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定要被小心翼翼地呵护吗,回忆不一样的高三生活

记得升入高三的时候,为了备考从学校集体宿舍搬了出来,专门租了一间由一个小学仓库改装的房间,一个大间中间加个隔板,两户一块儿住,隔壁倒水的声音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的,比宿舍稍微清净点,然后我妈会一周抽三四天来照顾我。



我们旁边还有一个小饭馆祖的集体宿舍,餐饮人员们凌晨下班后经常洗刷打闹一会儿再休息,然后我时常在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听到妈妈跟她们大声吵架,说她们声音太大,吵到我休息了,其实我真的没有听到洗刷打闹的声音,反倒是被我妈的大嗓门吵醒了,几次三番,倍感无奈。


妈妈回家留我自己住的时候,对我来说最是煎熬,有的时候在想,还不如跟同学们一起住集体宿舍踏实,因为我胆子特别小,怕黑,怕鬼,还怕打雷,尤其是赶上雷雨天,感觉房子快要被劈成两半了,就用被子蒙着头捂着耳朵整宿睡不着。


夏天半夜还会经常听到猫叫,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非常渗人的嗷嗷的叫唤声,吓得晚上背的书基本全都忘光了,屏气凝神小心翼翼的盯着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生怕冒出个鬼来,第二天又是顶着个熊猫眼和昏昏沉沉的脑袋去上课,一整天都非常想用“头悬梁锥自股”来提醒自己不要犯困。



这个小房间特别要命的一点是厕所在外面,需要穿过一个特别长的漆黑没有灯的胡同,夏天吃了桃子又喝了凉白开,半夜三更闹肚子的时候,真恨自己是个高三党啊,窝在这儿个破地儿受洋罪,我不怕背书,做题,啃堆积如山的资料,就怕半夜起来去厕所,每每纠结得要命。



然后冬天呢,每一块儿砖、每一片瓦和每一寸墙都被冻透了,中午裹着从头到脚一身炒菜的油烟味背完书钻到冰冷的被窝,刚刚暖和会儿就要起床去上课了,晚上守着个煤球炉,既要做饭、复习功课还要半夜起来换煤球,然后纠结着再钻进冰凉的被窝,早上在冷空气中起床哆嗦着去上课,整个冬天复习了啥真没记住,但是那种“冷”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终于熬到春暖花开,高考临近了,高考前一天紧张得整宿睡不着,然后被我妈骂了一晚上,我不理解她为啥一有事儿就老是骂我,这时候不是应该安抚考生心情吗,考试第一科是语文,虽然一宿没睡但没想到超常发挥,那年省内作文跑题的不少,语文及格的更是寥寥,靠语文提了分,迈入了大学的校门,终于结束了战战兢兢,但是也自由的高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