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面試《鄉愁》試講稿(逐字稿)

前言

《鄉愁》是現代詩人余光中於1972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詩中通過“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啊” “而現在”這幾個時序語貫穿全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 全詩語言淺白真率,情感深切。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面試《鄉愁》試講稿(逐字稿)


《鄉愁》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這裡分享給大家面試試講稿一份,可以用作逐字稿直接使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大家整理思路,面試順利過關。

《鄉愁》試講稿正文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無論是上至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還是下至宋元明清,直到現代,詩歌都在我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現代詩:《鄉愁》。(板書-標題)

請同學們聽朗讀音頻,注意糾正字音、劃分節奏。老師找一位同學朗讀一下。有的同學說這位同學的感情不到位,老師相信學習之後同學們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其實鄉愁縈繞了作者的一生。我們一起再看一看詩歌,作者是通過人生的哪幾個階段來寫他的鄉愁呢?同學們都說出來了。其實四個時間性的詞語牽動了作者的四個人生階段。我們來看看,不同階段作者因何而愁?

我們會發現:小時候——母子之情;長大後——夫妻相思;後來——(母親離世的愁,老師概括為四個字)喪母哀愁;現在呢?是(同學們說,是想要回歸的鄉愁,老師給他概括為)思歸濃愁。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面試《鄉愁》試講稿(逐字稿)


鄉愁原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詩要講究形象性,這首詩是怎樣把抽象的鄉愁形象化的呢?老師聽到同學們都找到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作者用這些代表著漂泊、隔離和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詩人戀國思家的鄉愁。

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選取這四種事物呢?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總結出:

郵票寄託家愁、船票能回到家中、墳墓隔絕了生死、海水無盡優思無盡。(提問學生)用這種寫法,表達了作者從家愁到國愁,層層推進的鄉愁。

同學們想一想,其實還有很多事物可以觸動鄉愁。比如鄉愁是什麼,這樣的句式,可以試著仿寫一下,稍後咱們一起交流。

鄉愁是一件溫暖的毛衣,穿的人在這頭,織的人在那頭;

同學們的仿寫都很不錯。相信同學們已經對作者的鄉愁情感有了深深的體會。

請同學們課下找一找其他有關“鄉愁”詩句的描寫,體會不同的鄉愁之情。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面試《鄉愁》試講稿(逐字稿)


可根據面試時間適當拓展

郵票:小時候離家讀書,外出求學的少年思念母親,可路途遙遠,只有讓這枚小小的郵票把心中的思念帶給遠方的母親。真是郵票小小,含情依依。(板書:郵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長大後,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那縷縷的鄉愁,只能寄情於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書: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墳墓: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鄉愁都有所寄託與排遣。可是,當詩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時,卻再也看不見母親慈愛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地隔開了。所以墳墓矮矮,哀痛深深。(板書:墳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峽:而現在,這淺淺的海峽,又把“我”與祖國隔開。它阻斷了多少親人的團圓夢,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離;這淺淺的海峽之水,是遊子的思鄉之淚,是中華民族的鄉愁之淚!所以海峽淺淺,鄉愁濃濃。(板書:海峽淺淺,鄉愁濃濃)

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就讀於金陵大學外文系,翌年轉入廈門大學。同年隨父母去香港,次年到臺灣。1952年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7年主編《藍星》週刊。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主編《現代文學》及《文星》。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返臺任教。已出版詩集《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紫荊賦》《守夜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