其他人之上。

看完,你還覺得李世民不待見秦瓊嗎?


哼曲兒

這個“不受李世民待見”是因為秦瓊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末嗎?我想,凌煙閣的排名對秦瓊來說並沒有什麼冤屈,而且李世民也沒有什麼不待見秦瓊。

【秦瓊墓】


首先來看秦瓊的作戰生涯,秦瓊的發跡,是從隋末混戰開始的(來護兒對他的賞識只代表了來氏本人的慧眼獨具)。他最初隨隋朝名將張須陀平叛,後轉投瓦崗軍、王世充等勢力,武德二年(619年)於程知節(程咬金)在陣上叛降唐軍,成為秦王李世民府中將領。

作為秦王府邸的親將,秦瓊相繼參與征討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人的戰役,衝鋒陷陣,勇猛無雙,屢獲賞賜,唐高祖李淵褒獎道:“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前,秦瓊也是被齊王試圖調出的一名大將;事變之時,秦瓊與長孫無忌、尉遲恭(尉遲敬德)等隨李世民設伏於玄武門內,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

秦瓊長年作戰,遍體都是傷痕,晚年的他便為此病所累,抱怨道:“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其中半數以上也是為李家江山所付出的,如此戰將,又不見貪贓害法的行為,李世民怎會不待見?

我們更要注意到,或許是因為傷病困擾,秦瓊早於貞觀四年(630年)就病逝了,在戎馬生涯結束後,寂寂無聞的秦將軍仍能在身後得到諸多承認,這本身就是他的“被待見”的最好證明。

【秦瓊的門神形象廣為流傳】


在中山王李承乾被立為皇太子時,秦瓊與高士廉、宇文士及、程知節同列,獲封食邑七百戶。將秦瓊與帝室近臣高士廉排在一起,這怎麼說也不算不待見吧?何況在秦瓊逝世後,李世民還特地派人“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類似的榮譽,在我印象中李世民除了賜給兩位唐初名將之首——李靖、李勣二人外,就只有秦瓊了(只是規格似有不同)。

由此說來,秦瓊又如何不受待見了呢?我沒有看過《隋唐演義》之類的演義,所以這裡就史料中的秦瓊來談一談這個“不待見”的問題。通過以上的說明,我想可以駁去“不待見”的說法了。作為一位衝鋒陷陣的勇將,秦瓊得列名於凌煙閣之末,受數代表彰,已經得到了一種真正的榮譽和承認。


潯陽鹹魚

說不待見,這個有點牽強附會了,秦瓊是李世民一家的恩人,他歸入李世民賬下後,往往都出陣於兩軍之前,是一個悍將勇將,大小戰役上百,為人也算是忠勇,要說他們之間的關係,還真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

有人提出觀點,認為秦瓊是很受李世民重用的。首先,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怕建成和元吉化成厲鬼索命,所以讓尉遲恭和秦瓊作為門神,而尉遲恭又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所以推斷得出秦瓊是受到唐太宗重用的。 其次,凌煙閣功臣也是秦瓊死後5年的事情,而唐太宗還能記住他的功勳,可見對其是看重的。再次,秦瓊死後陪葬於昭陵,並且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馬,這可是少有的待遇啊。

綜上所述,就是人們對於秦瓊受重用的看法,這本身並沒有錯,也說得過去,可是政治卻並非一言兩語,幾個事例就能說明道清的,我反而從有些事情中得出的結論是,李世民對於秦瓊要分兩個階段來看,一個是玄武門之變之前,和政變之後。

秦瓊,雖然曾經投入了很多的勢力,可是其人卻是正直剛正的,而且他勇猛彪悍,所以受到李唐皇室的看重,秦瓊是效忠於李唐王朝的,其次才是他李世民,要知道秦瓊可是被冊封為“上柱國”的,而唐高祖李淵也是極其精明和任人唯賢的偉大君王,他駕馭群臣和識人用人都堪稱為一絕,他如此看重秦瓊,不僅僅是因為其勇猛,相信更多的是其忠誠,政治中的權利角逐,往往先考慮的是忠心而後方是才能。

玄武門政變之前,據傳秦瓊是非常反對的,後來才有了李世民將其調出,未有直接參與政變,如此危急存亡的時刻,李世民要的是絕對的支持,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回答和直接的反對。也就是說秦瓊在政變中是保持中立的。

後來李世民贏得了政變,而在此中,李世民也差點險死還生,不過終究還是有驚無險,對此李世民有政變成功後的驚喜,卻也會有政變中差點死去的後怕,而這定然會找一個發洩口,無疑秦瓊是一個很好的戰力,卻沒有能為他所用,不過李世民是有胸襟之人,也知道政變之後穩定方是長遠之策,所以他氣過,恨過,卻也原諒了。

政變之前的李世民和秦瓊有著一道隔閡,卻不顯見,兩人也是惺惺相惜;政變之後,李世民對秦瓊有些說不明的感覺,可是唐太宗連魏徵都能重用的寬仁胸懷決定了對一直都追隨,且立下赫赫戰功的秦瓊也能放下微微成見。

秦瓊是一個將才卻並不是一個帥才,勇武有餘,卻統帥不足,後來唐太宗對政變功臣的分配是秦瓊食邑700戶,並不算高,也不算低,也算是對其的肯定吧。而至於其凌煙閣最後一名,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排名決定了什麼,因為這只不過是一種出於對功臣肯定和紀念的意義罷了,要知道徐茂公如此帥才也只不過是排名在秦瓊前面一位罷了,所以排名說明不了什麼。

不過話又說回來,24功臣中,秦瓊早死,政變之後,幾乎就沒有再立下什麼功勳,因為傷痛而長期臥病在床,最終逝去,唐太宗將其列入凌煙閣末名,是對其多年並肩作戰的欣賞和認可,同時也是對其的一種不釋然,一種無奈和猶疑的情感。


歷史風雲天下

秦瓊就是個多面派!

這從秦瓊的出身就能看得出來!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

本為隋朝將領,在隋朝大將來護兒手下任職。後隨張須陀攻打瓦崗寨,征討李密,結果兵敗,張須陀戰死。後來又投靠瓦崗寨,得到瓦崗寨李密重用。李密率瓦崗軍圍攻洛陽,被王世充擊敗,秦瓊由於不滿王世充的為人,跟一幫兄弟投奔了李唐,被李淵分配到了秦王李世民帳下。而蓋世英雄單雄信則投奔王世充,李世民擊敗王世充之後,斬殺了單雄信。對於李世民斬殺好友單雄信的行為,秦瓊是堅決反對的,也是心裡有氣的!後來秦瓊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封官進爵!

秦瓊的官職都是李淵所封,他首先是忠於李唐的,其次才是秦王李世民。

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中,面對李家的兄弟之爭,他不可能像尉遲恭那樣盡心盡力,不受李世民待見,那也是很正常的!尉遲恭自投奔李世民之後,對李世民那是肝腦塗地,精忠護主,在玄武門之變中,身身先士卒,大展神威,深得李世民欣賞!

李世民上位之後,雖不待見秦瓊,對他的勇武也是讚賞有加的。

不過,比起他對尉遲恭的態度,還是遜色了很多!

總之,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是他自已一手造成的!





踏浪尋歡

我知道題主問這個是因為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排名最後,接下來題主就得挺好了!我先解釋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只是唐太宗對傑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的,並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

  1. 難道就因為秦瓊沒參與玄武門之變?

  2. 難道就因為秦瓊後期沒建立奇功?

  3. 難道就因為秦瓊後面身體不好?

  4. 難道就因為秦瓊已經去世了才排到最後?

答案都不是,太宗李世民的度量在歷史上可以說沒幾個皇帝可以比的,諫言的大臣經常和李世民爭執,李世民都不會責怪他們,反而虛心納諫,你們覺得李世民會是這樣一位皇帝?

(李世民劇照)

  1. 難道你們不知道秦瓊已經是“上柱國”?
  2. 難道你們不知道太宗李世民在秦瓊墓前立石人石馬,陪葬昭陵?
  3. 難道你們不知道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在秦瓊去世好幾年才建的,太宗還能記住秦瓊不正是因為“喜歡”嗎?
  4. 難道你們不知道還有個李世民喜歡的徐茂公也派倒數第二?
  5. 難道你們不知道二十四功臣裡面李世民的心腹只佔了三分之一?秦瓊劇照

羽評歷史

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的這個印象,可能是因為有些人覺得秦瓊名列凌煙閣最後一位,與評書中的秦瓊的地位差距有點大。事實上李世民從來沒有不待見秦瓊,對這位秦王府親信給予了很高待遇。

(秦瓊)

歷史上的秦瓊最初是隋軍將領來護兒屬下,後跟隨隋將張須陀長期與包括瓦崗軍在內的各路農民軍作戰。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率軍擊殺張須陀,秦瓊隨後跟隨隋將裴仁基作戰。後裴仁基投降李密,秦瓊也加入瓦崗軍。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敗後,秦瓊投降王世充,之後和一批瓦崗軍將領如程咬金羅士信牛進達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秦瓊投奔李唐後,在李世民下屬作戰。李世民建立了一隻千餘人的精銳的直屬騎兵部隊玄甲精騎,秦瓊是其中四個首領之一。

隋唐時代兩軍交戰,流行雙方各出驍將銳卒出來單挑,鼓舞士氣,贏的話會士氣大震。對方有人出來挑戰時,唐軍方面一般由秦瓊出戰,基本每次必勝。

總體來說,在李世民屬下作戰時,秦瓊的角色是統帥少量精銳的猛將,但不是能獨領方面的大將,和評書中秦瓊是能統領大軍的帥才差異很大。

玄武門事變時,秦瓊也積極參與,與長孫順德等人負責在玄武門外與建成元吉下屬作戰。玄武門之後秦瓊被封賞食實封七百戶,這是個很高的封賞,高於宰相中支持李世民的蕭瑀、前往洛陽坐鎮的德高望重的老將屈突通、名將李靖等人。

玄武門之後,秦瓊因長期作戰傷病過多,基本在家養病,貞觀年間的軍事行動沒有參與,貞觀十二年去世。

凌煙閣功臣是貞觀十七年,排名其實基本是根據官位品級高低來排的。秦瓊貞觀年間長期養病且已經去世,官位上就吃虧些。

李世民能想起秦瓊將秦瓊排進去,說明秦瓊在李世民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凌煙閣只進去了24人,地位和功績很高而沒有列入的人相當多,如玄武門後被封賞食實封一千戶的劉師立、貞觀年間的名將李道宗等。


仁勇校尉

不請自來,先來個吐槽

1、我見過一些人認為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是發現原來秦瓊沒有《隋唐演義》中那麼備受尊崇。

在《隋唐演義》中,秦瓊是主角啊,救了李淵一家,在個別影視劇中,秦瓊是戰無不勝的救世主,甚至還有李淵賜金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沒有。唐朝統一全國以及李世民的征戰中,秦瓊也只是其麾下的一員大將而已。

據新舊唐書記載,秦瓊每次隨李世民征伐,敵陣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強馬壯的武將,李世民就讓秦瓊前去,單槍匹馬常將敵將斬殺於萬眾之中。這樣看來秦瓊更像是先鋒大將一般。

所以演義跟實際情況相差太多。

2、從玄武門之變後,秦瓊貌似被冷落了?

秦瓊到底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現在成了有爭議的事情,舊唐書記載是參加了“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但是到了新唐書就沒有記載,而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九將中也沒有記載秦瓊,而且只封了七百戶,凌煙閣也排在最後,所以很多人認為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而被冷落。

從記載的封賞看,貌似有這個嫌疑。

從封賞上看,玄武門之變後,封賞最高的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三個謀士一個武將,三個謀士在這個事變中的推動力與重要性不用多說,武將中尉遲敬德救李世民,殺李元吉,逼李淵退位,髒活全乾了,妥妥的李世民的鐵桿。

其他的沒有直接參與而負責穩定局勢的,封賞也有一千多戶,但是作為李世民手下的特級戰鬥英雄,在這記載中寥寥幾筆,封賞也少。

但是同樣參加政變,冒死抗命留在秦王府的程知節,同樣封賞比較少,又存在疑點。

所以個人認為秦叔寶是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但是並沒有尉遲敬德那般功勳卓越。

而從李世民對秦瓊的待遇來看並沒有冷落秦瓊。昭陵陪葬,秦瓊墓前造石人馬,待遇只此一人。

如果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上推斷的話,更牽強。因為二十四功臣是考究的對唐建立時的功勳,所以許多謀士、文臣列入其中,而且由於此時天下太平已久,秦瓊貞觀初多在家養病,評定時已逝。


秦瓊勇武,但是在和平建設時期,用武之地不大,所以封賞也不會特別大。


妖鬼雜談錄

首先我認為秦瓊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李世民即位後,秦瓊拜左武衛大將軍,得封邑七百戶。

秦瓊,字書寶,是唐代初期的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秦瓊與李淵父子的關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正好可以看出秦瓊李淵父子的待見。


(電視劇中秦瓊,一身正氣)

秦瓊投明主,受重用

秦瓊歸順王世充後,鄙薄王世充的為人。此時,李淵父子威名遠揚,秦瓊決定到大唐去建功立業。於是在唐武德二年,秦瓊乘王世充的軍隊與唐軍在河南九曲作戰之機,投奔了唐營。

秦瓊被授予馬軍總管,李世民親自挑選一千多名精銳騎兵,組成玄甲隊,由秦瓊統領,每戰必為先鋒,開始了掃平割據勢力的征戰歷程。



柏壁之戰戰功顯赫,扭轉戰局

在柏壁之戰中,秦瓊已經埋伏在夏縣與澮州之間的美良川,準備給尉遲敬德一個迎頭痛擊。尉遲敬德沒將秦瓊的伏軍放在眼裡,雙方交手後,尉遲敬德大敗,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局。

收復河東

李世民派秦瓊攻打大陣的北端,正面迎擊的徐世績出師不利,李世民親自帶兵衝殺,一舉擊潰了宋金剛的軍隊,斬首三千多人。秦瓊在此過程中戰功顯赫,李淵加封他為上柱國。


(圖為秦瓊在柏壁之戰中)


歷史解說員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玄武門之變。但是如果不是這次政變,李世民究竟是否可以成就他的帝王之路恐怕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在李世民奪取帝王之位的過程中,秦瓊並沒有像其他武將一般追隨,而是選擇中立,這也是為什麼秦瓊功勞那麼大,在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中不能排進前幾的原因之一。


對於秦瓊,李世民在盛世時其實並不是很重視。大家最深刻的印象肯定是門神。其實,在古代,看門是含有貶義的。老百姓常說的一個詞就是看門狗,從這個詞中,大家就可以看出秦瓊尷尬地位了。雖然門神的來歷也是有說法的,可是,作為皇帝,就非要用對自己有救命之恩和社稷之功的兩員大將來做小小的看門人嗎???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秦瓊的性格,他過於正直,李世民不喜歡他除了性格,還有政治上的需要,因為他們的功勞與名聲已經很大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扶持新人對抗,畢竟帝王之術就是講究的平衡。


蕞終de遺莣

秦瓊原本功勞最大,戰功赫赫,為開創大唐立下汗馬功勞。但為什麼在煙凌閣二十四功臣排名靠後?這其中原由就要從"玄武門兵變″講起,長孫無忌,慰遲恭,程知節等人密謀發動玄武兵變,唯秦瓊持反對意見。秦王李世民無倷,便將秦瓊支出京城之外。後來,慰遲恭,程知節,侯君集等在玄武門兵變中皆立大功,獨秦瓊寸功未建。難免惹李世民不悅,怨氣記心。等太宗登基的後封群臣,建煙凌閣時自然排名較後也是順理成章之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