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演技的朱丽叶·比诺什,凭什么能被全球观众追捧35年?

星期五言:提到朱丽叶·比诺什我们能想到《布拉格之恋》中娜塔莎的清纯和弱小,想到《新桥恋人》中颓废的艺术家,想到《英国病人》中天使般的护士安娜,想到《红》《白》《蓝》三部曲里那深情又深邃的眼睛,想到《隐藏摄像机》里冷静又凝重的中年安娜……朱丽叶·比诺什与世界著名大导演合作的每一部电影都堪称经典,

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演技派的演员,她更是一个艺术家。

说到艺术家,大家都以为是高高在上,其实对于朱丽叶·比诺什来说她是一个“接地气”的艺术家,你总能在她的微博中看到那朴实自然的一面。她热爱中国,在中国参加了综艺节目的首秀,我们能在《快乐大本营》中看到这位世界级的女神,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粉丝热泪盈眶。朱丽叶·比诺什从来没有夸耀过自己辉煌的曾经,她至今还在努力地拍戏。2020年她的新片《如何成为一位好妻子》在法国上映,以轻松的法式幽默演绎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布拉格之恋》的剧照

有人说,走进朱丽叶•比诺什,其实就是走进你自己的内心。她在荧幕前展现的真实与激情、执着与深刻惊醒黑暗中端坐的我们。你会为她的神秘气质而倾倒,为她孜孜不倦追求的勇气而感动,为她神秘的优雅而醉心。她的美虽不是惊艳的,但是一看就会使人难以忘记。如今的她已经半百,却看上光芒四射,全球观众看到她依然会发出赞叹的叫声,究竟在这位低调的艺术家身上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从她的传记纪录片中去找答案。

并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拍摄自传的,但是朱丽叶·比诺什能担得起“传记电影”这个词。今天我们一部她的传记纪录片《走进朱丽叶•比诺什》来了解她的内心。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比诺什的姐姐,也是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它对我们展现的不是一个影星的光环,而是一个艺术家的世界。在朱丽叶•比诺什的绘画室里,纪录片从一幅幅带有故事的画像开始,去走进她的心灵……

纪录片《走近朱丽叶·比诺什》

一、纪录片独特的视角:从她的画室讲述半生演绎生涯

记录片中比诺什将她在电影生涯中遇到的人用画笔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他们有剧中人,那是拍戏中带给他巨大震撼甚至改变她人生态度的人物。也有剧外人,她的搭档、导演……凡是被她捕捉到灵感的一瞬,就会用黑白的颜料,粗犷却缜密的线条,表达言辞无法诉说的神秘。从第一幅画数到最后,恰好展示了她勇敢而传奇的人生。

1964年3月9日出生在巴黎。父母都是热衷文艺的艺术家,比诺什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文艺沙龙交谈中长大的。她带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怀着希望与梦想踏进影坛。

1985年的《情陷夜巴黎》比诺什摘取凯撒奖最佳女主角奖。这部影片诞生了一位影视巨星,这一年站在法国舞台上朱丽叶•比诺什让世界观众为她痴狂。

剧中的Nina像千千万万到巴黎寻梦的青年一样,面对纷杂的世界,她无从选择自己的人生,甚至于身边的男人。Nina与三个男人的故事便不可阻挡演绎着一场注定的悲剧。影片在阐释爱情的时候,又进一步直逼人生的内核。就如Kavka Lu所说它好像绝望之美盛开在地狱边缘,等待枯萎是必然的过程,那刻,你无法救助他人,甚至是你自己。演出完毕,比诺什回到自己的画室用笔画下了一双颓废中爆发着生命力的眼睛。在黑与白的对比中倾洒着爱恨情仇的激越。

《情陷夜巴黎》的剧照

当比诺什拿出一幅幅画像时,一幅画中那双忧郁的眼睛吸引了我。无法忘记《红》《白》《蓝》三部曲里,比诺什在《蓝》中散发出的令人目眩神迷的忧郁。她的忧郁带着艺术家浸透沧桑的忧伤。在《蓝色情挑》中她饰演一个音乐家的妻子,一场车祸夺走了丈夫和女儿。一个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家庭,在死亡侵袭之后,又来一次比死亡更残酷的伤害。她认为深爱自己的丈夫生前却一直和一个年轻的女孩私会,并且女孩已有身孕。这是心灵的深深刺痛,爱人车祸之后,对她来讲是失去了爱的依托,但是经历忧伤之后发现了爱人的背叛,这种爱忽然变成了讽刺,这是一种刺入心底的痛,甚于丧失生命。

《蓝》剧照

纪录片中闪现了《蓝》中的一个镜头,蓝色的光射进房间,比诺什孤独而悲伤地站在月光中,眼神中流露出的冷静的悲凉。这一闪现恰恰表达了它的主题,象征忧郁、神秘、冷静的蓝带有一种安静的诱惑。经历了挣扎的痛,她选择了放弃,用一个女人温柔而坚韧的胸怀,原谅了丈夫,也原谅了世界,开始了新生。

《蓝》剧照

或许是因为绘画艺术带给她的与众不同,她的眼神透出一种深邃的忧郁。她的气质永远闪动着灵性与神秘。她的男友,著名导演卡拉卡斯,这么评价:

“她把一种高雅的气质和影星那种神秘的气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高雅是因为她的脱俗,并不是所有的好莱坞大片她都会接,她寻找的是那种契合她生命追求的剧本,当她拿起画笔与心灵沟通的时候,粗犷的线条在空白的纸张上展现出一颗心灵的千言万语。

二、镜头里的身体艺术:朱丽叶·比诺什的无声诉说

纪录片除了展现比诺什的画室之外,也走进了她的舞台。展现了她与著名舞蹈家阿库•汉姆排练《我之深处》的片段,汗水浸渍的比诺什卖命地在舞台上挑战极限。

阿库•汉姆领舞的《我之深处》

当时已经43岁的她,从一个初学者开始,在拍戏和绘画之余全身投入那块对她来讲一直具有吸引力的舞台。孜孜以求,比诺什无论对待艺术、还是生活,她带着一种直率的勇敢。

她说:“童年时,剧场台后的灯光牵引着我,牵引着我回到剧场。因为不会跳舞,我就更想和阿库•汉姆共舞。我对自己说,不要患得患失,去大胆追逐在舞台上表演的梦想。”

一面墙,两把椅子,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舞台就这么简单。暗下去的灯光,起伏的音符,比诺什身穿红色的连衣裙,像一团火焰,在舞台上绚烂绽放。他们灵活的躯体,交错、扭曲、旋转、飞舞,男人扶持着女人,女人紧贴着男人,比诺什含情脉脉,神秘忧伤地望着阿库•汉姆,身体在相互交错中迸发着悲哀、无奈、绝望与激情。他们的心灵在这一刻交汇着。

《我之深处》

比诺什说:“我们已进入了彼此深处,互相引领着彼此的躯体,我们一刻都不能分离,我们共同用躯体创造艺术,共同感受对方内心的最深处,这是一次真正的心灵邂逅。”

在比诺什看来,身体是一种诉说,一种艺术的表达。当比诺什说完这这些话,我被震动了,一个影视巨星,可以达到她这样的艺术修养的,恐怕不多,她是上帝送到人间的精灵。

对待身体的态度,也是比诺什对待艺术的态度。不止是在舞台上,在电影中,虽然她一次次脱去包裹躯体的衣服,但是那并不是色情,看到那样的身体,你会觉得那真的是艺术,她在诉说着一个人物的背后的悲欢离合,即使是一个小人物也能挖掘出灵光的一闪。《布拉格之恋》中,身体展现出政治压抑下的娜塔莎纯情的绝望。

《蓝色情挑》中身体是爱与背叛解脱后的新生。身体,对于舞者来讲,那是追求艺术的全部。比诺什,算不上真正舞台演出的舞者,但是她却懂得身体中包含的艺术张力,通过它去寻觅一种言语无法达到的境界。

总结:在生活的艺术,艺术中的生活

纪录片用画室和舞台两个场景贯穿了朱丽叶·比诺什半生演绎的经典角色。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因为大多数观众只在电影中看到过她,谁也想不到一位演员大多数时间在画室中沉浸。

镜头将“艺术家”的一面展示之后,不忘回到现实生活。镜头对准正在厨房做饭的比诺什,她衣领的颜料还未褪去,刚走出画室的她,一脸的疲倦。不是灯光、化妆师围绕着的那个瑰丽的影星,而是一个十足家庭味道的女人。

比诺什对导演姐姐嬉笑道:“唉,一个在家务和工作之间忙碌的女人!”说着洗着青菜,用刀熟练的切成条状。

接着又说“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艺术,可是如果没有艺术,这些也没有意义了!”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她生活全部的秘密。比诺什在艺术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寻觅艺术。

这就是纪录片《走进朱丽叶•比诺什》向我们讲述的一个艺术家的真实故事。不夸大也没有贬低,只是从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演员生活的一角,展示了她的一生追求,从而让我们走进她的艺术,进入了她的心灵深处,也净化着荧幕前的观众。

关注【星期五文艺】,解读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