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在導演界,能跟馮小剛張藝謀相題並論嗎?

觀影驛站

在諾大的娛樂圈,能從演員轉型到導演最成功的一位我個人覺得非周星馳莫屬。對於喜劇之王周星馳。很多人都只認可週星馳在喜劇上的成就。但是作為一名導演,大家似乎總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他。周星馳的導演水平如何?和馮小剛、張藝謀相比他是一個什麼水平?


顯然。就導演的票房號召力而論。國內是沒有哪個導演可以與周星馳相比的。這一點是公認的完勝。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基於周星馳本人作為一個演員長期以來積累的人氣。似乎和導演無關。

周星馳導演生涯中,最輝煌的成就莫過於這四個獎項:

一、2002年周星馳憑藉自導自演喜劇片《少林足球》獲得了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同時也是最佳男主角獎)

二、2005年周星馳憑藉《功夫》獲得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以及另外兩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導演和亞洲電影博覽會最佳導演。這是周星馳作為導演,獲得行業內最專業的認可了吧。

雖然票房成績是不能成為評價標準。就好比郭敬明鄧超的票房都很高吧。張藝謀的活著甚至都沒在國內上映,自然票房為零。


這些成就跟馮小剛與張藝謀相比也就算不上什麼了。

當然,我也並沒有一丁點否定周星馳的意思。因為周星馳作為導演,在專業獎項上的成就不高,是有原因的。

首先,在電影的評獎體系裡面,喜劇片本身權重就不高。周星馳能以喜劇片獲獎,已經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其次,作為半路出家的導演,周星馳全職導演(沒用執行導演)的作品數量不多,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觀眾評價最高的《少林足球》與《功夫》,(後期三部作品口碑都不高,當然更無法得到專業獎項的肯定),而其他人一開始就是靠“導演”的身份聞名於世的,別人的標籤就是“導演”,且在大量產出優秀作品,周星馳怎麼比?


最後,我對星爺的定位始終都是一個演員。在喜劇之王那句“我其實是一個演員”太深入我心了。無論他的導演成就再怎麼高,也始終高不過他的演員成就。

雖然《功夫》確實足以讓星爺以導演的身份躋身“大師級導演”行列,但是在“馮小剛和張藝謀之間的行列裡面,星爺還算是“未入流”的導演吧!

最後。是我最想說的。

無論你們心目中的周星馳是怎麼樣的。他在我心目中依然是我最喜歡的演員。沒有之一。我相信大多數的8090後都是這樣想吧。

前些天看了一個小視頻。叫“像我這樣的人”周星馳版的。才發現星爺老了。我們也長大了。


鬼哥在農村

周星馳:2003年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並獲選成為“亞洲英雄”的封面人物。2004年《功夫》創下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華語電影票房紀錄,並被《時代週刊》評為“2005年十大佳片之一”。2013年執導的《西遊降魔篇》創華語片新記錄,成為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馮小剛臺灣金馬獎+中國金雞獎兩個最佳影帝!

張藝謀:987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從電影獎項來講,張強於馮,馮強於周。

從影響力來講周最強,馮最弱。

從泡女明星來講,周最強。張第二馮最弱。

從導演能力來講,周星馳一直是天才+鬼才,最有創意跟穩定。

張藝謀有時候是天才有時候是庸才。

馮小剛,應該是二等天才不是開拓性的、

此三人各有千秋都是非人類!


黑瞳視野

周星馳:演員,編劇,導演,監製,製片人,出品人,商人。從這麼多的名頭來看周星馳在娛樂圈的地位,以及個人貢獻,應該還在馮小剛,張藝謀之上。


單從導演層次說,周星馳也不在馮小剛,張藝謀之下。只是他們的電影類型不一樣。


張藝謀的電影主要走高端,大氣路線。拍攝的電影更顯華麗。


馮小剛的電影主要走平民化,大眾化,很多從生活中找的題材。電影更容易讓大家接受。


周星馳的電影主要是喜劇片,以輕鬆,搞笑,無厘頭為主。主要以誇張的手法,搞笑的畫面,以及語言讓電影更吸引人。


人物性格不同,拍攝的電影類型不同,不同的電影適合不同的人群。他們都算的上大師級別的人物。沒什麼可比性。





服裝娛樂人

我覺得他們並沒有相提並論的必要,因為他們三個人生長的環境差異很大而且電影風格也不一樣。我覺得他們三個都是電影界的泰斗!而且我都特別喜歡三位大導演。那我就找影片簡單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的原因咯!



大家都知道的是周星馳最擅長拍喜劇片,演技呢更傾向於心裡變化的角色。《功夫》、《美人魚》等喜劇,都是作為一種很受歡迎的喜劇形式出現在電影院,無疑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周星馳把喜劇笑點和尿點處理的遊刃有餘,這種風格在影視界是獨樹一幟的。包括他演的《大話西遊》就是那種內心表現很細膩的角色,他演的很成功,所以,充分證實了演而優則導。

馮小剛是那種比較開脫又內斂的人,我說的內斂是影片內斂,我說的開脫是思想開脫。2003年,是網絡時代發展的時代,手機也是在慢慢更新換代中,馮小剛就應時代發展拍出了一部《手機》,用手機去展現人際關係的繁雜以及手機給人們帶來的東西,反映現實,直擊人性。



而張藝謀偏愛形式化、個人風格化的內容,更多的電影都是在時代背景下出現。我喜歡他的《活著》,一部電影裡經歷了幾個時代的變遷,通過不同角度去詮釋中國的傳統觀念“好死不如賴活著”。他更偏愛說點自己的東西,如《大紅燈樓高高掛》中,喜歡中國最原始的紅色,最封建的家庭!


以上均是個人觀念!


闞不清看不清

他們三個算是電影導演三巨頭了吧,只要是他們導演的電影,大部分都是票房冠軍。

大家都知道,馮小剛和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經常出影后影帝,周星馳從最開始的參演到現在的導演,算是經典。

三個人的導演風格各不相同,周星馳以喜劇片較多,電影中喜劇的成分比剩下兩位都多。馮小剛的電影更多的是能通過一個特定的時間環境和人物發生的事情,反映一種情懷一種社會狀態和很多人內心深處的東西,他的電影很戳心,很容易帶領你走進去,而且他在選演員上更看重演技,要求更高,而且在很多鏡頭的處理上都與其他人不同。就拿芳華來說:裡面的戰爭鏡頭,雖然很悽慘,但卻是真實的戰爭場景,這樣的手法和效果,只有馮小剛能拍得出來。而張藝謀,他的電影就比較偏文藝範兒了,可以說是文藝片的領頭羊。

三位導演的電影我都很喜歡,各有特色,也都是導演界的老藝術家,電影之路不止,期待他們更加優秀的作品。


思旎旖

張電影藝術價值高,重量級獎項多,後期誤入歧途,日漸平庸,但仍然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人物。

馮走平民路線,早期的京式喜劇曾風靡一時,從天下無賊開始,其電影日見情懷和深度,但奈何才力所限,離大師級導演總是差一口氣,不過我對馮的電影是越來越喜歡。

周專走屌絲路線,粉絲甚眾,其電影的特點是小學生思維+低俗惡搞+心靈雞精湯,不過縱然是惡搞,人家也是認真的,看看也無妨,畢竟人都有低級趣味的一面。

不過相對於這三個,我更喜歡李安、賈樟柯、吳宇森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