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不知道家長朋友們是否有這個體會,家裡的寶寶有段時間特別熱衷於說髒話:“我打你啦!”、“打死你!”“壞蛋”“討厭”......都是TA們的口頭禪,而且這些髒話就好比SARS病毒一般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只要聽到一次,孩子就會牢牢記住並反覆使用。

孩子除了朋友之間說狠話之外,孩子還會跟爸媽等親人說這樣的“狠話”。“臭媽媽!”“臭爸爸!”““壞奶奶!”類似的話,只要家有孩子,我們基本都有機會聽到。越是孩子親近的人,他越是樂於用這些語言去攻擊對方,以觀察對方的反應。並且,越是那些惡毒的、難聽的語言,他們似乎越感興趣。

教育家蒙臺梭利通過研究發現,孩子成長到3歲左右,會進入“語言敏感期”,又稱“詛咒敏感期”


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詛咒敏感期”是什麼?

詛咒敏感期,是指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一般在3到5歲左右)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

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又恢復正常,專家將兒童這個時期的語言習慣稱之為詛咒敏感期。

一般來說,小朋友只在“詛咒敏感期”才會有足夠的興趣去如此表達,如果成年人對此反應過激,或者讓他們感到,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聽到類似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從中受益,孩子就有可能形成無意識的習慣,延伸下去。


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對於其他敏感期而言,孩子一般都需要得到滿足才會順利度過當,孩子出現詛咒敏感期,父母的反應越強烈,就越容易激發孩子使用詛咒語言。

要解決類似問題,家長一方面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即對他們單獨的表達不聞不問,或者表現出這樣做一點也不好玩的意思。


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1、塑造一個沒有髒話和狠話的語言環境

孩子自己不會毫無根據地創造髒話和狠話,他們都是通過模仿別人學會的,父母的言行舉止更是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有段時間,由於工作上的一些問題感覺壓力山大,時不時不小心就冒出一句“煩死了!”有一天,兒子和外婆在爭執要不要多穿一件衣服,幾個回合之後,兒子不耐煩地吼了一句:“外婆煩死了!”從那以後,再也不說那句話了。

所以,營造健康、和諧的語言環境是首要手段。從源頭上杜絕髒話和狠話,孩子自然就沒法進行模仿了。

作為父母的我們,先得檢視、約束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家裡有個愛飆狠話、髒話的人,孩子的這種行為會很難消除。


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2、不要跟孩子一般見識

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狠話時,很多父母既生氣又傷心——我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你居然跟我說這樣的話?

但其實孩子正處於語言學習階段,很多時候都在著急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並沒意識到這些話具有這麼大殺傷力。

所以大人們無需跟孩子一般見識,更不要一著急上火就跟孩子起衝突,甚至跟孩子互飆狠話。


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3、給寶寶更多的關愛

有時候寶寶說一些髒話,目的只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多關注自己。

寶寶如果非常憤怒,家長首先應該以理解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情緒,然後和孩子交流。

從中找到引起寶寶憤怒的原因,先把引起孩子憤怒的事件進行解決,然後再追究寶寶說的髒話。整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冷靜。


孩子熱衷說“髒話、狠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3招巧應對


每個孩子的生命旅途,都有自己專屬的人生軌跡,只是有時曲折一些,有時順暢一些而已。

面對孩子說髒話,我們無需生氣和害怕。

相信,只要坦然處之,就把它當作孩子生命旅途中特有的一道軌跡,你或許會發現,雨過天晴便是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