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高峰会议:还记得被“翻译并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吗

看《清平乐》大家有没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范仲淹、欧阳修、晏殊、张先、富弼、苏舜钦、王安石、苏轼...这些名字可都是出现在我们初高中的课本中的啊,相信大家一定对上学时“翻译并背诵全文”记忆深刻吧!所以《清平乐》中的士大夫们也被网友戏称为“背诵天团”!



那么让人又爱又恨的宋朝,是怎样成为背诵默写天团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在宋朝出道的呢?

宋朝时期,人们试图重新恢复先秦时期的礼乐文明制度,在宋太祖赵匡胤继位之后,就开始尊崇儒学祭祀孔子。此后的历朝皇帝也都特别重视礼乐制度的建设了。整个宋朝社会,都营造出一种尊崇文化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士大夫们的文化素养也逐渐成长起来。


对于宋朝建国以来在官僚特权、行政体制等方面积累下来的弊端,宋仁宗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改革意愿,经过庆历新政的演练磨合,仁宗与改革派之间最终达成了更深刻的信任与默契,在仁宗晚年,改革派重返朝廷,各项改革措施稳健推行。


对于列祖列宗以来所形成的宽容的政治风气,仁宗身体力行,他尊重士大夫,容忍并鼓励批评,在仁宗的朝堂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政见和争论的声音,对于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官员们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最终得到更加符合国家利益的决定。



宋仁宗不是一个英明果断、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在他的治理下,宋朝也称得上国泰民安,百姓富足了。文艺作品当然有演绎的成分,但是《清平乐》极大地还原了北宋仁宗朝的清平盛世,让我们一睹当时的朝堂变革、文人风骨和市井风情。其中剧中最吸引人就是士大夫们的精彩辩论了。

可以说,宋代的士大夫才是宋朝辉煌文化成就的主要创造者!再加上宋朝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足,思想自由化,没有那些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和禁锢的思想刑法,所以在文化上自然充满着勃勃生机。渐渐得宋代文化有了多元性和包容性,最终形成了儒释道(儒教、释教、道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宋朝词的普及,与宋朝社会的休闲生活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就是宋词在宋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所以宋词很快就风靡一时。例如在《清平乐》中状元就一步之遥的欧阳修,当以为他要高中时,他写过的词立刻流传开,就连艳词也纷纷拿来抄写背诵。也正因如此,较高的传唱度得以让宋词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其中许多词作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另外,宋朝的科举制度也使得大量的平民士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听起来有点像我们今天的高考。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一方面帮助赵家王朝统治者重建皇权崇高的地址,另一方面又发展出大量的具有人格特色的文化。

例如《清平乐》中的“宰相词人”:晏殊。一生顺遂被皇帝器重,能做到一生仗义直言、忠心为主,又提拔人才、大兴教育,同时还能在官场上保全自身、进退有度,可见其智慧之高,不愧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这样的人生该是多少人羡慕的吧!



在这样实力强大的背景下,背诵默写天团想不出道都很难!宋朝代简直就是文人墨客的高光时刻啊!

也难怪90后纷纷吐槽:如果早有这样精彩的作品,当年的背诵也不会那么难了~

看完《清平乐》,谁才是你心中“大宋文人天团”的C位呢?现在你还能背出他们的代表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