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失落难过时不妨去读书,你将得到这三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书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线。当你没有选择时,它们给你机会。对于流离失所的头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家园。”

英国作家马特•海格在他的著作《活下去的理由》中说到。

熟悉马特•海格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20多岁就患上了抑郁症的患者,而《活下去的理由》就是马特给世界抑郁症患者,亦或者说是给所有的人一本充满了哲学和关怀的书。

马特在这本书中,首次直面抑郁症,将自己的心路历程书写了下来,给许多抑郁症患者带去了许多正视抑郁症的能量。

说起抑郁症,马特其实和许许多多的抑郁症患者一样,常常被内心难以形容的痛苦折磨得想要结束生命,也常常得不到更多人的理解。但是马特又是幸运的,他找到了排解抑郁的方法,慢慢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

什么方法呢?那就是阅读和写作,尤其是阅读,给了马特更多冷静和思考的时间。马特说:“阅读,是在逃避中寻找自我。”而他,也在阅读中找回了自己。

1.在阅读中看见人生百态

阅读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吗?其实,阅读带来的好处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还要大。

拥有了阅读力,我们就能在阅读中看到人生百态,看到喜怒哀乐看到失落看到希望。

有人问,阅读到底能读到什么?它既不能让你发家致富,也不能帮你做好一顿饭,你只是读它,能读到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用作家毛姆的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感到快乐”。

我们读散文,可以感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们读小说,可以感受情节的紧张刺激;我们读历史,可以看到人类进程的波澜浩瀚……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的缘故,朋友才刚站住脚跟的小公司面临着“关门大吉”。创业失败的这个朋友,虽心有不甘到自知无可奈何,便把愁苦情绪寄托在了书本中。

整个疫情期间,他说终于有机会把一直想看的书看完了,四大名著、史书、国内外优秀小说,读得痛痛快快,酣畅淋漓。

于是,他跟我说起了让他感悟最深的《平凡的世界》。路遥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了再平凡的人也在热火朝天地生活着,那些亲情爱情友情,也真挚到让人动容。

朋友说,读《平凡的世界》最深的感悟,不是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感慨,也不是对事业奋斗的羡慕和感同身受,而是读着读着,他终于发现自己平凡的一生,其实也该以“平凡的心境”来过。

这种“平凡的心境”,不是对生活的妥协,不是对命运的无作为,而是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

“我知道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历经波折,但我接受它”。书中看到的人生百态,不过是将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出来,而我们,其实也正是这纷纷扰扰中的一个。

当然,朋友读的书肯定不止这一本,但我想,无论他是只读了这一本还是看过了许多本,疫情过去之后,收获良多的肯定是像他这种愿意去读书的人。

2.在阅读中去浮躁得安心

毛姆说过:阅读,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当我们想要暂时逃离这个纷乱的世界时,当我们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内心时,我们需要在阅读中寻求平静。

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无限的压力和随之而来的浮躁心气。不知如何排遣的人,可能会越来越浮躁,甚至焦虑,而有一种去浮躁破焦虑的方法,却人人都可以尝试,那就是阅读。

前面说到疫情促使一些人的改变,但也有人在奸诈凶残的病毒面前、在人人忧心焦虑的氛围之下,仍然“一成不变”。

在武汉封城,方舱医院不断建起不断与病毒做斗争的时候,网上流出了这样一张照片:

在排满了临时病床的方舱医院内,有的人在睡觉,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在玩手机,而那个身穿蓝色上衣躺在床上手捧着书的青年,却格外显眼。

他的眼里看不到恐惧,看不到不知所措,他的眼里只有他手上的书、书中的文字、文字间的能量。

这个青年,就是被网友们称为“清流哥”的那个留美博士后。这个春节原本是要回国与家人过年的,却意外发现自己感染上的新型肺炎,便被收入了方舱医院中进行隔离、治疗。

疫情期间,可能很多人,都是谈病毒色变,没有感染的人整天忧心忡忡,被感染的人也大多满是失落。

可就在这种人人自危人人焦虑的氛围之下,仍然有人在坚持着手捧着书,与书本对话与自己对话,用不慌不忙不畏不惧的心态,“一成不变”地生活。

这其实也是对病患的一种对抗,因为他们知道,书中未必有黄金屋、颜如玉,却有无数种能让你忘记外界,去浮躁得心安的方法。而心态对于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也许就像网友说的那样,他看的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心态。

我们终将会发现,静下心去阅读的过程,原来就是一个去除浮躁和不安的过程,而这种心态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在阅读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我常常跟人说,如果你不知道做什么那就是学习,如果你不知道学什么那就去看书。我们总能在阅读的沉静时光里找到真正的自己。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诗人黑塞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他还说:“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而在这个世界上,对自我的追寻和极致渴望,除了黑塞,我能想到的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活下去的理由》的作者马特海格。因为他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知道寻找自我是一个多么艰难,又多么需要坚守的过程。

并且毫无疑问,马特海格选择了阅读这个方法,来寻求自我,找到平衡。

我们都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也会有不同的阅读目的。有的人是想在书本中学到成长进步的知识,有的人是想在书本中到掌握赖以生存的技能,有的人是想在书本中悟到人生命运的意义……

但是,无论你的阅读带着什么样的目的,你的每一次阅读其实都是一次与内心的交流,而有少数人则可以在一次次的内心对话与交流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包括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也许正如张德芬老师在她的一本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中,说到的那样:“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张德芬老师认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我们内心投射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在阅读中不断找到自我,或许每次都有新的自我,也或许我们的内心始终如一。

这个过程,应当是最沉静最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