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争吵边握手?

2020-10-29 19:59:31 来源: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记者 安峥

美欧航空业补贴争端由来已久,既是美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摩擦触发点和焦点,也影响着跨大西洋经贸关系走向。

世贸组织说,最新仲裁为最终裁决,不得上诉。波音和空客又都想让往事“翻篇”。外界期待,这起历时16年的旧案是否迎来了结的契机?

一些欧洲媒体持怀疑态度,认为美欧短期内很难达成解决方案,因为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政策理念的不同: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欧盟则奉行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布鲁塞尔时报》批评美国,出于一己私利挥舞关税大棒,给本就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大不确定性。

回过头看,航空业补贴只是欧美贸易领域诸多摩擦点、敏感点之一。

自本世纪初以来,欧美各领域贸易纠纷五花八门:香蕉、牛肉、钢铁、酒类、飞机噪音、社会条款、文化产品保护等都是双方争吵的对象。

自去年以来,双方又围绕数字服务税大打口水战:法国决定向大型跨国互联网企业征收3%的数字服务税,美国威胁对法国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报复性关税;美法曾在经合组织框架下展开多边谈判,但美国以毫无进展为由退出谈判……有评论称,贸易摩擦看似是商业利益之争,其实也是政策理念、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之争。谁也不会轻易让步。

“贸易往来和贸易摩擦,本来就有相伴相生的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贸易额越大,分歧点就会越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认为,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受政策因素影响,也因为双方的经贸结构已构成激烈的竞争关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指出,欧美贸易争端由来已久,覆盖很多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美国认为欧盟的市场开放程度比美国低,对美国构成不公平的环境,要求欧洲做出调整和改变,否则就要通过提高关税等举措来保护美国的利益。双方曾设想一套避免贸易争端升级的基本方案: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但要达成这样的协议牵涉面广,谈何容易,即使是航空补贴、数字税等单个领域短期内也很难找到突破口。

或许正如一些评论所言,边争吵边握手,早已成为跨大西洋伙伴间的贸易交往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