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能和機械硬盤混搭嗎?

馬善人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當然可以混搭,而且大部分人的選擇就是混搭,這是個流行趨勢,既可以利用固態硬盤為系統提速,又可以利用機械硬盤的大容量來存儲文件,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都知道固態硬盤是利用閃存做為存儲介質,讀寫時和機械硬盤利用磁頭來尋址進行讀寫大不一樣,它省略了尋址時間,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盤快了幾倍,甚至更多。並且由於內部沒有馬達和風扇,不會產生噪音,而且抗震性能極佳。


說到抗震,我們可能都經歷過以前的電腦在開機狀態下,移動主機時要特別小心,稍微不注意就會造成電腦藍屏,這是由於機械硬盤內部所有的盤片都平行裝在一個旋轉軸上,每個盤片上都有一個磁頭,通過盤片的旋轉,磁頭就可以定位在盤片的指定位置上進行讀寫操作了,當我們移動電腦時,硬盤中的磁頭可能就會劃傷盤片產生壞道,這就導致系統文件丟失,需要重裝系統了。而採用固態硬盤裝系統卻沒有這個隱患了,由於固態硬盤不存在任何的機械部件,只是由一些閃存顆粒組成,即使發生振盪時也不會損傷硬盤,更不會丟失文件。


固態硬盤這麼好,為什麼要和機械硬盤混搭使用呢?這就需要說說固態硬盤的容量和價格了,雖然固態硬盤的容量現在最大做到了100TB,但同容量的機械硬盤要比它便宜多了。通常我們裝電腦都是使用的120G的固態,價格在200到300之間,相同的價格我們卻可以買到1T的機械硬盤,所以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只有通過混搭使用,用固態硬盤裝系統,機械硬盤裝文件,這樣各司其職,既可以滿足系統提速,又可以滿足大文件存儲的需要,性價比超高。


電子維修

答案是完全可以混搭,這是目前非常主流的裝機方案。

原理在於,固態硬盤因為單位容量的價格比較高,所以多用來裝系統,做系統盤。而機械硬盤則屬於便宜大碗的代表,常用來做倉庫存儲盤。

分區方面,固態硬盤建議默認做C盤,只有120G的話,不分區即可,直接格式化為NTFS格式,用作C。

機械硬盤有1TB,分不分區看個人喜好,因為分區只是為了便於管理,如果你對文件夾本身就有不錯的駕馭能力,也算是省事了。

這樣搭配之後,建議程序均安裝在C盤(即SSD所在分區),可以加快程序的啟動相應和運行速度,而遊戲安裝包、下載的圖片、視頻、文檔等放置在機械硬盤,體現出大容量的優勢。畢竟,現在一部1080P甚至4K藍光的電影都是大幾GB甚至幾十GB,遊戲更是誇張。

平時使用方面,SSD的壽命理論上比機械硬盤短,所以高強度使用環境下出問題的幾率要略高,這時雙硬盤的意義還在於可以在系統受損時將系統盤的文件轉移到機械盤(當然,反之也成立),從而避免數據丟失的尷尬。

安裝雙硬盤的其他注意事項:

因為你是加固態盤,意味著之前系統在機械盤上,所以重新安裝系統到SSD上之後,還要進入BIOS將SSD設置為第一啟動優先盤符,避免無法進入系統或找不到啟動文件的問題。

一般進入BIOS可在開機點亮後狂按Delete鍵,各主板進入後的設置方式不盡相同,樓主可查看說明書或者搜索其他現成經驗瞭解。


快科技問答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當然,沒有問題。其實這都是比較流行的方案來的,用固態硬盤來保證速度;用機械硬盤來保證容量,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一點。

固態硬盤的最大優勢就是快,固態硬盤主流的是PCIe的和SATA的,不要說PCIe接口的,我們說說SATA的,我們對影馳One 240GB 做了測試,在AS SSD性能測試中,連續讀取可達521MB/s,連續寫入458MB/s,4K隨機讀取49MB/s,隨機寫入87MB/s。這種性能,輕輕鬆鬆就跑了機械硬盤的速度的好幾倍了。

所以,我建議你的固態硬盤拿來做系統盤了。120G就夠用了,當然,如果預算充足當然可以上240G的。不過如果不是需求太大,還是上120G比較好了。程序都安裝到系統盤上。固態硬盤的剩餘的容量對速度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不過,如果你是玩遊戲的,還是建議上240G吧。

當時機械硬盤最大優勢就是便宜。因為便宜,所以你直接買1T的,都不貴。機械硬盤可以作為平時的數據儲存的一個盤。無論分盤還是不分都沒有所謂。更重要的是看個人的使用習慣。把電影啊、圖片啊、什麼的都放到機械硬盤,這就比較合理了。

同時,機械硬盤的壽命很長,所以不用擔心硬盤的壽命,可以隨便用,隨便寫擦數據都可以。不過機械硬盤對震動也比較敏感,注意一點。

同時,要注意定啟動盤,在BIOS內設定好,設置好固態硬盤未優先啟動盤。這樣可能使用的。不然,小白同學開機就瞎眼了。


太平洋電腦網

不單指可以而且目前大多數主流選擇都是用SSD加HDD,1TB的HDD加128GB的 SSD也是比較常見的組合。

單個大容量SSD當然是現在性能最好的解決方案,然而這隻適合不差錢追求性能的玩家,大容量SSD實在是太貴了,所以大多數玩家都是選擇SSD+HDD的解決方案,系統當然要裝到SSD裡面,軟件和遊戲也最好放裡面,可以的話頁面文件和軟件的臨時工作區都設置在SSD裡面,這樣系統的整體響應速度就會很快了,系統啟動速度和開啟遊戲都會快很多。

家用的話一個128GB的SSD其實就可以把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都裝進去,不過有可能需要更多的空間來存放日常拍下來的照片與視頻,所以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考慮的話一個128GB的SSD加個1TB或者2TB的HDD會好一點。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一個128GB的SSD其實並不夠的,原因你看下現在遊戲動則幾十個G的容量,128GB裝的SSD裝完系統和軟件其實就剩一半左右的空間了,對於遊戲玩家來說追求大容量SSD當然是最好的。

為什麼說遊戲玩家最好配大容量SSD,遊戲太大放HDD裡不行嗎?因為SSD和HDD的速度差太遠了,特別是那些有優化很差有很多小文件的遊戲,HDD通常要載入1分鐘以上,然後你把它放在SSD裡面10幾秒估計就載入完成了,在遊戲裡面各種貼圖的載入速度也比HDD快得多,不容易出現HDD速度過慢而見到那些超低分辨率貼圖的情況。

所以建議選購那些大容量的M.2 SSD甚至是PCI-E SSD來存放遊戲,他們性能夠強容量又大,整個盤裡的遊戲都可以享受得到SSD的高速度,當然了這些東西很貴,512GB的SSD相對便宜一點,一千出頭可能就買得到,然而就現在的遊戲體積來說512GB的SSD也放不下多少個遊戲,1TB的就貴得多了,上大容量SSD是需要錢包的支持的。



超能網


雖然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從結構上和原理上都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對於終端用戶來說,不管機械硬盤還是固態硬盤,作用無非都是用於存儲,完全可以混搭使用。

機械硬盤 Vs 固態硬盤 區別
結構上:固態硬盤的核心部件只有三個,主控,閃存芯片和緩存。而機械硬盤則有很多的機械零件,比如主軸,馬達,磁盤,磁頭以及磁頭臂。這樣,由於沒有機械零件,固態硬盤就有了重量輕,噪音低,抗摔等優勢;
原理上:固態硬盤直接通過主控把數據寫入閃存,而機械硬盤則需要機械零件的協作,把數據寫入到磁盤的磁道。原理上的不同,固態硬盤的性能具有先天的優勢。

從性能的角度來講,我們更傾向於用固態硬盤,因為固態硬盤的速度快呀,這年頭,時間都是金錢啊,當然是越快越好了,採用固態硬盤的系統開機只要幾秒鐘,飛一般的感覺。

可是,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講,除了追求性能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不得不考慮了,那就是價格的問題。去年,機械硬盤的價格是0.06美元/GB, 而固態硬盤的價格則是0.17美元/GB, 直接是3倍之多。如果選擇大容量的固態硬盤,那麼對於我們來說,需要承受的經濟壓力太大了。

所以,目前對於普通用戶最合理的建議就是採用小容量固態硬盤(120GB~256GB)+大容量機械硬盤(1TB以上)的組合。把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盤之中,把重要數據都備份在機械硬盤中,這樣,既可以享受固態硬盤帶來的性能優勢,還能體會機械硬盤帶來的物美價廉的大容量。

結語

根據上面的介紹,所以,對於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的混搭,完全不用擔心。不過,一定注意把重要數據及時備份到機械硬盤之中。


在下拋磚引玉,歡迎各位看官拍磚討論哦,感謝!


存儲隨筆

完全可以,也是最經濟實惠的辦法。我個人建議,如果網遊玩的不多,固態盤沒必要買那麼大,比如用120g固態,實際空間112g,不玩網遊,僅僅裝系統和軟件,空間還有80g+,其實大多數網遊的體積都不大,幾個g,十幾g很常見,但像gta5之類的就大了。一般一個人常玩的網遊也就幾個,120g固態足以滿足,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多大的固態。至於機械硬盤,目前有了固態,機械盤往往是倉庫盤已經大型單機遊戲盤,現在很多3d大作動不動就幾十個g,如果都用固態來裝,註定不划算的,我電腦裡的大型單機遊戲已經有500多g,要是用固態這成本估計一般人都不會接受,而用機械來裝也就佔了一個400元2t空間機械盤的1/4空間而已,成本也就100元,要知道100元只能買個三線品牌32g的固態。至於單機無需聯網,基本上都是自己玩,雖然在載入遊戲的速度比不上固態,但畢竟是自己玩,耐心等等也無妨。最後就是同樣佔空間的視頻了,現在一部電影一般都1g多,但要是追求真正720p1080,卻要10g 20g的大小,而且收藏電影一般都不會一兩部,往往是幾十上百部,過去我收藏真1080p的mkv格式電影,僅僅收藏幾十部就不得不放棄了,因為實在太耗費空間了。個人建議機械買2t,價格410,性價比最高的體積,以後空間不夠可以繼續加裝2t機械,一臺電腦足以裝好幾塊機械盤,我電腦除了2t的機械盤,還有2塊老的500g硬盤。總的來說,120g固態+2t機械是一個相對划算的搭配。至於固態各種顆粒接口的,其實我不建議去追求這些,因為低級的tlc顆粒+sata3接口足夠一般人使用,tlc顆粒的壽命完全足夠用到你換電腦,我的120g用了一年半,還是很健康,而且還有8年壽命。速度也沒減,依舊很流暢


real基哥

當然能混搭,而且SSD和HDD配合好的話性能非常出眾。

這是我的硬盤混搭圖:

我是240G的SSD,分兩個區,一個系統盤,一個交換區,交換區開啟ReadyBoost作為HDD的加速緩存。

然後HDD分為數個分區,分別格式化為不同的簇大小。工作區域的文件小而碎,用默認的4K簇分區,應用程序區域則用32K簇分區,能有效提高讀寫效率從而提升速度,而用於遊戲和影音的分區,因為大多是大文件,所以直接用最大64K簇分區,這些加上RB提供的高速緩存,幾乎可以說全盤享受SSD的速度。


手機用戶70277732059

你好,我是開實體店的,經常寫的配置就是普通固態或者m2接口的固態,和機械硬盤搭配,這樣在速度和存儲上都滿足了,遊戲放在固態硬盤上,速度上提升很多。資料電影存在機械上容量大。固態的優勢是 速度快,缺點是容量小,機械的優點是容量大,缺點是速度慢。兩個放在一起正好互補!!!


裕盛電腦

一、固態硬盤的缺點

1、相比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目前主要有兩個缺點:

1)價格太高

目前,固態硬盤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較前兩年有了較大的漲幅。

2)容量不大,同時安全性仍不是太高。一旦固態硬盤出現問題,保存在其中的數據通常很難成功恢復。

二、合理搭配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

要想做到既省錢又保險,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合理搭配固態和機械硬盤。一般說來,建議在電腦上同時安裝兩塊硬盤,固態120G左右,用作系統盤。機械根據需要至少500G以上,用作數據存儲盤。

在安裝時,我們將系統分區劃在固態硬盤上,把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盤。

另外,再購買一塊容量較大的機械硬盤,用來保存數據。

具體在分區時,我們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

這麼做的好處是:

1)由於系統本身跑在固態硬盤上,所以電腦運行速度會有大幅提高。

2)同時,由於數據都保存在機械硬盤上,而機械硬盤又比較耐操,所以即使是機械硬盤出了問題,將它送到數據恢復中心或者自己手動恢復,通常也有挽回的餘地。


龍氏風采

當然可以混搭,現在這樣搭配已經是主流了

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開機速度相對機械硬盤要快很多。機械硬盤作為倉儲盤。

現在的筆記本都是已經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混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