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葵花老祖原型竟是他?開創拳派、武功奇高,為何去當太監

董海川生於清代清嘉慶3年(1797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人。董海川一般被認為是八卦掌的創始人。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臂力過人,擅長技擊。相傳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

金庸筆下葵花老祖原型竟是他?開創拳派、武功奇高,為何去當太監

董海川

武林奇人,為什麼去當太監?

清朝咸豐年間,董海川流落京師,成為太監到王府當差。董海川為什麼會去當太監,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概括來講,主要有以下3種猜測:

第一種猜測:太平軍臥底說。據傳董海川是太平天國所派的臥底探子,與慈禧太后身邊近身侍衛交厚,宮內消息由該侍衛傳遞給董海川。

第二種猜測:當太監避禍說。據傳董海川年輕時因誤傷人命,奔走他鄉,為了避禍,才在王府裡面當太監,這樣過往的罪行可以一了百了。

第三種猜測:方便練功說。據八卦掌傳人所言:“八卦掌的走圈要夾襠,對腎囊的摩擦甚多;加上八卦掌內修以練精入手,年輕人腎火旺則忍耐不住。” 董海川當年可能也有慾火難馭的苦惱,為了修練功夫而痛下決心自宮。

八卦掌的功法特點

董海川所創立的八卦掌的基礎是八母掌,也就是八卦門的人常說的老八掌: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據說這八掌與形意拳的十二形拳類似,也有人將老八掌稱作獅、鹿、蛇、鷂、龍、熊、鳳、猴八形拳。經過不斷的傳承,八卦掌也有一些流變,某些地區的老八掌中也有雙撞掌、搖身掌、穿掌、挑掌等內容。八掌之間可以不斷地轉換、交替使用,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說。

此外,八卦掌的基本掌形有兩種,一種是半握拳狀的龍爪掌,另外一種是向上平攤的牛舌掌。董海川將兩種掌法分別傳給了不同的弟子,形成了八卦掌內最初的兩大流派。

八卦掌的基本步法是蹚泥步,要求起落平穩,擺扣清楚,虛實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轎,出腳要摩脛。許多人對於八卦掌的直觀印象是練習者擺著虛步在地上不停地轉圈,這種練習方式在八卦掌內叫做“走圈”。

走圈時,內腳直進,外腳內扣,兩膝相抱,不可敞襠。身法講究擰、旋、轉、翻,圓活不滯。八卦掌的走圈,有時也會藉助梅花樁等工具來進行,基本用法是將木樁埋在地上,然後將木樁假想成敵人,在其中不斷遊走。久而久之,可以令身法靈活,出其不意地擊倒對手。

金庸筆下葵花老祖原型竟是他?開創拳派、武功奇高,為何去當太監

據說董海川有一次在塞外路遇挑戰者,對方數人將董海川圍在中間,準備群起而攻之。董海川則不慌不忙,在幾人中快速穿插,將其一一擊敗,觀者無不稱其神勇無敵。

董海川的兩位高徒

董海川的徒弟眾多,其中功夫最高的當屬尹福和程廷華。

尹福是河北冀縣人,幼年就來到了北京,在北京朝陽門外以賣燒餅油條為生。董海川教給尹福的掌法是牛舌掌,這種掌法的特點是屈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轉,步子小,趨於疾行,橫開斜進,擰翻走轉,進退直接,多穿點,動作剛猛,以冷、彈、脆、快、硬見長。尹福所傳承的這一系被人稱為“尹派”。

金庸筆下葵花老祖原型竟是他?開創拳派、武功奇高,為何去當太監

尹福

另外一位高手程廷華是河北深縣人,也是自幼來到北京。程廷華在北京學習的手藝是做眼鏡,所以被後人稱為“眼鏡程”。程廷華學到的是龍爪掌,這種掌法屈腿蹚泥,橫開直入,擰翻走轉,舒展穩健,勁力沉實,剛柔相濟,善擺扣步,以推、託、帶、領、搬、扣、劈、進見長,螺旋力層出不窮,擰裹勁變化萬千。程廷華與形意拳高手李存義相交深厚,鼓勵自己的弟子學習對方的武功,創立了“形意八卦掌”,一時成為江湖美談。

金庸筆下葵花老祖原型竟是他?開創拳派、武功奇高,為何去當太監

程廷華

從這兩個徒弟的掌法中逆推過去,可以看出:董海川能夠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勁力融於一身,其功夫之高可以說鬼神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