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地球,保护环境

世界地球日 轨道人在行动


今天是4月22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天也是成都轨道交通在建421个工点、163个车站全面加速成网抓建设、决战决胜促生产的“每一天”。在筑梦轨道城市的路上,我们的轨道人,是如何从身边做起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施工生产,如何从小处着眼把绿意和生机铺满工地,如何落实“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呢?


从“最爱开车”到“最爱坐地铁”


2019年,成都轨道交通年累计客运量约14亿乘次,日均客运量383.41万乘次,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过50%,通车总里程达到341公里,跻身全国第六。2020年底,成都轨道交通力争5条线路建成通车,地铁运营里程达515公里;确保第四期建设规划8个项目开工建设,建设体量仍位居全国前列。目前,第三期建设规划续建项目6号线一二期、6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一二期正大干快上;第四期建设规划的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19号线二期、17号线二期、18号线三期五个项目建设也正奋勇争先。

过去的成绩令人欣喜,不远的未来值得期待!轨道人有信心,有一天,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从“最爱开车”,变得“最爱坐地铁”。

“绿色施工” 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


“作为一名轨道人,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见证者,我们有责任站得高一些,再高一些,不管施工生产多忙,也不能忘记关心民生福祉,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也不能忘记关注城市发展,要致力于以建设公园城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契机,深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成都轨道集团及其下属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在加速成网过程中,始终秉持“永临结合、先下后上、分区推进、绿色施工”的现场施工理念,在各项目建设过程中扎实有效推行绿色施工、分区施工、标准化施工,推进在建工地节能减排,因地制宜落实各项绿色施工举措,打造绿色工地,进一步加大成都轨道建设工地扬尘、污水、噪音等专项治理力度。施工中,以低碳、环保、节能、降耗为施工目标,大力推进绿色环保施工进程,严格制定施工现场除尘降噪、现场绿化、渣土运输、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绿色环保施工理念,致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防霾降尘 打造环保工地统一标准


通过不断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裸土覆盖、洒水降尘等工作管控力度,采用高压立体冲洗设备,有效保障了渣车干净出场;设置移动式水雾炮机,提高降尘覆盖范围,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围挡喷淋全部开启,现场裸土覆盖到位。同时,在出入口、冲洗台及较高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建立覆盖扬尘治理工作监控平台,搭建扬尘在线监测“双控”体制,确保施工现场防尘治理全面达标。


节能减排 打造绿色工地


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因地制宜设置排水坡及集水坑;设置三级沉淀池,定期清理池底淤泥;创新设置自动喷淋养护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湿度感应的上限和下限,可实现自动控制喷淋养护功能。通过设置“空气能热水器”,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热量转换来加热水温,可部分替代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减少电热水器漏电风险和燃气热水器废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


盾构渣土 无害化处置


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对盾构渣土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盾构渣土处置进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通过建立盾构渣土管理体系,加强了对渣土的使用和排放管理;加强专业化盾构渣土运输、处置管理,选用专用渣土场使盾构渣土达到无害化标准;同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对盾构渣土无害化处置进行全程监督,做好日常影像记录。


透明围挡 打造文明工地


全天候透明化的窗口模式,让市民不仅随时可以看到围挡内的施工情况、环保装置投入情况、裸土覆盖情况、喷淋使用情况等,同时还能够对工程的现场推进情况、安全文明施工情况等有更加直观和清晰的了解,施工作业“不怕查”。成都轨道交通诚邀市民朋友对施工状况进行全程监督,帮助地铁工地更好的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促使标准化施工更上一层楼,保护城市环境。

2019年,成都轨道建设项目共有4个工地获评“四川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2个工地通过“四川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初评,2个工地获评“成都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工地”,24个工地通过“成都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初评。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


以小手牵大手,以小事谋大局,在成都轨道交通决战决胜500公里的攻坚之年,在成都市住建局的统筹支持下,成都轨道集团及其下属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将致力于持续提升轨道交通绿色施工水平,多管齐下扎实推进地铁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施工、绿色施工,在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效精品地铁工程的同时,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大局。建地铁就是建城市,让我们一起为了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吧。


—— end ——

转自: 成都轨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