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林党运动为何会失败,因为缺少一块能够让文艺复兴的土壤

明朝东林党运动为何会失败,因为缺少一块能够让文艺复兴的土壤

对于明朝的最终灭亡到底是应该东林党背锅还是宦官当道背锅,这点世人一直都有争议,且争论不休,与其说谁该背锅,倒不如说明朝的灭亡到底谁的责任更大一些比较合适,我们这一代对东林党的认识首先是从教科书上了解的,一系列书记讲述的全部都是东林党高风亮节不为阉党恶势力所动的事情。《明儒学案》中还提到,“东林党”是其他小人强加的,东林人士并不愿意接受。

后来因为有了电视剧的描述,不少之前所谓的阉党也有洗白的痕迹,导致现下不少年轻人并不太懂东林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本文就此浅谈一下东林党与明朝兴衰的关联。看看东林党是否真正的对明朝延缓灭亡起到了作用。

在欧洲也同样有一场非常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这次运动对欧洲进行了思想启蒙,表达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最新诉求,也为之后欧洲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是相对于欧洲的胜利来说,我国明朝的东林运动为何最后却走向了失败呢?

东林党背景

在明朝的中期,政治已经不复开国皇帝之后的那几位励精图治,政治上逐渐显示出来败坏的情景,苛政猛于虎,朝廷压榨官员剥削导致农民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好在明神宗有个好老师,张居正于万历元年开始进行各项改革,在税务,官员、军事等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吴应箕在《东林始末》中称:“予追溯东林所自始,而本之于争夺情,以其为气节之倡也。”他就认为东林运动开始于张居正的夺情之争。

然张居正并非仙人,利国利民的政策出多了就有些功高震主的意思来,明神宗明面上不说但是心里已经暗暗的给老师记上一笔,等到张居正身死之后,明神宗就跟苏大强一样的作起妖来。排除异己所有跟老师有关的人员一律边儿去,老师生前制定的政策也都全部废除,不仅如此,明神宗还任性的重用功臣、宦官,所有行径都跟老师生前约束他的反着来,如此情况下,明朝政治再次衰败,军事力量直线下降,财政空虚国力不旺,此时不用外人攻击,明朝自己就已经欢快的往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了。



兴起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虽单列“东林学案”而不归之于王学门下,但仍是把 东林学派一认作是王学右派的路子,系针贬王学末流而起。也有一些人把东林学派归入王学修正之类的路子。

万历八年顾宪成进入官场,但是因为参与了皇太子事件引起了皇帝的猜疑,不但如此,顾宪成还在日后恰巧戳了皇帝的肺管子,皇上不待见什么人,他就为内阁大学士举荐啥样的人,搞得明神宗气的都想拔这老头的胡子了,触怒龙威的结局就是顾宪成被削官职返乡养老。

返乡后的顾宪成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以东林书院为起点开始讲学,内容包括党政以及社会现实问题。逐渐的东林书院从现实书院变成了一个精神支柱,不仅民间有志之士向往,连朝廷中不少官员也与之遥相应和,东林书院虽处江湖路远,但影响力依旧存在于庙堂之上,学术团体逐渐向政治派别演变——东林书院变成了东林党。

东林党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还在国家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革,而且很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功,但是也正是他们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导致东林党与其他党派人士在利益上起了冲突。

党争事件

《高子遗书》中高攀龙说:“天地间需才为急!知之甚难。君子经世,原以斯人为徒,望兄所在,精察人品为要”。东林人虽然大多都是有才之士,但是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学者,没有亲自实践的能力,他们也渴望这样的人才。

东林党虽说在后期被人褒贬不一,但是在明神宗、明光宗、以及明熹宗三朝时期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明代向来祖训立嫡立长,明神宗长子朱常洛母妃不如朱常洵的母妃万氏受宠,所以明神宗就想尽一切办法意欲改了老祖宗的规矩,但是因为东林党的“顽固不化”最终明神宗没有得偿所愿,朱常洛依旧住进了东宫,此为东林党争大事之一。

太子住进东宫并不代表他能平安坐上皇位,一日东宫外有一男子手持凶器冲进皇太子所居之所,直到廊下才被拦住,事后经查是万贵妃下的手,但是因为有老皇帝偏宠,万贵妃依旧被重重的拿起轻轻的放下,处死了个把小太监了事,但是东林党却折损了一员大将——主张严查到底匡扶国本的王之寀被削职为民。


小太子朱常洛在东林党尊老祖宗规矩的护持之下,终于登上了皇位,然而即便是荣登九五依旧没摆脱郑贵妃的手掌心,连枕边人都是郑贵妃的细作,不仅如此更是因为红丸案一命呜呼,皇位险些外落他人。朱由校继位之后,郑贵妃放在先皇身边的李选侍妄图以皇长子年幼,宜由李选侍以太后身分垂帘听政的理由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在东林党的坚持之下,朱由校终于拜托了郑贵妃的掌控,在万历四十八年正式登基,东林党影响力也在此时达到了极点。

衰败

东林党影响的登峰造极直接触动了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开始了反东林党的举动,他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的档案资料,打击东林党,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最终东林书院被毁,东林党不少人遭到而来打击,东林七君子更是直接被杀。直到崇祯帝继位魏忠贤身死之后,东林党才得以喘息,崇祯二年东林书院被修复。

也有人说东林运动属于我国市民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有着资产阶级萌芽的性质。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全面,也没有确切的理论证实。因为我国明末是否有着市民阶级与市民意识本来就没有确切的说法,思想启蒙也只是从欧洲史中借来的概念,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不同,明末我国的性质导致东林运动并不可能像欧洲的文艺复兴那样取得胜利。



反思

1、东林党按照当时的想法一致在影响着天下言论,上至皇权下至百姓,但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斗争终究影响了明朝的国之根本,各派党争影响恶劣,可以说是加速了明代的灭亡。

2、从现实世界上看东林人士注重提学术思想上的道德传统, 注重道德伦理上的严格标准和绝对权威, 在善恶、是非、君子小人之间, 二元对立,决不含糊, 并进而依此标准, 来梳理现实世界, 即所谓的道德济世。高攀龙说:“圣学所以开物成份, 只是非二字而己。所以东林人士重新提出是非道德, 虽仍未走出理学的传统,但也明确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先声。

3、但是东林党人的经世观念,只是一种道德约束,说白了就是不切实际,他们把道德作为救世的唯一依据和手段, 在他们看来, 只有也只要通过道德净化, 积弊即可除, 天下即可安。这种出自于自发的道德约束根本无法用来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这种做法, 明显带有道德主义倾向和伦理英雄主义的色彩, 从中也可看出他们对人生目的的理想化态度。在体制意义上而言, 他们的做法, 要比张居正等人的改革倒退了一大步,这种宗教式的道德经世,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失败是必不可免的。

4、之前说的先天不足首先要说的就是人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高风亮节的,即便是真正的高风亮节也不可能一世如此,尚不说别的,就是明末清初之际,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先生就没有做到所谓高风亮节,在没有什么生命危险的阉党逼迫时,钱谦益确实表现出了东林党的骨气,然等着清军入关的时候,妻子柳如是劝他投河自尽保存气节的时候,钱谦益表示河水太凉不能下,最终一仆侍了二主,在满清朝廷中做了礼部侍郎这样掌管天下仁智礼仪信的部门,不可谓是一种讽刺。

总之,思想治国固然是好,大家凭自觉性,然人性既是如此摇摆不定,东林党曾经的辉煌也只能说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在明朝政治时事有思想问题的时候还算有用,但国之根本已经腐朽的时候,东林党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参考文献:《明儒学案》、《东林始末》、《高子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