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本中新疆的人文旅遊資源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瓜果、饢等

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氣候獨特、旅遊紅火。人文旅遊資源包括民族風情、風味佳餚、文物古蹟等,我就說說列入了中學課本的部分人文旅遊資源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讓驢友瞭解多一點地理知識。

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

新疆雖然叫維吾爾自治區,但卻是多民族聚居的省級行政區。世代生活在新疆的少數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達斡爾族、滿族、塔塔爾族和俄羅斯族。這些民族很多信仰伊斯蘭教,信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有兩大節日: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大部分民族都是能歌善舞,服飾鮮豔,愛戴花帽。新疆的面積廣,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大,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夾兩盆,山地多、沙漠廣,這樣使得各民族之間交流不便,從而保留著自己民族的風俗、語言、文字等,形成了新疆各地有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

中學課本中新疆的人文旅遊資源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瓜果、饢等

肉孜節起舞的維吾爾少女

中學課本中新疆的人文旅遊資源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瓜果、饢等

維族美女

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新疆地處我國與中亞國家的交界處,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絲綢之路在新疆就是由一個個綠洲串聯起來的。新疆地處內陸,氣候乾旱,沙漠廣佈,只有綠洲才有人居住,綠洲主要分佈在沙漠邊緣、雪山山麓。大的綠洲在古代往往就是一個國家,《西遊記》中唐三藏師徒經過的一個個國家其實就是一個個綠洲。

中學課本中新疆的人文旅遊資源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瓜果、饢等

新疆的綠洲

綠洲的水主要來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下滲到地下變成地下水,在山麓出露處就會形成綠洲。當地人為了更多地利用地下水,就開挖坎兒井,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中學課本中新疆的人文旅遊資源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瓜果、饢等

吐魯番的坎兒井

新疆的瓜果特別甜

新疆的西瓜、葡萄、哈密瓜、蘋果等水果特別甜,與新疆的氣候密切相關。新疆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就是新疆晝夜溫差大的生動寫照。由於白天光照強、氣溫高,利於作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晚上氣溫低作物呼吸作用微弱利於養分積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別甜。當然這些水果也只能發佈在綠洲。

中學課本中新疆的人文旅遊資源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瓜果、饢等

晾曬葡萄乾

饢,不任何加防腐劑一、兩個月不會變質的乾糧

中學課本中新疆的人文旅遊資源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瓜果、饢等

饢,古代稱為“胡餅”,是維吾爾族民眾最喜愛的食物。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而放少許鹽,但決不添加防腐劑,牧民做好一大袋饢外出放牧,兩、三個月就以饢作為主食,它也不會變質,拿水泡軟就可以吃了。原因是新疆氣候乾旱,空氣中水分少,細菌繁殖慢。乾燥的氣候不但使較乾燥的饢保存時間長,甚至沒經處理的羊肉放在通風處一個月也不會變質。到新疆旅遊別忘了品嚐維吾爾人的風味食品——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