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太守泛舟賞荷邵伯湖(揚州江都邵伯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吉水(今江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詩文革新的領袖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自號“六一居士”,說是:我有酒一壺,棋一局,琴一張,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以自已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故號“六一”也。由此可以看出,歐公有多麼高雅的意趣,又有多麼灑脫的情味。

文章太守泛舟賞荷邵伯湖(揚州江都邵伯鎮)

歐公的這種風雅豪情,使他在揚州任郡守期間,與邵伯,邵伯湖,與荷花,採蓮女結下了非同一般的機緣。

歐陽修謫守揚州時,對邵伯的荷花十分喜愛,常常邀約嘉賓高朋同遊大明寺,主持操辦“荷花酒筵”,以助遊興。據《避暑錄話》記載:“歐公每暑時,輒凌晨攜客往遊,遣人去邵伯湖取荷花千餘朵,以花盆分插百餘盆,與客相間,酒行,即遣取一花傳客,以次摘其葉,盡處則飲酒,往往浸夜戴月而歸。”就是說,酒宴開始前,他派人專門去邵伯湖上摘取千餘朵荷花,插在花盆內,散放在賓客之間。酒宴開始後,則取一枝荷花在客人中間傳遞,依次摘取花瓣,摘盡最後一枚者飲酒,如此往復。這種“傳荷飛觴”的飲酒宴客方式,既風雅又富有情趣。有時,在酒宴上,他們還用荷葉當酒盅。這時,荷香,酒香,瀰漫席間;美酒,美色,相互映襯。於是,品酒賞花,行酒猜令,呤詩作賦,直至戴月而歸,好一派風流佳話。真是“千古高風傳太守”,“二分明月夢揚州”。難怪在大明寺的平山堂內,至今還懸有“坐花載月”,“風流宛在”的匾額。而堂上的“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歡賓”,“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等匾聯,也是追敘這永叔軼事的。

文章太守泛舟賞荷邵伯湖(揚州江都邵伯鎮)

人們或許會問,歐公雖是文人雅士,但作為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識之士,為什麼會有如此流連風月,寄情湖山的雅趣與灑脫呢?這,還得從他人生經歷中去尋找答案。

歐陽修作為北宋能臣,也曾官至參政知事,相當於當朝的副宰相。但是,他的仕途卻極其曲折坎坷,歷經了人間冷桑,宦海波瀾。然而,在人生的盛衰,榮辱,得失的鉅變面前,他不自憐,不消沉,沒有被失意所傷害,沒有被劫難所擊倒,而是隱忍承受,坦然自處,以一種風趣恢諧的態度,一種賞玩,驅遣的豪情,一種豁達,從容的心態來對待屢遭抵毀貶謫的不幸,以衷情“出於汙泥而不染”的荷花來表明自已的心志。為此,他施政寬簡,政績卓著,而政事之餘則寄情山水,“得之心而寓於酒也”,曠達風流,“聊以志我之樂爾”。

文章太守泛舟賞荷邵伯湖(揚州江都邵伯鎮)

因此,他不僅在揚州插荷,傳荷,飲荷盞,更是去邵伯取荷,賞荷,看採蓮,去欣賞那“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妙景色,去感受那“採蓮秋水畔”,“隱隱歌聲歸棹遠”的意境,並用同一個“漁家傲”的詞牌,寫下了不同凡響的六首“釆蓮詞”,其中一首寫道:

“花底忽聞敲兩漿,逡巡女伴來尋訪。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蕩,時時盞裡生紅浪。

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醉倚綠蔭眠一晌。驚起望,船頭擱在沙灘上。”

這首詞的基調清新,明快,極富生活情趣。它寫採蓮女自在,活潑的神態躍然紙上,寫盪舟採蓮,菱歌伴酒的情景呼之欲出,與裡下河一帶流傳的“釆蓮調”又是何其相似乃爾。可見,身為太守的歐公是經常來邵伯湖泛舟賞荷的,否則,不會對湖中釆蓮的情景如此熟悉,也不會在詞中表現得如此形象傳神。這也許正是“太守之樂其樂也”罷!(原創作者:朱毓麒 )(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