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并未灭掉所有国家


人们印象中,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整齐划一。可是,事实上,一些先秦封建时代的小国,在秦朝并没有被灭绝,而是继续苟延残喘。

顾炎武最早提出,“古封建之国,其未尽灭于秦始皇者”,他首先引用了《卫世家》,指出卫国在秦始皇时期并未灭亡,而是亡于秦二世元年。此外,还有越族的东海王摇、闽越王无诸之类,以及西南地区楚国苗裔所建的滇国,也是没有被灭国的。因此,秦始皇扫灭封建之说,也只是“举其大势然耳”。

查《史记·卫康叔世家》:“(卫)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看来,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卫国仍然存在,只是到了秦二世的时候,才被灭亡。所以,卫国在秦朝统治之下还存在了12年。

除了卫国以外,魏国的安陵君在秦朝也仍然存在,徐少华考证安陵君和卫君角一样,也是苟延残喘到了秦二世元年,因各地反秦之兵蜂起,为防不测,才将这些小君绝祀为民。

除了卫君、安陵君,越国的后裔也没有灭亡,只是被降级了而已。查《史记·东越列传》:“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这些古越国的诸侯苗裔并没有被彻底消灭,秦朝对他们的政策是,仍由他们担任“君”,只是不许他们称王而已。

秦朝也将边远越人的君长封为县“令”,但其在自己的小共同体中仍然具有“君”的身份。例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灭秦战争中的吴芮,身份是“鄱君”,并且能率领百越的武力帮助楚人反秦,因此有功被项羽封王。《集解》指出,吴芮在秦代是鄱令,同时也是鄱君。秦朝显然给予这位越人君长郡县制下“令”的身份与外衣,但他实际上仍然是鄱地越人之君,因此能率领鄱地百越参与反秦之战。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曾经“东见仓海君”,得到刺杀秦始皇的力士。《集解》引如淳曰:“秦郡县无仓海,或曰东夷君长”。由此可见,除了诸越之外,东夷文化地区在秦代也仍保留着自己的“君长”。在秦律中,这些小君长被称为“真臣邦君公”或“臣邦真戎君长”(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就记载,秦惠王占领巴中,当地有“蛮夷君长”,“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到汉初仍然“依秦时故事”。可见在西南的巴地,即使在秦朝,也是由“蛮夷君长”参与治理的,这些人的身份应该也属于秦律中的“真臣邦君公”。

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记载,秦代就设有一种职务名为“典属国”,专门负责“掌蛮夷降者”。云梦秦简中就有关于“属邦”的律条,秦代兵器上也有“属邦”铭文(《睡虎地秦墓竹简》)。由此可见,秦代还存在着“属邦(国)”的制度,并且设立了专门官员对属国进行管理。那些还没有被秦朝彻底消灭的小君,可能正是以“属邦”的身份得到管理和承认。

由此可见,在“大一统”秦帝国脚下,还匍匐生存着一些封建小邦,秦始皇并未消灭掉封建时代的所有残余。秦的统一战争,实际上是针对东方六国而言的。只要灭了六国,天下统一即告完成,至于剩下的那些小蚂蚁,秦朝似乎并不太在乎。

看秦朝自我歌功颂德的刻石铭文,就可以发现,其批评的对象仅限于东方六国。如秦始皇三十七年会稽刻石:“六国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二十九年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烹灭强暴,拯救黔首”。二十八年琅邪刻石:“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在秦朝的政治宣传中,因为六国残暴,百姓痛苦。所以,秦朝消灭了六国暴君,终于完成了“拯救黔首”的事业。秦朝的合法性就建立在消灭“六国暴君”的基础之上。至于那些封建时代剩下的残渣余孽,则根本不必放在眼里。让它们继续延续原有的封君身份,守其祭祀,也可以彰显皇帝存亡继绝的慈爱形象。

(作者系大学教师、历史学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竞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