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你見過專業程度堪比投行精英的小區業主委員會嗎?


豐巢,這一次踢到鐵板上了。


最近,豐巢智能櫃推出超時收費制度,普通用戶12小時內免費保管包裹,超時後收費,12小時收0.5元。


反對的聲音,非常激烈。5月8號,上海中環花苑小區宣佈停用豐巢智能櫃。他是上海第一家,但不是最後一家。截至今天,上海有78個小區手拉著手對豐巢集體反攻。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其他城市小區也開始行動了


按理來說,抵制聲音這麼大了,豐巢應該低頭。


5月9號,豐巢發了《致親愛的用戶一封信》,逐條逐條講述自己的初心:“始終堅持以高科技和高質量服務所有用戶”、“提供更多高效服務”、“極大的資源使用率提升”……但是通篇,沒有提到取消收費。


於是,上海中環花苑小區迎來了他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


昨天晚上,中環花苑在自己公眾號上發佈了一封公開信,全文僅僅2624個字,從企業經營、業務流程、通識邏輯三方面直懟豐巢,思路清晰,字字誅心。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這篇文章點贊1.4萬,我推測閱讀量已經破百萬。新浪、虎嗅、每日經濟新聞……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轉載報道。


人均985的知乎,對這封信也是讚不絕口,看出有高人指點。


知乎用戶雪葬哥哥說:

說出來別不信,上海這小區所有業主的資產人脈加起來,怕是可以跟你蜂巢所有高層分庭抗禮。


豐巢這場五毛錢引發的戰爭,已經成了神仙打架。


這個臥虎藏龍的小區,究竟說了什麼?


1


上海中環花苑小區萬萬沒想到,一封公開信居然成了最好的廣告。


圍觀群眾紛紛表示,小區業委會水平都這麼高,我要去你們小區買房子。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我看了一下,這篇公開信從財務和法律兩個方面,把豐巢扒了個一乾二淨。


從財務上來說,豐巢說自己5年賠了20億,但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很多公司打開市場的第一步,都是燒錢圈地。


說白了,投資不等於虧損。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有意思的是,5月5號晚間,順豐控股放出公告,旗下豐巢科技將與國家隊速遞易牽手,收購速遞易之後,豐巢的市場佔有率將達到69%。


行業第一。


按照這個體量計算,豐巢櫃每天的利潤率高達240%,再加上會員付費和廣告,未來的盈利不成問題。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評論區也說了,分眾廣告佔個電梯就能上市,豐巢佔著全小區黃金位置卻一直虧損,是在哭窮還是盈利模式不行?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所以,怎麼看豐巢都不是弱者。


從法律方面來看,豐巢就更不佔理了。


一來,用戶和快遞公司,我付錢你送貨,這是合理合法,本來沒有豐巢什麼事,屬於橫插一腳。


而且快遞櫃解決的是配送最後100米的配送問題,方便的是快遞員,豐巢收的也是快遞員的錢。


快遞員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放到快遞櫃,是違法行為。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大家已經對這種行為很反感了,而作為平臺方的豐巢,卻沒有明確告知或者規範快遞員行為,因為不放快遞櫃,豐巢就賺不到錢了。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其實大家反感的不是收費,是明明可以送到家,卻被放到了快遞櫃,最後還得為超時付費。


你縱容了快遞員的偷懶,卻要求消費者買單,說不過去。


超時收費也無可厚非,但是“12小時免費”的大數據,是以部分人群的參考數據代表了所有用戶的聲音,沒有兼顧到最壞場景。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物業認為豐巢不夠合理合法,所以停用豐巢,符合《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規定,“理所應當”、“責無旁貸”。


反觀你一個行業老大,卻對讓你們入駐的業委會倒打一耙,豈不是過河拆橋。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劃重點!


這封公開信的最後甚至給出了豐巢兩個選擇:


一是如果豐巢圈地為王,“關門打狗”會被社會唾棄。

二是符合消費者利益,才能壯大。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回過頭來再看豐巢的回應,其實只有一個重點,我錯了,下次還敢。


相比之下,上海中環花苑小區的公開信,簡直就是課代表式的經典回擊。


在一篇分析文章裡,有人評論,這位幕後高人的文筆和公關水平,大約可以替羅志祥洗白。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那麼問題來了。


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點名批評,被全網指責“吃相難看”,從豐巢到“封巢”,這5毛錢,豐巢非收不可嗎?


2


其實,我估計至少80%的用戶是不討厭豐巢的。


在豐巢發明之前,很多人的快遞也沒有直接送到家,而是寄存在物業、保衛處甚至是樓道里。無論是私密性、便捷性還是安全性,豐巢都遠遠比它們強。


對快遞小哥來說,付給豐巢四毛錢,少跑樓上樓下一趟,少打一通電話,也是件合算的買賣。


大家不反對豐巢收費,反對的是——為什麼我送貨上門,快遞員卻轉手扔進了豐巢?


這就涉及到了快遞行業一個公開的秘密:


雖然網購在進步,但快遞業一直在退步;現在快遞的服務質量,連國家要求的及格線都達不到了。


這口鍋,應該全行業來背。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國務院《快遞暫行條例》裡規定,送貨上門、當面驗收是基本要求。

第二十五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如果快遞員堅持扔進豐巢,你可以上國家郵政局官網投訴,一投一個準。當事郵遞員、網點負責人甚至片區經理都會打電話來賠禮道歉。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圖:國家郵政局官網上的案例選登


這招很好用,從知乎到小紅書的大V都在推薦,但是我沒再忍心用第二次。


因為資本對底層的快遞員是無情的。我一個投訴,會讓他們的一個月獎金泡湯,罰款2000到5000不等。我熟悉的一個快遞小哥和我開玩笑:我們公司幹本行不掙錢,全靠罰款掙錢。


即便這次被投訴了,他下一次還是不會送貨上門。


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偷懶還有理了?”


很可惜,他比誰都勤奮。


“我一天要送120件,工作超過12個小時。要是每個都打一遍電話,送貨上門,我一天得幹18個小時都不夠。”


瞭解快遞業的都知道,這真的只是常態。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你還會說什麼?

“你是很苦,但客戶我也付錢了啊。”


很可惜,快遞員到手的錢相當少。我給大家看一些數據:


同樣是跑最後一公里,送外賣的每單提成5-8元,送快遞的每單隻有1元多點。


現在無底薪、無加班費是業內標配,全國75.07%的快遞員月薪在5000元以下。有的公司,連五險一金都沒有。


因為幹得多、掙得少,快遞員可能是我們國家辭職率最高的職業之一:近一半的人,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為什麼客戶想要送貨上門這麼難?


為什麼快遞員過得那麼苦?


因為從根上來講,現在整個中國快遞業都是畸形的,低價競爭支配了一切。


2007年,中國快遞包裹的平均單價是22.4元,十三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是12.2元,剛剛一半。


更血腥的低價快遞戰場,在廣州和義烏,全國發貨量前二的城市,電商之都。


猜猜今年在義烏寄快遞有多便宜?


0.8元,發全國。


最近幾年來,義烏的快遞單價一直大幅下降。去年我寫《快遞戰爭》的時候,義烏快遞還徘徊在兩三元發全國的價位。


今年開春國家免了高速費,電商直播又正在風口,義烏的快遞公司都殺紅眼了,這才拼出八毛錢發全國的價格。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你平時在天貓買的美妝小樣、在淘寶買的盆栽、在拼多多買的指甲刀,不到10塊錢就能包郵,享受的就是義烏快遞價格戰的好處。


便宜歸便宜,惡性競爭已經突破了法律的底線。你現在付八毛錢郵費買到的快遞服務,絕對滿足不了我國法律裡規定的送貨上門、電話通知、當面驗貨等等要求。


因為低價,所以低質,這就是現在中國快遞業的惡性循環。


豐巢這次收這五毛錢,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抗議,本質上是因為大家對質量越來越低的快遞服務不滿意。


我不是給豐巢洗地。相反,我對他很失望。


作為行業的領導者,豐巢原本可以做得更多。


3


豐巢可能怎麼也想不通,區區5毛錢,怎麼就捅了馬蜂窩。


講真,不是我們不願意花這5毛錢,而是我們更清楚,讓出這5毛錢背後,我們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我舉兩個例子。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線,5年後,“新浪微博”更名為“微博”,88.7%的市場份額讓新浪有底氣,把微博這一類產品,變成一家產品。


後來,微博上充斥著營銷號、明星八卦,色情和軟廣屢禁不絕,但關注時事新聞、參與話題討論,只能打開微博,因為我們沒有第二選擇。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我微博首頁的植髮廣告,好像暴露了什麼。。


同樣引起群嘲的,還有百度網盤。


前段時間默認勾選的“用戶激勵計劃”,不僅一聲不吭地佔了你的帶寬,還把所有人都當傻子戲弄了一下。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有人計算發現,參與這個計劃想積分兌換iPhone X,你得風雨無阻地堅持25.8年,如果你願意觀看廣告,可以縮短至22.3年。


問題是,這個積分第二年會自動清零。


被萬人捶過之後,百度網盤取消了“用戶激勵計劃”,前兩天又上線了另一個付費功能——PDF轉Word。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這個功能3元/次,10元包月,讓我都有點懷疑自己,PDF轉Word不是早就實現了嗎?


你看,就是這個把大家當傻子的百度網盤,月活用戶份額達82.9%,排名第二的騰訊微雲,僅有8%。


不是我討厭百度網盤,我就可以不用。


大多數時候,因為絕對壟斷,我們已經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對豐巢來說,你是絕對的行業老大,如果你非要靠雙向收費賺錢,大部分人可能也沒什麼辦法。


這或許也是你執意要收費的原因,壟斷之後,沒有人可以說不。


這可能也是資本市場的常規操作,先燒錢吃下市場,再把賽道里的小魚小蝦收為己有,變得一家獨大,最後開始收割養肥的韭菜,雖然韭菜們怨聲載道,但對企業來說,一來收了錢,賬目好看,二來收了人,也好給資本講故事。


這也是人們常說的,贏家通吃。


事實上,賺錢本來有兩種。


一種是站著把錢賺了,另一種是要錢不要臉。


蛋蛋姐覺得,豐巢是完全有能力站著走通快遞最後100米這條路的。


遠的不說,聯合快遞公司規範快遞員行為,避免未經同意直接扔櫃子裡,就能打好這張感情牌。


為了5毛錢,豐巢把自己捅成了馬蜂窩

為了不讓快遞員放豐巢櫃,有人甚至想被拉黑


再者,作為行業老大,豐巢蠻可以拿出一個誠懇的解決方案,就像前文所述,大家並不是反感超時收費,大家反感的是,超過12小時收費,未免太短了。


如果早上8點派件,過了晚上8點就要付費,豐巢你可能不知道,對我們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在公司和路上通勤的時間是超過12小時的啊。


豐巢有能力做個王者,卻被5毛錢絆住了腳,讓很多人開始用腳投票——

在還有選擇的時候,抵制豐巢。


尾聲


很多公司都信奉一句話,用戶至上。


對服務業來說,這句話就是金科玉律。


對豐巢來說,吃下市場不代表贏得用戶,絕對壟斷不代表隨心所欲。


海底撈靠服務出圈,卻也因為漲價被聲討。


讓用戶心甘情願地掏錢,只有一個辦法:做好服務,讓服務值得這筆錢。


這個道理,做高端快遞起家的順豐,應該更明白。


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快遞服務業同比僅增長3.2%,而順豐卻逆勢大漲,雖然只有13.7%的市場份額,業務量卻同比大幅增長75.15%,營收同比增長39.59%。


順豐可以逆風翻盤,其中一定少不了用戶的信任——


中國只有兩家快遞,順豐和其他。


既然順豐走通了差異化高端路線,豐巢為什麼不等一等呢?


一家偉大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戰略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