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最讓人望而生畏的宇宙奇觀,但黑洞或許是宇宙能夠正常運行的重要原因。黑洞從四面八方吞噬物質和輻射。它的前身是耗盡燃料的恆星,由於無法再釋放出能量,恆星再也支撐不了自己的重量。很久以前,偉大的科學家們就已經好奇黑洞是什麼、黑洞為何存在。以下是我們對黑洞瞭解過程中的八次突破。


黑洞是最讓人望而生畏的宇宙奇觀,但黑洞或許是宇宙能夠正常運行的重要原因。黑洞從四面八方吞噬物質和輻射。它的前身是耗盡燃料的恆星,由於無法再釋放出能量,恆星再也支撐不了自己的重量。很久以前,偉大的科學家們就已經好奇黑洞是什麼、黑洞為何存在。以下是我們對黑洞瞭解過程中的八次突破。

1689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在所著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為後來約翰·米切爾測量引力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1783 站在牛頓的肩膀上:英國牧師以及著名科學家約翰·米切爾在一篇論文中寫道,某些恆星的引力實在太強,以至於光都無法逃脫,這篇論文隨後被髮表在皇家學會的期刊上。

1916 跟隨愛因斯坦的步伐: 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基礎,通過計算證明如果把足夠的物質壓縮到非常小的空間, 所形成的引力能夠吞噬一切。

1963 克爾的理論:數學家羅伊·克爾提出了第一個旋轉黑洞的理論。他認為如果正走向滅亡的恆星坍縮成一群繞成環狀的中子星,這些中子星的離心力會阻止它們變成奇點。

1967 合成術語: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約翰· 惠勒 給這種坍縮恆星起名為“黑洞”。惠勒是核聚變理論的先導,並致力於原子彈的研發。

1974 霍金輻射:史蒂芬·霍金證明黑洞可能並不完全是黑暗的,並且還有可能釋放輻射。霍金的結論是基於雅可夫·澤爾多維奇和阿列克謝·斯塔羅賓斯基的研究得出的,這兩位科學家證明旋轉黑洞能夠釋放粒子。

2002 人馬座A*: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的天文學家團隊證實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重黑洞。他們推斷這個叫作人馬座A* 的黑洞直徑為4400萬千米。

2010最年輕的黑洞:天文學家利用NASA 的錢德拉X 射線天文臺找到了我們所處的星系中存在著最年輕黑洞的證據,這個黑洞起源於一顆超新星,誕生30 年後就被太空望遠鏡探測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