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中醫的思維,下面我就舉幾個例子:

中醫思維方式下的桃花

春天的桃花很美。面若桃花,相信不但女生嚮往,男生內心深處也是嚮往的。人們看到桃花,就會想:這玩意兒對我有什麼用?你不要嘲笑他甚至批判他,這種思維是可取的,是現實的,也是正確的。可能是出於一種無意識,他們把桃花搗爛了敷在臉上,結果發現臉色還真的變好了。為什麼?同氣相求,桃花就能讓人面如桃花!

從中醫的角度講,人為什麼會面色晦暗?往往是因為面部絡脈瘀滯不通,用現在的話講,叫面部微循環不利。桃花色紅入血絡;在春天開得早,生髮之氣很足,所以能疏通面部的絡脈,同時,給臉上補充了生髮之氣;作為花,它能往外散,就能把毛細血管、毛孔裡面不好的東西散出來。這樣,臉上自然紅潤、有光澤。

所以,後來就有很多女子用桃花來美容。還有更講究的,要三月三日採的桃花才好,因為三屬木,有生髮之氣,農曆的三月三也是生髮之氣最旺之時。這涉及“數”的問題,《河圖》顯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這個比較複雜,姑且不論。很多人還不信,不信不要緊,至少,我可以說,這種選擇體現了大家某種美好的願望。

當你有這種美好的願望時,用這個東西的效果也會翻番。療效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是立體的。中醫不是線性思維,而是立體思維,因此有這麼多思維的跳躍。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桃花跟女子有著不解之緣

《杜陽編》:“範純祐之女,喪夫發狂,閉之室中,夜越窗欞,登桃樹上,食桃花幾盡,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此由驚怒傷肝,痰夾敗血,以致發狂。桃花利痰飲,散滯血,故能取效。”

範純祐我們可能比較陌生,但他父親很有名,就是“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范仲淹!因為死了丈夫,范家女兒瘋了,被關在屋裡。在一個春天的夜裡,她從窗子逃了出來,爬上桃樹,把一樹桃花都快吃完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家人把她從樹上接下來,發現她已經不瘋了。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珍珠與枸杞如何用

再比如,珍珠的特點是美白而有光澤。有人想,我的臉能不能也這樣呢?於是把它打成粉,敷在臉上,發現也是有作用的,而且珍珠有收斂作用,能使皮膚緊緻,消除皺紋。

再比如,枸杞子生於西北,夏天就紅了,到秋天,別的葉子落了,它還是這樣,冬天下雪了,它也還是這樣。古人就發現,這玩意兒太經得起風霜了,如果人也能這樣該多好啊!於是就嚐嚐,甚至長期服用,後來發現這枸杞子還真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它在自然界中有某種性質,就可能對人有相應的作用。

這些應用,都起源於人們的美好想象,在生活中反覆得到驗證後,才寫入書中。當然,人們肯定也栽了很多跟頭,異想天開了很多事情,後來發現沒用,那就沒有傳下來。形象思維跟應用結合在一起,就不是無稽之談。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用這種思維去思考、去驗證、去發現。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用,是中醫的靈魂。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可以說,古人能寫出來的東西都寫在那裡了,那些良方、秘方,千千萬萬,你甚至都不用去創新。但是現在人為什麼還在說中醫失傳?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怎麼去用。失傳的是用法。而且,很多人沒有去思考和應用的衝動了,更傾向於去聽專家的,專家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這就壞了。我們學中醫,建立了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接著就是要跟應用結合起來,時時刻刻想著怎麼去用。

如果說,知識是陰,那麼,應用則是陽,它們不可分割:陰陽交抱,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你不能先學幾年知識再去實踐,這樣就脫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