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海軍在冷戰時期有多厲害?

軍武見聞

很厲害,甚至可以擊敗美國海軍。

曾經,擁有新羅西斯克號和明斯克號兩艘基輔級航母的蘇聯海軍紅旗太平洋艦隊,就是整個西太上最大的海軍力量。


不信?我先以一個冷戰時期著名的故事來作為背景。1979年3月,蘇聯海軍新型載機巡洋艦“基輔”號和“明斯克”號進入地中海海域,在地中海的第五戰役分艦隊的指揮下,於利比亞海域匯合。其中,以“明斯克”號為首的搜索-打擊群還包括有“塔什干”號和“彼得羅巴甫洛夫”號兩艘大型反潛艦,而“基輔”號則率領了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和1艘飛航導彈核潛艇。兩支大型艦隊會和之後,迅速在地中海海域展開軍事演習,這支混編艦隊具備強大的對潛搜索攻擊能力,美國第16潛艇大隊如臨大敵,馬上通過長波通信通知在地中海海域巡航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馬上改變航線,回到西班牙的羅塔基地,防止被蘇聯海軍拿來當作模擬攻擊的目標。而美軍第六艦隊司令部也馬上通知常備艦艇立刻出海,對蘇聯海軍艦艇的動向進行跟蹤和監視,甚至通知兩艘航母開往目標水域。同年4月,剛剛給地中海帶來震懾的“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編隊,又在西地中海舉行了一次海上演習。

派遣兩個航母編隊在地中海拿美國核潛艇練手,這樣的力量迄今還沒有來者。圖為地中海上活動的蘇聯基輔級航母。


故事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從1966年開始,1966年到1985年時蘇聯海軍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說戰後蘇聯第二個十年規劃確立的主要方向是利用科技革命的成就建造艦艇,以奠定導彈核動力艦隊的基礎,那麼戰後第二個十年規劃以後的時期,就可以稱之為建設遠洋艦隊的大發展階段了。

在這個階段,蘇聯海軍為反抗美軍的戰略核潛艇,建造了強大的遠洋機動反潛艦隊。此時的蘇聯海軍終於開始構建自己的遠洋作戰的戰役戰術理論體系了,在蘇聯紅海軍看來,再沒有什麼比能夠核突擊來得更重要了,因此全海軍的建設事實上圍繞了保護核潛艇前往大洋深處的陣地,掩護其發射核導彈,並且能夠打擊核潛艇這一終極目標。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蘇聯海軍第一步建設了由“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和大型反潛艦1134系列等組成的反潛-突擊群,該編成最常活動的海區在地中海的第五分艦隊轄區內,主要的目標就是打擊西方國家的戰略核潛艇,在平時就要對其進行跟蹤偵查,以便於開戰後馬上展開打擊行動。

蘇聯海軍1123型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它可以搭載25架反潛機,比現在日本海自的出雲級載機量都大。


第二步,為了掩護己方核潛艇的展開,蘇聯就必須要直面西方國家的強大水面艦隊,由此蘇聯建設了偵查-突擊群和艦體突擊群的劃分,偵查-突擊群主要是在開戰前就在距離美國航母戰鬥群視距內的範圍內進行近距離的跟蹤和偵查,並且不斷將對方艦隊座標方位發送到後方的各個打擊集群,一旦開戰,偵查突擊群就將對其跟蹤的艦隊實施首輪打擊,並且確保自己存活足夠長的時間,以引導後方打擊群發射的導彈,執行該任務的主要有956“現代”級驅逐艦和1155型“無畏”級驅逐艦。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至今仍然是俄羅斯海軍的主力艦,他似乎在訴說著一段歷史。


隨著蘇聯海軍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這種被動的攻擊方式逐漸被更為強大的搜索-打擊群所取代,搜索-打擊群的主要任務是以機動作戰艦隊的形式,主動前往目標海域,主動搜索獵殲其發現的任何敵方海軍目標,主要體現續航力大,火力強度大,火力持續性強,自持力強大,探測能力和生存能力強等特徵;因此能夠編入搜索-突擊群的蘇聯軍艦,無不是“多項全能”的“高手”,其組成包括1143系列重型載機巡洋艦,1144系列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和1164型“光榮”級導彈巡洋艦。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這段是註解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的配置: 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海岸火箭炮兵和海軍陸戰隊5個兵種組成 ,總兵力為47萬7千人,其潛艇部隊共有各型潛艇360艘左右,其中彈道導彈潛艇76艘,合計載彈973枚(包括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62艘,載彈928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14艘,載彈45枚),“颱風”級是其最大最新者,載彈20枚;巡航導彈潛艇67艘(包括核動力51艘,常規動力16艘);攻擊潛艇200艘(包括核動力76艘,常規動力124艘),“A”級(阿爾法)核動力攻擊潛艇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41節),M級潛艇是世界上下潛最深的潛艇(1027米);其他用途的潛艇25艘。

前蘇聯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由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陸戰隊和海岸火箭炮兵。

等兵種部隊組成,屬海軍總司令領導和指揮。設有司令部、其他指揮機構和勤務部門,下轄區艦隊或分艦隊、海軍基地、艦艇支隊或總隊、航空兵師和陸戰師或團等。主要使命是在一定的海洋戰區獨立地或協同其他艦隊和軍種部隊遂行戰役、戰略任務、參加戰略核突擊、消滅對方海軍兵力、破壞對方和保護己方海上交通線、實施登陸和抗登陸作戰。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蘇聯海軍一直保持北方、太平洋、波羅的海和黑海等4個艦隊。

下面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毛熊蘇聯在冷戰時期海軍建設是跑偏了的,當時蘇聯的陸軍實力使整個歐洲為之顫抖,坦克洪流,在歐洲大陸如果美國鷹醬想跟毛熊剛正面,等於找死,在不使用核武器的狀態下,西方無法抵擋蘇聯的坦克海,但是美帝的海軍經過二戰吊打德國漢斯和日本絞盤雞,其技能得到完美的提升,不論是對艦還是對空,在同一時期可以說完美壓制蘇聯,如古巴導彈危機事件,美國艦隊壓制的蘇聯乖乖的撤走導彈。從那時候起紅色海軍就開始了它的復仇之路。其大力發展艦對艦導彈,其特點就是裝藥大,速度快,只要來上一發絕對讓美帝爽歪歪。以導彈飽和攻擊的形式摧毀敵方航母艦隊。但是蘇聯武器裝備和其作戰思想一樣,兩個字 變態。

蘇聯的電子工業遠不如西方歐美國家,在精度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毛子有著自己對武器的理解,就是武器 短 平 快,製造時間短,數量多 裝藥大,一樣可以取得不錯的戰果,而且經久耐操。蘇聯武器的暴力美學嘛 。總的來說蘇聯在冷戰時期海軍的作戰思想相當明確,就是以己方技術兵器以數量優勢破壞摧毀美國航母艦隊,但是在對地對岸作戰能力遠低於美國,總的來說蘇聯海軍主要以防守為主,進攻為輔的作戰理念!

喜歡我品論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謝謝


跑調歌王309

蘇聯海軍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海軍,雖然蘇聯沒有大型航空母艦,但是蘇聯的核潛艇和導彈一樣能將地球上任何國家毀滅。



1.蘇聯曾經有5艘航空母艦,蘇聯海軍是由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海岸火炮兵、海軍陸戰隊五個兵種組成,總兵力為47萬人。



2.蘇聯海軍曾經有400多艘潛艇,其中阿爾法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潛艇能達到41節。M級潛艇是世界有史以來下潛最深的潛艇,下潛深度能達到1027米。蘇聯的潛艇技術非常先進。



3.蘇聯海軍有轟炸機400架、戰鬥機300架、反潛機400架、海上電子戰飛機200架、反水雷直升機50架、其他直升機435架、空中加油機70架、運輸和訓練飛機400架。



4.蘇聯波羅地海艦隊有潛艇30艘、大中型水面艦艇40艘、海軍飛機200架。



5.蘇聯太平洋艦隊有核潛艇20艘,其他潛艇100艘、基輔級航空母艦2艘、大中型水面艦艇90艘、飛機400餘架,有兵力8萬人。



6.蘇聯黑海艦隊有潛艇20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2艘、庫茲涅佐夫航空母艦1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1艘、大中型水面艦艇80艘、飛機300架。



7.蘇聯北方艦隊有戰略導彈核潛艇42艘、其他潛艇138艘、基輔級航空母艦1艘、大中型水面艦艇80艘、飛機300餘架,海軍陸戰隊5萬人。蘇聯海軍規模如果放到現在,也是世界第二大海軍。因此蘇聯海軍的實力非常強大。


杜達特洛夫斯基

但是蘇聯海軍,在技術上與羹歐國家海軍存在差距,甚至是代差,比如航空母艦中艦載機的起飛技術。美歐國家是彈射起飛,而蘇聯則是滑躍起飛,並且延用至今。技術優勢在軍事實力上就表現為戰力倍增器

從兩次著名事件中,可以一窺蘇聯軍事實力的”虛弱症”。

在古巴導彈危機事件中,美蘇軍艦在豬灣對峙,最後,以蘇聯撒回導彈而結束爭端。

冷戰時期,德國分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稱為東德。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稱為西德。19歲的西德青年,獨自駕駛一架單引擎的小飛機,從西德起飛,競然穿過蘇聯層層防空網的探測,降洛在蘇聯首都英斯科紅場上。引起蘇聯高層震怒,,撒消了包括蘇聯國土防空軍司令在內的一批高級軍官。西德者年被蘇聯以流氓罪逮補入獄,震驚了全世界。

戰時,由於蘇聯國土面積龐大,致使蘇聯海軍各艦隊分佈較為分散,相互之間不能及時支援,加上技術劣勢,更便於實力強大的敵國海軍各個擊破。

所以,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只不過是一種戰略威懾的手段。實際戰力並不很高。


仰慕漢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