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的養生: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張文宏,被質疑了,

因為一句少喝白粥。

初聞此言,也不解,

這和一直以來的認知,差太遠。

後來,仔細查了資料,

才知白粥營養真的一般,

這大概也顛覆了很多人的養生觀吧,

畢竟,咱們從小就喝著白粥長大,

感冒了,喝白粥好消化,

要養胃,喝白粥,

……

白粥似乎成了靈丹妙藥。



不過營養學的事太專業,

還是交給醫生和營養師來科普,

今天,想說點更貼近普通人的話。

什麼才是最好的養生?

拋開吃食的講究來說,

最好的養生,是凡事有度,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如此既可養胃,養身,又能養心,

若能做到,活到個百十歲也不難。



01

酒飲微醺,飯吃七分飽

最養胃

中國人愛吃又善飲,

遇上了美酒佳餚,很難做到節制,

喝到酩酊大醉,吃到幾欲撐破肚皮,

一時的口腹之慾,雖得到了滿足,

但對身體的損壞卻是長久的。

若想養生,先得養胃,

飲食有節,脾胃方好。

很多人明知飯吃七分飽為好,

但真正實行起來,可不容易。

就拿我自己來說,幼時貪吃,

經常吃到站不起來,坐不下去,

胃裡的食物,都能堵到嗓子眼,

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嘔吐拉肚子,

可每次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下次繼續吃撐。

後來年紀再大些,才下定決心改正,

吃到七分飽就強制自己放下碗筷,

如此矯正了大概一年多,

才算有了些成效。



以切身經歷來說,

毫無節制的吃,不僅會長胖,

而且“三高”,脂肪肝等都會找上門。

《千金要方》裡說:“夜飯飽,損一日之壽”

可不是虛言。


再說飲酒,都知微醺好,

但依然有人縱飲過度。

梁實秋專門寫了篇文論酒,

他不否認酒之妙,

幾杯落肚之後就會覺得飄飄然、醺醺然,

平日的端肅消退,有了笑容,

寡言少語的,也會議論風生,

酒酣耳熱,連煩惱也全忘了。


可梁實秋卻清醒的意識到,

“酒不能解憂,只是令人

在由興奮到麻醉的過程中暫時忘懷一切。”

酒醒後,憂心如醒,

更何況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

酒常會削弱人的自制力,

醉後失態,甚而鬧事,大不雅。


一蔬一飯,一杯一酒,

雖是日常小事,可也關乎人生,

見微知著,飲食有度,才最養胃。


02

衣物半新,居所華實相宜

最養身

看《紅樓夢》時,

對半舊印象很深。

賈家有潑天富貴,

賈政和王夫人的屋裡,

還有許多半舊的物品,

青緞靠背引枕,坐褥……

被老祖宗含在嘴裡的寶玉,

平日裡,也穿家常半舊的衣服,

而薛寶釵則喜半新不舊的裝扮。

想來,半舊讓賈府更添華貴,

寶釵穿半新不舊的衣服,

也更舒適吧。


就像在熟悉的環境裡,人最放鬆,

洗過一兩水的衣物,褪去鮮妍,

穿上身,愈發合體舒適。

回頭看,平日裡,我們常穿的衣服,

也多是那些半新不舊的。


安身之所,不必一味華麗,

樸實宜居就好。

富麗堂皇,總是纖塵不染的屋子,

不是給人住的,那只是樣板房。

真正的家,水晶燈再閃耀,

燈下也有凌亂的角落,

常用的傢俱簡樸而溫暖,

廚房裡常有嫋嫋熱氣升起。

或有閒情逸致,可養魚種花,

閒時蒔花弄草,餵魚換水,

既舒展了筋骨,又能愉悅心情。



穿得舒適,住的舒坦,

不因外界評論委屈自己,

讓身體得到真正的放鬆,

這才是最妥帖的養身。


03

心境半佛,處世半拙

最養心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難得的長壽之人,

有人問他活了近百年,是否有養生之道,

季老說:“我沒有養生秘訣,也從來不追求什麼秘訣。

我只是有一個【三不主義】——

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

季老一生,心懷坦蕩無掛礙,

自然心情,胃口,身體都好。

很喜歡一句話,頗有意趣,

“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

多少煩惱,都生自慾壑難填,

想要更多的錢,更大的權,更豪華的房子,

可到底要多少,卻說不清。



林語堂一生經歷頗豐,學貫中西,

他窺探到慾望對人的挾持,

無限膨脹的慾望,讓太多人失去自我。

相比終生為追逐名利奔波,

他更欣賞李密的半半哲學,

做一個不必逃避社會和人生,

本性仍保持快樂的人。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

要想做到如此,

就得擁有半佛的心境,

半拙的處世之道。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承認人生沒有真正的完滿,

遺憾和缺陷必然要存在,

以淡然而包容的心態應對世事,

學會取捨,才不至於被慾望綁架。


真正通透之人,

知足常樂,對生活所求不多,

深諳難得糊塗的真諦,

為人處世更灑脫曠然。

物質慾望不大,

即使是布衣菜飯,亦可得樂終生。



最好的養生,

不是吃多少補品,

而是有一顆富足的心,

“能閒人之所忙,然後能忙人之所閒。”

面對坎坷悲歡,始終淡然,

如蘇軾一般,以曠達樂觀的心應對人生。

04

最好的養生,將滿未滿

聽過一句話:

世上所有的病都是情緒惹的禍。

所謂情緒,不外乎心態,

古人據此提出了“五臟養生”的理論: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

動靜以敬,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脾土不洩;

調息寡言,肺金自全;

怡神寡慾,腎水自足。


40個字,道盡了養生精髓,

凡事有度,留有餘地,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將滿未滿時,最有低迴的意趣。



一飲一食,一衣一屋,

一情一態,一言一行,

留不盡之意,則味深趣多,

這也是最好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