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谋士贾诩间接害死了曹操的儿子,为何还能活77岁善终?

三国涌现了数不清的名将,名臣。今天就说一位性格比较独特的谋臣:贾诩

一个极其聪明的谋臣,但又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来听伯淸给你分析。

贾诩,字文和,曾被易中天称为三国中最最聪明的人,和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并称为曹操集团的“五大谋士”,并且陈寿在做《三国志》的时候还专门将荀彧、荀攸、贾诩放在一起做传,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他帮助曹操打败袁绍,使用离间计助曹操平定关中,在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中助力曹丕成为太子,曹丕即位之后,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并前八百户。 他的计谋可谓是算无遗策。之所以算无遗策,主要是他对人性的把控特别准,对人心的揣测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劝张绣投降曹操

从张绣投降曹操这件事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贾诩的洞悉人性的能力。公元197年,曹操南征, 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但是曹操风流习惯了, 霸占了张绣的婶婶,张绣心中愤怒感觉颜面尽失,于是就与曹操开战,在贾诩的出谋划策之下,张绣取得胜利,但是曹操损失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当第二次曹操南征张绣,张绣本是要和曹操决一死战,这个时候贾诩又出现了,献计投降曹操,张绣肯定不理解,投降曹操那不是死路一条。

这就是贾诩的谋略过人之处,他对曹操的心思揣摩得一清二楚。曹操与袁绍大战,而曹操力量薄弱,急需收编天下良将,既然张绣跟他有杀子之仇,曹操正好借此机会来展示自己胸怀,对张绣不仅是原谅,还加官进爵。正是贾诩这敏锐的洞察力,把曹操所想猜得一清二楚,才自信张绣投降曹操不会有杀身之祸。


官渡献计

在官渡之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曹营已经没有多余的军粮。许攸建议曹操突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大致意思曹操很高兴,于是就率精锐骑兵,袭击乌巢。

而在贾诩的传记中记载,曹操在自己军粮告急的时候问计贾诩,注意这个时候曹操是并没有告诉贾诩要奇袭乌巢的计划,贾诩说“曹公比袁绍聪明,勇敢,会用人,会把握战机,有这四个方面的优势,而曹公半年来不能取胜,主要是因为太顾全大局了,机会来的时候,应该立即把握,便可取胜”,而曹操大喜,于是突袭乌巢。


这一次曹操听取许攸建议,奇袭乌巢,风险当然很大,搞不好会奇袭失败,应该也是有犹豫,但是有这么个机会也不想放过。贾诩如此聪明之人,自然能猜到曹操心中所想,于是在建议中说如果有机会应该把握,虽然曹操并没有告诉贾诩自己的计划,但是就这么一个建议,基本就是点到了奇袭乌巢这条计划。

那为什么贾诩不直接点破呢?这就是贾诩的聪明之处,从后来曹操杀许攸,杀杨修来看,曹操这个人特别不喜欢别人把自己看得特别透,如果一个将帅的想法被下属猜的一清二楚,那将帅是非常危险的。贾诩对于曹操分析的非常到位,但是不点破,这就是贾诩过人之处。

夺嫡之争中显谋略

在最后的曹氏集团的夺嫡之争中,该立谁为太子,曹操曾问贾诩,贾诩没有回答,而是说自己想起了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然后曹操大笑,于是就定了曹丕为太子。袁绍和刘表两人都是废长立幼,结局就是兄弟互相惨杀,曹操自然明白贾诩的意思。那贾诩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推荐曹丕呢?很简单,如果直接说出,那贾诩就是曹丕一党,这样就让曹操认为贾诩过多干预朝政,如果自己死了,后继之人是不可能控制住贾诩的,曹操就会在自己死之前先除掉贾诩。所以贾诩一开始是笑而不语,只是提了袁绍刘表,既给曹操提了建议,又使自己保持中立。《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贾诩本不是曹操旧部,如果出谋划策太深,容易被猜忌,退回老家安稳过日子,不和高人来往,天下议论有计谋的人的时候都推举贾诩。

贾诩是聪明,但是他的聪明是建立在自保的前提下,给李傕郭汜献计为了自己能有口饭吃,给张绣献计实则是为了能保住自己,贾诩岂不知曹操是个生性多疑之人,曹操曾经为了给父亲报仇,屠杀徐州城,更不用说失去儿子这样的仇恨,曹操杀张绣是早晚的事情。贾诩之所以这么做,已经料到曹操需要张绣这么一个人给天下树立榜样。同样也知道曹操会重用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张绣的死活。在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的时候,助力曹丕当上太子,完全是考虑以后自己的发展,把宝压在曹丕身上,结果证明贾诩压对了,曹丕当上皇帝之后,封其太尉,位列三公。

贾诩,聪明之人,洞察人性的能力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同样又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忠心效忠的对象,一切以个人为出发点。这种性格人你喜欢吗?

我是伯淸,关注皇家秘史,带你品味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