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縣湖西渡是大運河湖西航道眾多渡口中名氣最大的

我省是大運河的起源地,吳王夫差開邗溝開挖中國大運河第一鍬;大運河流經8個省市,江蘇段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區7個、佔46%,遺產點22個、佔44%,列入遺產的有325公里、佔1/3;古代大運河沿線四大都市(淮安、揚州、蘇州、杭州)江蘇佔三席,開通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江蘇經過或居留,不僅有《楓橋夜泊》這樣的千古佳作,而且留下了白居易蘇州開山塘街、蘇東坡徐州治水等文化遺產。歷史上,江蘇一直是大運河覆蓋地域最廣、漕鹽運量最大、沿線城鎮最繁華的核心段,目前沿線11個設區市常住人口占全省85%,經濟總量佔91%,擁有17座全國文明城市、9座國家級創新城市,可以說,大運河沿線是江蘇的經濟重心、創新前沿。

謀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試點,籌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搭建國際運河文化交流平臺,組織重點媒體講述大運河故事,策劃運河文化出版工程……江蘇新招實招奪人眼球;淮安打造“運河之都”,揚州做靚“運河原點”,無錫建設“江南水弄堂”,蘇州再繪“姑蘇繁華圖”……各地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帶動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

國家文化公園屬於世界性首創,作為全國唯一進行大運河國家公園試點的省份,我省從今年4月起編制規劃,涵蓋江蘇段690公里,覆蓋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南京、南通和泰州11個設區市,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國家公園。我省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價值提煉為國家治理的中國智慧、經濟運行的國家命脈、多元文化的融合渠道、治水思想的經典表達和革命精神的弘揚基地這五大內涵,形成由22個核心展示園、25個集中展示帶和148個特色展示點構成的佈局結構。以治水智慧文化線路為例,規劃圍繞淮安清口樞紐、洪澤湖大堤,揚州邵伯湖、三灣,鎮江諫壁船閘,蘇州盤門等核心展示區,串連沿線的閘口、堤壩、碼頭、橋樑等水工設施,展示傳統水工工程的技術特徵、治水智慧和當代成就。

據統計,京杭運河80%的全年通航里程在江蘇,通行2000噸船隻的航道全部在江蘇,每年貨運量約4億噸,佔全省綜合運輸總量約20%,相當於8條京滬高速、4個葛洲壩的運量。大運河還是節約運輸成本、節能減排的“功臣”,因運價低廉,每年可節約社會運輸成本近200億元,節約柴油消耗近300萬噸,減少大量的廢氣排放,如今仍在支撐江蘇乃至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徐州沛縣湖西渡是大運河湖西航道眾多渡口中名氣最大的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江蘇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業態。在無錫運河岸邊,一個由軋鋼廠改造而成的國家級數字電影產業園悄然崛起,已聚集國內外500多家知名影視製作企業。以科技拍攝和後期製作為核心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開創“中國電影工業3.0時代”,除擁有水下特效棚、國際標準棚、1.2萬平方米超大影棚等15座專業影棚外,園區的虛擬拍攝、3D拍攝等技術,能滿足大型高科技影片的拍攝需求。每年有近200部影視作品在這裡拍攝製作,園區已形成50億元的年產值規模。

鄉村也乘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東風美起來、富起來。徐州沛縣湖西渡是大運河湖西航道眾多渡口中名氣最大的。依託大運河、微山湖兩大優質水源,湖西農場成為全國著名雜交稻育種基地、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不久前,湖西農場與綠城集團簽訂總投資10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將湖西農場規劃設計成為原鄉、康養、農創、教育、宜居五個特色小鎮,總投資3億元的湖西農創特色小鎮開始動工,一幅新農村建設的美好畫卷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還為解決江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了一把鑰匙。泰州溱湖溼地公園恰似玉盤鑲嵌在裡下河地區,藉助運河“東風”,景區內一年一度的“溱潼會船”聞名中外,“溱湖八鮮”讓八方來客大快朵頤,溱潼古鎮深巷幽居,麻石鋪街,老井當院,房屋青磚小瓦,磨簷博山,玄帝觀、北禪院等寺觀早至五代,古樹國槐植自唐代,宋代山茶蜚聲海外,有“世界茶花王”的美譽……溱湖溼地公園被納入運河文化旅遊的重要節點,這裡每年接待上百萬海內外遊客,文旅融合活了一方經濟,富了一方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