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護膚品裡的成分表?

史振科

想要看懂護膚品,要知道護膚品裡到底有什麼成分。

通常護膚品中的第一位就是水,接下來是一些常見到的保溼劑。保溼劑的種類很多,比如像是甘油、丙二醇、丁二醇這類保溼醇類。除了保溼劑,還有一些油脂類成分,像是角鯊烷、甘油三酯、植物油、礦物油等。油脂比例的高低,決定了護膚品的適合皮膚類型,油脂越靠前,含量越多,越適合皮脂分泌少的乾性皮膚。護膚品還有聚硅氧烷等俗稱“硅”的物質,硅可以改善護膚品的質地,同時形成透氣的保護膜,具有不錯的保溼效果。現代護膚99%都是含有硅的。

除了這些基礎的物質外,還有就是護膚品的功效成分。功效成分決定了護膚品的效果到底如何。比如像是美白的維生素C,煙酰胺,曲酸。對抗老化的視黃醇、胜肽等。加入的功效成分越多,護膚品的功效在理論上更好。

購買護膚品一個是關注產品的質地,另一個就是關注護膚品到底有什麼功效成分。


我就是鎖骨達人

記住一句話,所有護膚品都不過是添加了各種各樣化學成分的水,這些化學成分搞得眼花繚亂不過是為了營銷。

其實護膚品功能無非是保溼美白防曬之類,只要正規渠道購買的,無論啥成分都是國家標準的,到不了一定量是不會有問題的,酒精和防腐劑也是。

但有人尤其是很多女人非要搞懂,顯得自己多才和睿智無比,搜了點分享給你,多了點化學成分可以不那麼敗家哈哈

保溼、補水

玻尿酸、甘油(丙三醇),山梨醣醇透明質酸鈉,尿素,乳酸鈉,丙二醇,山梨醇,丁二醇,泛醇(維生素B5),PCA鈉,海藻糖等

控油

常見的有:煙酰胺,水楊酸,金縷梅,木瓜蛋白酶,維生素A(視黃醇),果酸(羥基乙酸)等 3/6

美白

常見的有VC、煙酰胺、維生素A(視黃醇)、曲酸、果酸、熊果苷、甲氧基水楊酸鉀等


抗氧化

常見的抗氧化劑:

維生素E(生育酚),維生素C(抗壞血酸),泛醌(輔酶Q10),維生素A(視黃醇)硫辛酸、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寡肽-1等)信號肽(五肽)神經傳遞肽(六肽)

抗刺激物

如:洋甘菊萃取、甘草根、尿囊素、蘆薈、沒藥醇、牛蒡、甘草次酸、葡萄萃取、綠茶、VC等

對於幹皮或者敏感皮刺激性較高的成分

1/3

酒精

酒精能很塊在肌膚表面揮發掉形成清涼感。 作為溶劑廣泛使用於水和乳液等產品中,實踐證明是安全且適宜的。

2/3

煙酰胺

3/3

水楊酸

水楊酸主要作用:幫助去除角質、控制青春痘、淡化色素斑、縮小毛孔、去除細小皺紋及改善日曬引起的老化等。

水楊酸具有弱酸性,有一定刺激性。

化妝品就是毛毛蟲變蝴蝶的夢想,祝你好遠😊


微踏同學

看懂成分表只能大概瞭解護膚品的類型。成分的比例才是關鍵。這個道理就像中藥的藥方。

商品說明裡一般不會有具體的比例,除非這個成分對使用者會有顯著的積極作用或者不利影響。比如具有美白作用的煙酰胺,含有煙酰胺的產品雖然功能強大,但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煙酰胺能夠美白,抗衰老,同時縮小毛孔,細緻皮膚,祛痘。但這些都是建立在恰當的濃度和使用方式上。一般濃度在2%,祛痘在4%(只限局部使用)。在初始使用階段還會出現皮膚的不耐受現象,需要從低濃度用起,慢慢增加濃度和用量。超過這個濃度,或者大量使用的話會現因刺激產生的過敏現象,如潮紅,脫皮。另外還可能出現皮膚汗毛變長變黑的現象。

所有的護膚成分,都像藥品一樣,具有兩面性,會有積極作用,也會有不良反應。具體的效果還要看產品的成分配比和生產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