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

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

濟麥22田間表現

1、濟麥22

特徵特性:屬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平均全生育期231.4天,比對照周麥18晚熟0.4天。抗寒性好,分櫱性較強,成穗率較高。株型緊湊,葉片較小、上衝.莖葉臘質較多,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綜合抗病性好。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度參加省冬Ⅱ組引種試驗,平均畝產475.3kg;2010~2011年度參加省冬Ⅱ組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49.2kg。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陽和濮陽的水地種植。2016年播種面積1403萬畝。

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

魯原502田間表現

2、魯原502

特徵特性:偏冬性,幼苗半直立。株型稍鬆散,較抗倒伏,熟相較好。生育期243天,比濟麥22早熟近1天;株高76.0釐米,

產量表現:在2009~2011年山東省小麥品種高肥組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575.34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22增產4.99%;2011~2012年高肥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4.85公斤,

2016年播種面積1332萬畝。

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

山農20田間表現

3、山農20

特徵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對照新麥18晚熟1天,與周麥18相當。春季起身拔節偏遲,春生分櫱多,抗倒春寒能力較差。株高85釐米左右,株型較緊湊。

產量表現:2013年、2014年區試兩年平均畝產490.4 kg,居參試材料第二位。2015年南疆生產試驗摺合畝產578.51公斤,在所有參試品系中產量排名第一位,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南陽、信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2016年播種面積1132萬畝。

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

鄭麥7698田間表現

4、鄭麥7698

屬弱春性多穗型強筋類型品種,平均全生育期229.3天。春季起身拔節慢,抽穗遲,穗層不整齊。株高76cm左右,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強。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度參加省春水ⅱ組區試,平均畝產506.0kg; 2008~2009年度續試,平均畝產491.7kg,居13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2016年播種面積988萬畝。

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

鄭麥9023田間表現

5、鄭麥9023

春性,成熟期比對照豫麥18號早2天。株高80釐米,株型較緊湊,抗倒伏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水地晚播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58.2公斤; 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48.5公斤,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6公斤。2002年參加長江流域冬麥區中下游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37.1公斤;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309.2公斤,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87.9公斤。2016年播種面積748萬畝。

最受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

周麥27田間表現

6、周麥27

半冬性中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周麥18早熟1天左右,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4釐米,株型偏鬆散,旗葉長卷上衝。莖稈彈性中等,抗倒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0.5千克; 2010~2011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89.6千克; 2010~2011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9.8千克。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南陽、信陽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陝西省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2016年播種面積723萬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