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恆,不亂節奏,很難

已經有兩天沒有寫文章了,沒有心思寫,有些疲憊,甚至故意把自己弄得很疲憊,從而以此為由逃脫寫作與學英語。

月初寫過一篇文章《壞的堅持也好過沒有堅持》,裡面有一句話是讀《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時候看到的,”持之以恆,不亂節奏“,當時就是因為這幾個字而寫的堅持的文章。文章中強調,要保持節奏,哪怕應付也要保證節奏不亂。一旦節奏亂了,則很容易放棄。應付幾次,堅持下去,反而更有助於長期的堅持。

兩天沒有寫了,存稿也已經用完(本來就只有1篇存稿),才堅持了一週。很難。這一週也要重新打起精神,將節奏保持下去。

關於堅持,還有一種說法,提倡“不要堅持”。想要表達的是,如果足夠喜歡一件事情,不用堅持也能一直做下去,而需要你“堅持去做”的,很多都是不喜歡的,因此要找到喜歡的事情,用喜歡去代替堅持。

這些說法最初看到時,覺得很有道理,是要去找到發自內心、甚至用整個生命去熱愛的事情,不要苦兮兮的“堅持”。但,如果找到了喜歡做的事情,還會需要“堅持”嗎?還會有堅持的問題嗎?

正是因為沒有找到喜歡做的事情,但又不想庸庸度日,所以才要”堅持“去學些什麼、做些什麼,在沒在找到一生事業的階段,不辜負韶華呀!

再者,早起、運動這些事情,並不代表著我喜歡,因為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最開始時需要消耗意志力去”堅持“,直到它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習慣。何況,堅持的過程中,也非常有可能會喜歡上所堅持的。


持之以恆,不亂節奏,很難

其實是月底要搬家,租的下一個房間不是特別滿意,卻也因為租金、位置的緣故決定租下,疫情期間搬家比較麻煩,搬家車進不到小區,屆時需要用拖車將物品拖出來。為此事煩惱,或者說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焦慮。會攝像很多場景和可能,再去想如何解決。

聽起來是理性的,內心卻是有些煩躁。就不能安安靜靜的等待嗎?

在審視自己物品的時候,為自己擁有如此多的物品而煩躁。在朋友中,一直是建議朋友進行斷舍離,可是自省自己,卻還是擁有這麼多的物品,有些羞愧。

很羨慕那些成功斷舍離的,擁有很少的物品,搬家也非常簡單。聽到朋友說,她見過一位年輕女性,搬家時只有三大袋物品。而自己,光是衣服便有3箱,關鍵是覺得每件衣服都需要,不能扔。

以往也曾不管不顧的扔了很多物品,只是沒過多久就一一買了新的回來。有些確實平常不大用,但偶爾還是要用一下的,總不能每次都買吧?這聽起來像個矛盾,而我暫時解不開這個矛盾,總覺得斷舍離,要改變的不僅僅是物品,還有生活方式。要從意識層面上真正接受極簡生活,才能從行動上去執行。反過來,如果一直做斷舍離方面的行動,也能促進意識的認同。

對於斷舍離,極簡生活,還有一些疑問,這些疑問待下一篇文章再來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