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給人四萬之後就再也聯繫不上,對方是否構成詐騙罪?

唐嘉雄

構成詐騙的可能性非常大,建議到公安機關報案。

報案時,儘可能向公安機關提供詳細的證據材料。

公安立案後,會進行偵查,並對嫌疑人採取相應措施。

構成詐騙罪,主觀上要有非法佔有目的,客觀上實施了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財物的行為。公安機關會針對這兩個方面並結合你提供的報案材料全面收集調取證據。你全力配合即好。從目前情況看,該女子以假離婚形式與你交往、假借開店名義與你借錢的情況如能落實,說明其實施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之後蹤影全無,證實了主觀上非法佔有你財物的目的,構成犯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然,她還了你的1000元一般要從詐騙數額中排除。確定構成犯罪後,公安機關會傳喚,如果不在案,公安機關會出具拘留證,進行追逃或通緝。


最後,建議你還是要與其親屬真誠溝通,看是否能退回你的錢,畢竟,對你而言,挽回損失是最重要的。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關注、留言。


Beyond1975

根據你的說法,這個女人真是可惡。按照法律規定,其行為構成詐騙罪。為什麼呢?我們平時怎麼辨別詐騙行為呢?那麼,我下面就詳細解釋一下。

首先,詐騙罪是我國刑法第五章中規定的侵害財產權罪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罪名。具體規定是: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其次,根據這個罪名的規定,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其構成要件,以幫助我們辨別那些詐騙行為: 第1,行為人必須帶有主觀的故意,即,他是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為目的。第2,他採用的手法是隱瞞真相,或者虛構事實,以達到讓受害人產生誤解的目的。第3,受害人基於誤解,受矇蔽,而做出一些行為,使自己的財物受到折損。第4,行為因為受害人的誤會和基於誤會的行為,而獲利。法律上,在判定一種行為是否是犯罪,和觸犯何罪的時候,都需要從其行為的主觀、客觀和客體幾個角度來分析。某種程度上來說,法律也是一門科學,社會科學範疇。

第三,從上面的分析看出,你遇到的這個女人,其行為符合上述詐騙罪的所有構成要件。即,她編造謊言,自稱離婚,就是隱瞞真相。受害人基於這個謊言,誤認為兩個人可以發展戀愛關係,從而在她提出缺少資金的時候,慷慨解囊。最後,這個女人拿到錢即消失不見,致使受害人損失財產。

這是我們的初步判斷,那麼,作為受害人應該將已經掌握的證據收集好,到公安部門報案。因為這個案子涉及的金額有4萬元之多,按照法律上的量刑標準,這已經算是犯罪數額較大的情況了。所以,估計公安部門會立案的。在這樣的時候要想找到犯罪嫌疑人,只能通過國家機關,個人的能力很有限。更何況,對方還故意躲著,就難上加難了。


穎想法律

借貸式詐騙的可能性很大,主要看她是不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如果她真的開店了因為經營不善而導致還不上你的錢的話就很難構成詐騙,如果虛構借錢的理由而向你借錢故意不還就夠成詐騙了,趕緊去報警吧。


FAN誠ZHAO信WEI

可以報案,是否構成詐騙罪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證據。

1,對方是否離婚,如果確實在向你借錢時已經登記離婚離婚屬於個人借款,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歸還自己的借款,如果未離婚可以報案對方涉嫌詐騙罪,但是僅僅是可以報案,是否構成還需要看情況。

2,對方把這4萬的用途,如果確實用於開店不構成詐騙,如果未開店可以報案對方涉嫌詐騙。


中二範3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