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裡才最有資格被稱為小吃之都?

別人手牽手-我牽我的狗

確認過眼神,武漢就是小吃之都本尊。當然說這話的壹周君是飽含著胳膊肘往內拐的嫌疑,但壹周君捫心自問,這話也是真心話無疑。

武漢作為小吃之都的名頭,真的不是自吹自擂,不少饕餮美食家是給過定論,蔡瀾?當然被街頭煙火氣的豆皮給迷倒了的蔡生,賜予武漢“早餐之都”的美譽,一個對早餐如此珍視的城市,小吃還能差嗎?

比起成都、廣州等地,武漢在菜系上表現並不突出,但是小吃真的算是豐盛。

在全國人民印象中的武漢,市井氣息濃郁,其實我更覺得是妥帖的煙火氣,再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來到武漢也會忍不住變成一個吃貨。

南來北往的文化,讓武漢融合了全國各地飲食精髓的小吃,這些平民美味雖算不上精緻,但卻足夠豐盛。

武漢人愛吃、會吃,開著車子穿街走巷去找好吃的小吃,這在武漢是生活而不是特例。壹周君想起

裊裊炊煙的清晨,武漢人一邊抱著熱乾麵一邊衝向正在貼條的交警說,“來了來了……”那一幕,生動而美好。大概是武漢人的個性,才能把對小吃奔放的熱情融合在一起。

武漢三鎮滿大街的早點攤,白煙繚繞、香氣四溢,舉目四望皆為小吃。

滿大街過早的人,吃喝行走一陣風,既享受了美味,又不會耽誤清晨的繁忙時光,形成了武漢獨具特色的市井風情。

武漢的小吃,從來不用價格來抬高身價,它們的魅力,就在於小吃本身。

尋常武漢小吃,戶部巷、吉慶街、萬松園或是首義園等旅遊區、知名街區有,長堤街、澳門路等這些不知名的地方也有。

武漢小吃的扛把子,熱乾麵、油炸面窩、豆絲、湯包、糊湯粉、鴨脖子、燒梅、蛋花米酒、歡喜坨、糯米包油條……壹周君閉著眼睛就可以洋洋灑灑可以列上幾十個。

其中,比起熱乾麵,壹周君更愛的小吃是豆皮。滾燙、真實、接地氣,豆皮才更貼近這個城市的靈魂。

雖然沒有南方小點的精緻,也實在談不上漂亮,但是豆皮卻用自身的特有魅力吊打華而不實的小吃。

雖然外貌粗糙,豆皮卻有著絕對豐富的內心,肉丁、雞蛋、香菇、竹筍、青豆、黃豆、香乾,糯米、各家大師父又有著各家的配料,但是這幾樣標準打底卻是缺一不可。

鋪子門口煤火大灶加上一口巨大的鐵鍋,大師傅手握數斤重的鐵鍋揮灑自如,他們就像這座城市中天然的行為藝術家,盤玩著一鍋熱氣騰騰的美食,一言不發,卻隱隱有股掃地僧的氣質。

在熱騰騰的灶火把鍋燒熱,大師傅用油把鍋刷的鋥光瓦亮,舀起一勺由黃豆粉,米粉混合而成的米漿,像潑墨般攤成一片薄餅,然後快速加入三四個雞蛋,行雲流水般的打散鋪開,當蛋液和麵醬逐漸成型後,徒手伸入鍋中快速翻面。

餅皮一落鍋,旁邊打雜幫忙的學徒就要把食材碼上,先撣好一層鹽巴,然後快速鋪好蒸熟的糯米,然後依次碼好肉丁、香乾、香菇、竹筍、最後再用鍋鏟將餡料壓實,糯米和食材的親密接觸,鍋爐下的燥熱讓食材迸發出讓人垂涎欲滴的香氣。

師傅雙手持鍋,用力一掂,整片豆皮瞬間翻面。這時攤位外等待的人群總會爆發一聲“喲”。

大師傅鎮定自若的在金黃表皮撒上蔥花,一手持鏟一手拿刀,縱橫交錯的把一塊偌大的豆皮切分成數個小份。


油量飽滿的糯米,裹著一層通透的油光,焦黃酥脆的蛋皮夾雜著豐富的餡料,這一口就彷彿匯聚了山珍海味,咬下去的同時感嘆罪惡又不得不沉迷其中的美味,感覺膩味就一口米酒。

補充說一句,武昌水陸街的“阿斌三鮮豆皮”、高雄路的王師傅豆皮……已有無數的饕餮吃貨名人為之打call,你,要不要來一份?


武漢壹周

我認為能夠評上“小吃之都”的地區,一定是一個小吃種類繁多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北京得算一個(不具有唯一性,純屬個人看法),因為你可以在那裡嚐到各式各樣的小吃,像炒肝、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奶油炸糕、薩其馬、撒子麻花等等,這些小吃有滿族的特色的,清真特色的,漢族特色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滷煮火燒

這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種小吃,其製作方法是將火燒、豬肺、豬小腸、滷豆腐一同放進盛有滷湯的大鐵鍋裡煮,隨吃隨盛。這屬於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據說清代宮廷裡盛行一種“蘇造肉”的美食,其湯是用就為香料配製而成的,後來傳到民間,就加上火燒同煮,但是以前的普通人家裡吃不起肉,於是就有動物的下水來代替,這便成為大眾化的風味小吃。

豆汁

老北京有句話是: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當然現在有很多北京人喝不慣了,主要是豆汁味道獨特,如果不是長期接觸是很難習慣的。另外喝豆汁也是有講究的,首先要燙,咕嘟著偶爾冒幾個泡的熱度最好,然後還要配上切得很細的芥菜疙瘩絲兒,淋上辣油,同時還得搭上兩個“焦圈兒”,剛剛入口會有點酸,回味卻是甜的。

爆肚

老北京有一句俗語說:要吃秋,有爆肚,所以現在北京的老人家們都講究在立秋的時候吃爆肚,爆肚不僅僅指的是牛肚,還要有羊肚,而且吃爆肚的最高境界就是吃肚領,口感特別嫩。另外吃爆肚講究的是一個脆勁兒,嚼在嘴裡咯吱咯吱的,不費牙最好。

Cola


亞洲食學論壇

說句你們不愛聽的實話,可能讓各位大陸的吃貨們,網友們失望了,中國臺灣才最有資格被稱為小吃之都。


臺灣位於中國東南部,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不到重慶的一半大小。人口約2300萬,也比重慶少了大概700萬左右。但是,由於歷史原因臺灣卻居住著來自神州大地各個角落的人,他們也帶來了很多傳統美食小吃,並且傳承的很好。如果你不去臺北,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去了以後,你就會發現臺北的街頭是這樣的。

遠方君到臺北逛街時,看到這些很驚訝。東北大餅,信陽牛肉麵?
蔥抓餅?山東牛肉麵?可能你們在大陸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小吃,但是它就是有。


其實遠方君在臺北還看到有上海小籠包,武漢熱乾麵,湖南臘肉,臭豆腐等等。真的,祖國大江南北,你見過的,沒見過的,聽過的,沒聽過的,這裡都有。
但是,臺灣最主要的小吃就是閩南小吃,客家小吃,還有各種海鮮。
還是由於歷史原因,臺灣還有大量的日本小吃。

東南亞小吃。
臺灣有中國最著名的夜市文化。在臺灣,一個城市有好幾個夜市,甚至一個鎮,一個村,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夜市。

為大陸人熟知的大概有士林夜市,逢甲夜市,寧夏夜市等。
當然,臺灣的小吃不僅種類多,味道也很正宗,很多夜市的店鋪都是幾十年的老店,幾代人的傳承。

遠方君在逛夜市時,來到一家大叔店鋪前吃東西,隔壁來了個三十多歲的人,跟我們說,這家很好吃,我國小就在這裡吃。讀小學就在這裡吃,現在都三十多了,可見這家店開了至少二十年吧!

所以,去臺灣,可能景色真的不如大陸。但是,要說到吃,真的可以說在國內獨一無二。所以,臺灣才是名副其實的小吃之都。


那詩那遠方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來回答一下。

廚子從事餐飲業已經20多年,跑過不少地方。餐飲業一直流傳首一句話:食在廣州,味在成都。廚子剛好對這二個地方都非常熟悉,也非常認可這句話。雖然廚子是重慶人,重慶也有很多知名的小吃,但與這二座城市比起來,確實稍遜一籌,因為廣州和成都這二個地方的美食確實非常豐富。要問中國最有資格評為小吃之都的城市,廚子首推這二座城市。現在廚子簡單分享一下這二座城市的小吃美食:

成都:

成都是一座悠閒的城市,之古以來就是吃貨的天堂,成都人非常會享受生活。成都的小吃美食多不勝數,成都小吃最大特點是品種豐富:無論是從清晨到深夜,還是從路邊攤到蒼蠅館,無論是麻辣還是清淡,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美食。成都小吃不僅好吃令人回味,還很便宜!

廖記棒棒雞、龍抄手、廖排骨、擔擔麵、鍾水餃、夫妻肺片、麻婆豆腐、賴湯圓、韓包子、銅井巷素面、冒菜、豆花面、海味煨面、沈小福米線、雜醬麵、脆臊面、宜賓燃面、牛肉毛面、查渣面、三絲涼麵、腸旺粉、醪糟小湯圓、豆花水粉、酸辣粉、白家肥腸粉、冰汁綠豆羹、蹺腳牛肉、川北涼粉、麻辣兔頭、

看到那麼多的好吃美味的小吃,是不是想趕緊去成都走一走呢?

廣州:

如果說成都是味道天堂,那廣州就是小吃的世界。廣州是中國四大菜系粵菜的發源地之一,又因為廣州是廣東省政治文化的中心,是南粵大地上最古老的城市。彙集了來自佛山、順德、客家、潮汕等各地的特色小吃。廣州人注重養生,好清淡、本味,所以廣東小吃更注重食物本生的鮮味與回甘。

廣東人愛喝茶,早茶、下午茶、晚茶,廣東酒樓豐富的茶點其實就是小吃:虎皮鳳爪、陳村粉、沙河粉、腸粉、姜撞奶、白切雞、燒鵝、燒鴨、牛雜、灣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缽仔糕、馬蹄糕、燒賣、水晶蝦餃、雲吞麵、糯米雞、叉燒肉、叉燒包、煲仔飯、龜苓膏、廣東糖水、脆皮乳鴿、撈麵、及地湯、榴蓮酥、廣式竹升面,皮蛋酥、馬崗雞仔餅、雙皮奶、冰肉千層酥、野雞卷,均安煎魚餅、肇慶裹蒸粽、

龍江煎堆、酥皮蓮蓉包、粉果、廣東月餅、玉兔餃、薄皮鮮蝦餃及第粥、幹蒸蟹黃燒麥、客家醃面......

廣東的小吃確實多不勝數,吃在廣州,實至名歸。


廚子說菜

中國西安,必然是西安,名吃之都,三千年歷史文化造就無數美食,源遠流長,不光是中國有名,世界有名,中國十大美食街西安就佔了兩個,一個是回民街,一個是永興坊,亞洲十大名吃城中國佔兩個,一個臺北,一個西安!






快樂老唐

我國有著廣袤的土地,豐富的物產,可以說美食數不勝數。無論是西安的回民街、北京的簋街、武漢的吉慶街、重慶的八一街、上海黃河路等等,就是能逛吃逛吃一整天的好地方。不過飲食是個主觀的事情,根據我現在的好奇心以及我所瞭解的東西,我可能會選擇西安吧。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有著眾多的頭銜,例如“世界歷史名城”、“世界十大古都之一”等等,歷史的繁盛帶來了豐富的飲食文化,所以西安的美食也是不計其數。最為外界知曉的就是“回民街”了吧,幾乎是外地遊客必經之地,除此之外也還分佈著不少美食小區塊,例如:鐘樓附近的美食小巷竹笆市、金花路附近美食區、城西勞動路美食區、城北未央路美食街等等。

下面我們稍微說幾種去了西安不要錯過的美食哦:

1、牛羊肉泡饃

這個是真的太有名了,一般人如果回憶聽說過、吃過的西安美食,前三種肯定會有泡饃吧。泡沫講究的是湯清肉爛、濃香四溢但是要肥而不膩,熬煮湯汁是關鍵。講究的店家都是一大鍋湯精心熬製,賣完就關門,味道好的泡饃店都是早上7點多開門,下午1點左右就關門了。

2、肉夾饃

如果說什麼東西還能跟泡饃一樣深入人心,那麼肯定就是肉夾饃了。無論是白吉饃配臘汁肉,還是寶雞的肉臊子夾饃,亦或者潼關餅皮焦脆的肉夾饃,我是都十分喜愛的啊。不過這個“肉夾饃”的意思是“肉夾於饃”,所以並不是個病句哦。如果說“饃夾肉”的話,帶點口音說快了就變成“沒夾肉”了,可能就會有誤會了吧。

3、岐山臊子面

據說最正宗的岐山臊子面在寶雞,不過西安距離寶雞也就170多公里,想來也差不多到哪去吧。聞名遐邇,有著3000年悠久歷史,又經久不衰的岐山臊子面是麵食愛好者絕對不容錯過的啊。

4、biáng biáng 面

這個名字我是真的打不出來,詳情請看上圖,學會寫這個字還是挺鍛鍊記憶力的。我個人覺得其實就是油潑辣子褲帶面,講究的是“一根不斷,一碗三根”,又香又辣據說就著大蒜是絕配哦。

5、葫蘆頭

也可以叫做葫蘆頭泡饃,不喜歡吃牛羊的朋友們可以試試,饃塊綿軟滑韌、湯汁鮮味濃郁,是使用豬腸、雞肉來製作的泡饃。相傳是孫思邈指點了當初做“煎白腸”的店家,並贈送了一個藥葫蘆,所以從此得名“葫蘆頭”。

其實西安的美食還有太多太多,比如葫蘆雞、水盆羊肉、臘汁肉揪面片、奶湯鍋子魚、三皮絲、秦鎮米皮、肉丸胡辣湯、釀皮子等等,還等待著大家自己去嘗試哦。

希望能解答你的一點疑惑,歡迎評論分享一起討論,記得幫我點個關注和贊哦!


啞巴美食家

中國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數不勝數,這還只是說可以考證的,還不算很多已經失傳的小吃美食。

祖國地大物博山川錦繡人傑地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丘陵湖泊海洋平原森林,不同的地貌水土蘊含了不同的珍饈。

我們暫且不談中國廣袤的農村各種各樣的“野味”,即使是現代化程度相差無幾的中國大型城市,不同地域的城市的不起眼角落也有著鄰人驚歎的美食。

西安是陝西菜集大成之地,重慶和成都在四川火鍋麻辣燙等川菜方面各有特色難分伯仲,武漢有全國知名的熱乾麵辣鴨脖和臭豆腐。

早在2013年有一個“中國頂級小吃之都排名”的微博吸引了大家關注。共有15個城市參與排名,包括臺北、成都、西安、重慶、香港、廣州、武漢、長沙、北京、上海、天津、廈門、南京、哈爾濱和開封。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臺北、成都、西安。但是不少網友吐槽“這排名不科學”。

也有網友為部分城市的“排名”進行肯定,綜合性排名,要求不單要好吃,還要看市場反響,覆蓋範圍,知名度等。

據瞭解這個“排名”是按照城市擁有小吃的特色種類,中外知名度,中外覆蓋範圍創新精神,食肆服務環境,對外地人口味的適應程度,向外傳播及市場化商業化共計10個方面進行了打分,總分100分。

個人認為這個排名的標準還是比較中肯的,也比較能說明參選城市對小吃的兼容幷包發揚光大的程度。

西安著名小吃很多,比如羊肉泡饃,葫蘆頭,肉加饃,涼皮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去西安必去的回民小吃一條街,在西安鐘樓西邊的鼓樓巷子裡,24小時營業,不止有羊肉泡饃和涼皮,還有賈三灌湯包子,紅紅酸菜肉絲炒米飯,馬永信的黃桂柿子餅和其他烤肉等民族小吃應有盡有。

成都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醃滷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偶遇包含各種美食的蒼蠅店。

重慶較為出名的有花溪王記牛肉粉,涪陵小吃老麻抄手,小腦殼特色燒烤,擔擔麵,棒棒雞、紅油抄手,酸辣湯,鴛鴦火鍋,麻婆豆腐,串串香,重慶涼餈粑,山城小湯圓等。

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武漢人又把吃早飯叫"過早"。過早食品有熱乾麵、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等。

說的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總體來說如果非要我在西安重慶成都武漢四個城市中挑一個全國之最的話,我是真的要犯選擇性障礙的毛病了,我只恨自己的荷包有限,胃口有限,不能一次將這些小吃都吃夠。

但是我還是要克服自己的選擇性障礙,我決定忍痛把西安排在第一位,因為我是個北方人,陝西菜最對我的口味,因為陝西菜重視實際,看似粗獷的外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滋味,就像性格豪放直接又特別有才華的西北人民一樣。

也因為我實在難以比較成都和重慶,因為他們都是那麼的優秀,武漢也很好,只是可能湘菜渲染過的小吃對北方人來說還是太辣了一點吧。


異域少女小漁

為我的家鄉四川成都打Call!為我的家鄉四川成都打Call!為我的家鄉四川成都打Call!嗯,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成都,又名蓉城,是四川的省會,承載著三千餘年的歷史文化,被評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坊間常流傳著一句話:“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敦厚的文化氣息也成就了成都的美食文化,川菜、成都名小吃,以善用麻辣著稱,口味清鮮與醇厚並重,辣而不刺激,位居中國四大菜系。

川菜、成都名小吃數不勝數,火鍋、串串、冒菜、水煮肉片、夫妻肺片、魚香肉絲、擔擔麵、傷心涼粉、鍾水餃、龍抄手、賴湯圓、雞絲涼麵、陳麻婆豆腐、韓包子、雙流兔頭、糖油果子、三大炮、蛋烘糕等。

當然成都的美食真的不僅僅只有這些,關於成都美食的故事有很多,我曾聽到一個故事講一個外國人希望來中國嚐遍美食,去到四川成都已經三年了,發現根本吃不盡成都的美食,聽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想前往大展身手品嚐一下啦!


薇健康

話說一個美國人,來中國之前說要花三年時間吃遍中國美食,結果人一到成都,住了18年都沒走。

趙雷的一首《成都》,讓這個婦孺皆知的中國西南最大城市又火的一塌糊塗,成都不僅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自然景色秀麗,更是一座實實在在名副其實的小吃之都。

2010年成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美食之都”的稱號,這個稱號的含金量有多大呢,全世界只有七座城市享此殊榮。

不說了,直接上圖。

兔頭,因為愛吃兔頭,四川人平均消費兔子數量非常驚人啊

鍾水餃

擔擔麵

龍抄手

這一家成都包子天天排隊

鍋盔

涼粉

串串,源自成都雖然南方很多省都有了,但是最正宗的還是

很有名的一家肥腸粉 韓包子

冷吃牛肉,我的最愛


我是小胖,帶你玩麗江。


麗江小胖

說到小吃,武漢當仁不讓。武漢在菜系上不如四川和廣東的多變,但在小吃方面還算有一席之地。武漢人民對於飲食方面要求很高,每天的“過早”(吃早點)最熱鬧,大街小巷的早餐鋪子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熱乾麵 武漢的熱乾麵是小吃街的頭牌,來武漢不吃熱乾麵就算沒來過武漢。雖然別的地方也有,但是口味差的太多,不是面不筋道就是料汁太難吃。芝麻醬是熱乾麵的絕配,吃在嘴裡有芝麻的香味又有面條的爽滑勁道,真的是回味無窮。

豆皮 豆皮也是武漢人的最愛,它是用米豆和糯米加雞蛋做成的,做成一張大餅然後切成方塊出售,顏色金黃黃的,上面撒著鮮筍、香菇、青豆、豆腐乾,看著就很有食慾。吃豆皮一定要吃現做的,要是放在鐵鍋裡時間長了就變得疲軟了,口感不好。


鴨脖 鴨脖可是武漢的一絕,吃鴨脖特過癮,又辣又麻,特辣還不想停下來。一個大鴨脖被切成幾小節剛好可以拿在手指之間啃,吃的吸溜吸溜的,吃過了那麼多鴨脖還是武漢的最好吃,名不虛傳。


面窩 面窩是油炸的一種小吃,雖然叫個面窩卻是用米做的,剛炸出來的面窩酥軟香脆,很適合老年人使用,也可以搭配著熱乾麵。米粉,蛋酒一起吃。吃的時候趁熱,涼了就不好吃。

燒梅 這名字乍一聽想不出是個啥東西,其實就是燒麥,只是這是有武漢風味的燒麥。裡面包的肉丁香菇和筍,搭配著黑胡椒,味道辛辣但不油膩。


五芳齋湯圓、福慶和牛肉粉、歡喜坨、糯米包油條、還有湯包水餃這些美味的東西在武漢隨時都能吃到,最有名的是戶部巷和吉慶街,還有各個旅遊景點到處都是,家家都正宗,保證一次吃個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