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上當受騙了

一般人的想法是趕緊報警

並提醒身邊的朋友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而石獅男子蔡某卻“另闢蹊徑”,

反去詐騙別人來補自己的資金缺口,

結果他由受害者變成了犯罪嫌疑人,

不禁讓人唏噓。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朋友圈買口罩 一萬元訂金“打水漂”


“警察同志,我要報案!我被人騙了1萬元。”4月5日上午,一名鄭姓男子到晉江羅山派出所報警。

鄭某,今年33歲,晉江羅山人,是一名包工頭,網上找人買口罩沒想到貨沒收到,還被騙了一萬元的訂金。

事情要從4月1日晚上那天說起,鄭某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發“30萬個口罩,價優”,並附有口罩的圖片,鄭某聯繫了對方,談定以一個1.05元的價格購買那30萬個口罩,還於2日凌晨通過微信轉賬預付了1萬元的訂金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鄭某說,原本他們是約定2號中午交貨,沒想到到了約定時間,對方卻說那批30萬個口罩賣給別人了。

沒有30萬個口罩,對方稱還有現貨5萬。“現在做生意也不容易,有5萬就先5萬吧。”鄭某想著,工人等著口罩開工,有5萬就先要了,雙方約定了2日晚交貨。

鄭某沒想到的是他又一次被“放鴿子”了,“又跟我說沒貨了,太沒信譽了。”原本打算購買的30萬個口罩是鄭某和其在做外貿的表姐一起購買,一個著急口罩給工人開工,一個等著口罩發給員工,這接連被忽悠讓鄭某頓感對不住表姐,直接要求對方退訂金。

“沒有退訂金,直接拉黑”鄭某說,他3日要求對方退訂金,當時對方還以幫他另外找口罩資源搪塞,第二天鄭某便發現自己微信、電話都被對方拉黑了。

發現被騙後,鄭某便向公安機關報了警。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白天網貸被騙 晚上反過來詐騙他人


民警根據鄭某提供的線索,鎖定石獅男子蔡某為嫌疑人,並試著電話聯繫該名男子未果。

“我們掌握了蔡某在石獅的住處,決定蹲守抓捕。”辦案民警蘇樹炎說,經過多日的蹲守,發現蔡某都不敢回家,決定採用引導、規勸其投案。

民警找到蔡某的親屬,向其宣講政策,動員其規勸蔡某早日投案。4月14日下午6時許,蔡某在其親屬陪同下到羅山派出所投案。

今年37歲的蔡某在石獅做服裝生意,據其供述騙鄭某一萬元是為了補自己的資金缺口。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4月1日白天,蔡某網上申請貸款

,對方稱要做流水,讓其轉賬1萬元。為了貸款,蔡某還向兩個朋友借了錢,並保證兩天內歸還,沒想到最後貸款沒下來還被騙走了1萬元。

1日晚上,蔡某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賣口罩,便直接將其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我本來就想著賺點中間差價。”蔡某說,鄭某付了訂金後,他找到賣口罩的朋友,沒貨了,但訂金已經被他拿去還錢給朋友了,他不知道怎麼辦,也不想家裡人知道這件事情,就直接把鄭某拉黑了。

投案當日,蔡某的親屬湊齊一萬元將其歸還鄭某。

蔡某原本是受害者,但他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心生惡念,去詐騙他人錢財,如今反成了犯罪嫌疑人,蔡某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該案還待進一步的審查中。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警方提醒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購買口罩等醫療物資,一定要找正規渠道,切勿擅自相信網上不明售賣信息,

直接向私人微信、支付寶等轉賬,碰到先付款後發貨、提前收取運費等情況,需仔細甄別,以免上當受騙。

同時,市民千萬不要輕信不具備貸款資質的機構或個人,凡貸款在放款前繳費的務必要警惕,要樹立正確貸款觀念,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因為往往是詐騙陷阱。

從“受害人”到“嫌疑人”,他經歷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