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高祖返鄉後的慷慨悲歌

人們常說榮歸故里,衣錦還鄉,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衣錦還鄉莫過於高祖還鄉了。從一介布衣,到開國皇帝,劉邦創造了中國帝王史上的一個奇蹟。高祖返鄉的故事,也成為數千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公元前196年,漢朝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這年十月,劉邦親自帶兵出征,迎戰英布,在薊縣雙方展開大戰。漢軍把英布趕到長江以南。最後英布也被人殺死。

漢軍取得勝利,劉邦卻不幸在戰鬥過程中被一支箭射中了胸口,休養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病情痊癒之後,漢軍就啟程返回長安。經過沛縣的時候,看到熟悉的故土,劉邦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就駐紮在沛縣,在沛宮置備了酒席,邀請家鄉父老一起來開懷暢飲。

劉邦還特意命人在沛縣挑選了一百二十個兒童,教他們唱歌。酒酣耳熱之際,劉邦一邊擊築,一邊唱起自己新作的歌曲,就是那首流傳千年的慷慨悲情之作: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四海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兒童們伴著擊築聲,倚歌而和之。劉邦中心搖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到深處,不由得灑下數行熱淚。劉邦看著這些闊別多年的親人,回想起十幾年的南征北戰,內爭外鬥,眼看自己身體逐漸衰老,疾病纏身,感慨不已。他含著熱淚對沛縣的父老兄弟們說:“遠方的遊子總是思念著自己的故鄉。我雖然建都在關中,但將來死後,我的魂魄還是會思念這一片樂土。一開始,我就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討伐殘暴的秦國,經過多年的征戰,取得天下,我決定把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百姓的徭役和賦稅,沛縣人民世世代代不用納稅服役。”沛縣百姓聽聞欣喜萬分,他們天天縱酒高歌,極其歡樂。

這是一群人的歡樂,一個人的悲歌。風捲殘雲,威加四海,這是劉邦波瀾壯闊的戰爭史,是平定暴亂一統天下的豪情壯志。只是這些青壯年時期的文治武功,隨著歲月的流去,都漸漸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裡。待到年華老去,唯有故鄉,才是他魂牽夢繞,難以割捨的所在。然而遠方的長安,仍然是險象環生。韓信、彭越、英布這些大將叛變了、被殺了,卻依然有看不見的暗湧,隨時都可能傾覆來之不易的江山。猛士在何方,國家能否長治久安,暮年的劉邦,憂心忡忡。縱然是皓齒歌、縱然有細腰舞,怎奈它青春將暮。倒不如大醉一場,留下江山明日說。

劉邦在沛縣邀請父老鄉親歡飲了十幾日後,返回長安。終究是年老體衰,他箭傷復發,醫治無效,四五個月後,就駕崩了,呂后的兒子劉盈繼位,即漢惠帝。劉邦死後,呂后秘不發喪,擔心劉邦一朝的將領不服從自己的兒子劉盈,密謀將他們殺掉。將軍酈商聽聞這個消息,找到審食其,告誡他若是呂后殺掉將領,漢朝將有覆滅之險。審食其把這些話告訴了呂后,呂后才打消了這個愚蠢的念頭,漢王朝也得以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