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掐死女友判無期,減刑9次出獄後拒戴口罩打死七旬老人

(01)


2004年,北京工大有個女生,是學校的文藝部長。


和班裡的一個男生,相戀了。


有天爭吵,竟被男友用枕頭悶住口鼻,活活悶死。


女孩兒死時,才21歲。


殺人之後,男的沒事兒一樣回家,把事情告訴了父母,家人帶他向警方投案。


審判結果是,這個殺死女友的兇手,判了無期。


判決時,殺人者面無表情,而他的父親則給審判長連鞠三躬,稱:感激他們給了兒子一個公正的判決。


真不知道這個公正,從何說起。


雖然此人未獲死罪,但無期徒刑,也足以讓他,與正常人類隔開距離了吧?


然而我們想多了。


就在近日,他又打死一個老人。


——媒體報道,2020年3月14日下午3時許,在北京東城區一處物美超市,一名38歲的男子,對勸他戴口罩的72歲的段先生,大打出手。造成段老先生顱腦損傷,6天后不治身亡。


——這個打死老人的男子,就是15年前,悶死女友的兇手。


人家早就出來了。


15年前掐死女友判無期,減刑9次出獄後拒戴口罩打死七旬老人


(02)


這個人不是判了無期嗎?


是誰放他出來的?


他是判了無期不假,可是你聽說過減刑沒有?


這個人進了監獄,兩年後就從無期減為19年。此後他隔三岔五,逮刑就減,連續減刑9次,在去年的7月,就沒事兒人一樣出來了。


所以他才又逮到機會,在超市狂揍72歲的老人。


——而且你瞧好吧,這次再不判他死刑,過段時間他出來,還不知道誰會栽在他手裡。


(03)


這起案件,讓輿論炸鍋。


無數人在追問,他是怎麼減的刑?給兇戾之氣未見絲毫稍減的兇徒,連續9次減刑,這其中到底有什麼貓膩?


——不排除這其中有貓膩的可能,真的不能排除。


但至少還存在另一種可能:


——這個可能是,特殊情況下,人性的反轉定律會起到作用,會讓好人越活越憋屈,卻讓壞人越活越得意。


15年前掐死女友判無期,減刑9次出獄後拒戴口罩打死七旬老人


什麼特殊情況?


什麼又叫人性反轉定律?


(04)


所有的父母,都鼓勵孩子做個好人。


沒人鼓勵孩子做壞蛋。


不唯做好人是人類的天性,更因為正常的社會,好人是廣受歡迎的。你是員工,肯定不想老闆是壞人。你是老闆,也不希望員工是壞人。你是孩子,希望父母是好人,好好照顧你。你是父母,希望孩子是好人,反哺養育之恩。你戀愛,挖地三尺要找好人,找個壞人拿枕頭悶死你,這你肯定不樂意。


做個好人,不僅良心安穩,睡覺踏實,還比壞人獲得更多的機會。這麼划得來的好事,你說你又有什麼理由,不做好人呢?


所以我們說: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就是因為不善良的代價,真的好沉重。


——但這個道理、法則或規律,只在正常情況下有效。


——一旦逾出正常邊界,就失效反轉了


15年前掐死女友判無期,減刑9次出獄後拒戴口罩打死七旬老人


(05)


假設你是個好人……噢不,你就是個好人。


假設你被壞人冤枉了,被人下套陷害,送監獄裡去了。


那麼你的心情會如何呢?


肯定是怒啊!咱可是個好人啊,憐鼠常留飯,惜蛾不點燈,一意撫孤老,所奉皆善行。這麼善良到沒底線,竟然被人下了冤獄,憑什麼啊?這世道還沒有公理啊……正在悲憤,忽聽獄中管教人員訓斥:你,就是你,站好了,你犯下如此重罪,政府卻沒判你死刑,哎喲媽政府老厚道了,你要好好反省!


請問你聽了這番話,是什麼感覺?


肯定是怒極發狂啊。有沒有搞錯?我是被冤枉的啊,我無罪無錯憑什麼判我死刑啊,我要上訴!


那你自己說說,你在管教人員的心目中,是個什麼形象?


——就是個撒潑打滾胡鬧的主兒!應該嚴厲懲治,狠狠加刑!


獄中管教人員,跟你素不相識,不愛你也不恨你。在他眼裡,你就是個十惡不赦的普通罪犯,和獄中那些殺人放火的沒區別。你喊冤,那些殺人放火的也都在喊冤,他哪知道誰冤誰不冤?


他根本沒有甄別案情冤否的權力。


他就是到了求職年頭,找個工作。那麼多好工作他沒撈到,卻落得個整日裡跟罪犯為伍。罪犯還有釋放的時候,他進來就是無期,除非辭職,否則要一輩子呆監獄裡。他心裡就夠窩火的了,你再衝他狂吼亂叫,你想他會開心嗎?


他管理監獄,就一條準則:快快樂樂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獄中關押的多是狂暴兩足獸,最怕刺激,一受刺激就露出嗜血如狂的本性。所以監獄管理跟幼兒園沒區別,對犯人就一個要求——乖啦!


你要乖,別吵也別鬧,順順當當入獄,老老實實服刑。等你刑期滿了,大家一拍兩散,你去做奸犯科,他去打卡上班。只要你別在他的工作範圍裡鬧事惹事,不刺激其它罪犯的兇性,申報減刑沒問題。


反之,你又吵又鬧,又哭又叫,刺激得犯人們兇性大發,鬧出點什麼妖蛾子。那你惹的麻煩大了,給你加個無期,不冤吧?


瞧瞧,好人一帆風順法則,到了監獄全扭個了。你明明是被冤枉的,到了監獄又被加刑直至無期。為什麼呀?這是為什麼呀?


這就叫人性反轉定律。


人性反轉定律,不只是會讓好人加刑,還會讓壞人早早出獄。


(06)


再說那個悶死女友的兇手,當他入獄後,會喊冤嗎?


他才不會喊冤,因為他真的不冤。


那麼他會幹什麼呢?


他會很緊張的觀察獄中情形,害怕稍不留神,就從無期變死刑了。這一觀察,他就發現了,嘿,原來這裡就是個幼稚園,只要你乖,聽話,不吵不鬧,就是“改造得好”,就有機會減刑。


他就會按這個規則來,而被冤入獄的人不會。結果就是壞人是獄中最乖的寶寶,而被冤之人天天吵鬧不停。假如你是監獄長,那你會給誰申報減刑呢?


——最終奪得減刑機會的,恰恰是最兇惡的罪犯。因為他們在這個遊戲中佔盡了便宜,玩起來有成就感。而被冤之人根本就不該進來,卻被強迫玩這個遊戲,心中的牴觸情緒,必然會妨礙他的參與體驗。


——即便沒有任何貓膩,你現在看到的結果是,悶死女友的兇手,也會連續減刑而獲得出獄殺人的機會。而如果獄中真的有被冤之人,卻很可能因為被加刑,根本出不來。


這就是人性反轉定律。


人性是好的,缺點是太脆弱,一旦遭遇極端情境,諸如死亡,諸如監獄,諸如苛刻的社會規則,這時候人性的表現法則,就都反轉了。


要如何做,才能破解人性的魔咒?


15年前掐死女友判無期,減刑9次出獄後拒戴口罩打死七旬老人


(07)


務須要牢記八個字兒:


好人認理,壞人認勢。


這八個字兒,是什麼意思?


好人認理,是說好人善良,凡事講道理。但天底下的道理千好萬好,就是遇到極端情境,會失效反轉。比如說你待人真誠厚道,如果遇到壞人,真誠厚道就成了缺心眼,會被壞人活活坑死。


壞人認勢,是說壞人常做壞事,畏懼懲罰,所以不得不觀察環境,尋找逃避懲罰的門道。如果遇到極端情境,壞人多半是佔便宜最多的那個。


好人適合正常的環境,而壞人適宜反常的環境。所以我們要想做好人,要想身邊都是好人,就得把社會打造得正常。


一是要讓社會富足,富足的社會好人多,壞人少。而匱乏的社會,往往會把人心中的惡擠榨出來。


二是社會規則要寬鬆。如果社會規則嚴苛,壞人就會設套陷害好人。而一個寬和的社會,壞人下了套也沒後果,他就不會枉做壞人。


三是眼睛要擦亮,千萬不要和壞人走得太近,壞人習慣用壞的方法解決問題,一言不合就拿枕頭悶死你。壞人會惡化你的生存環境。


唯有牢記這三條法則,才有機會做個好人。否則的話,做個好人卻認知匱乏,這一生難免被人性的晦澀所拖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