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爱人没有说谎?这三个技巧让你成为读心专家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判断爱人是否说谎,我们说在两性关系当中,关系是否稳固,只取决于彼此的信任程度和匹配程度,信任度越高,关系就会越长久;匹配度越高,两个人的关系就会越亲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谎言,在亲密关系当中,谎言往往是来源于对方的自私,而谎言也是导致关系决裂的重要因素,它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个人的可信程度,有关研究谎言的一个机构就做了一个实验,拿一万个人去做识别谎言的实验,结果显示,只有25个人能够依靠肢体语言或者微表情去判断对方是否说谎,而大多数人只能凭借两个人过去的经验来去寻找出异常的行为,通过这异常行为来去判断对方是否撒谎。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看过美剧《别对我说谎》或者港剧《读心专家》,那么这些剧中的男主角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肢体语言或者微表情,以及一些异常的行为来去判断对方是否撒谎。那么真正的FBI他们是怎么去对犯人进行测谎的呢?我们说一下FBI往往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去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而在这个谈话的过程当中,他们会运用非常非常多的技巧,比如说试探、开放式的问题、出其不意的提问等等。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三个测谎小技巧:

第一个技巧就是开放式的提问。在撒谎初期的阶段,撒谎者是没有办法去处理好谎言的一些细节的,那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就能够捕获到更多细节,比如说对话当中的一些漏洞,那么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不要给对方是非选择题。因为整个谎言当中漏洞,往往要比单纯的事或者不是更容易被识别。

比如说当你怀疑你的爱人,今天晚上是不是去见其他异性的时候,你不要去直接问:“哎,你是不是去和别的男人见面了”,而是换一种开放式的提问,比如说:“你晚上都在干嘛呀?”当对方说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再继续问下去:“几个人去的呀,然后去玩了些什么呀”,玩的一些细节,如果对方在说谎,那么就必须继续编造故事,而在编造故事的时候,自己很容易暴露一些漏洞,这就是所谓的一个谎言要用千百个谎言来去圆。

第二个技巧叫使用倒叙。一个事件的整个经过,如果是真实发生的,那么在描述整个事件的时候,记忆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如果是编造的谎言,那么记忆是相对模糊的,但是如果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去描述整个事件过程的话,那么谎言的记忆就更加模糊,当对方费劲脑力倒叙的时候就会漏洞百出,甚至会表现出非常非常的不自然。

因为同一时间段大脑的内容容量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同时去做几件事情,比如你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你的注意力都在电话的内容上面,开车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话就会容易出现车祸,所以在使用倒叙的时候,就是在增加大脑占用的内存,不但要记住刚才编造的谎言,还要不能让顺序错了,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撒谎者增加负荷。

第三个技巧是挑战对方的底线。说谎者认为谎言没有任何破绽的时候,往往会不停的去说,一旦发现你不相信的时候,就会陷入到沉默当中,沉默的过程中大脑会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圆谎话,如何继续编造故事。这对对方再次去圆谎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发出挑战,我们可以去尝试挑战一下对方的底线,比如为什么我该相信你?不管对方怎么解释,我们始终保持这样的一个态度,你的回答还没有办法让我完全去相信你。这个时候,你可以再去询问一些细节,再去寻找漏洞。

那第四个部分是关注细节部分。真实发生的事件,它的记忆是非常非常清晰的,所有部分都会有细节,而谎言只是一个故事大纲,而故事本身的细节是没有的,需要临场去编造,比如说:当说谎者称自己在家并没有出去,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去了解细节部分,就可以去问对方在家里面做了些什么呀,写作写的是什么内容啊,那内容在哪里呀?当问题问的越来越细的时候对方就会紧张。因为对于说谎者而言,需要去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己一个不留神就可能漏洞百出,而对方越紧张越不自然时,那说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第五个部分收集更多破绽。一个谎言被拆穿了才叫谎言,而对于说谎者本身能否成功欺骗的对方,完全是取决于对方是否愿意相信自己,所以在你发现了一个破绽的时候,不要急于去拆穿,而是要继续收集更多的破绽,因为有些人在露出破绽的时候,会选择沉默或者死不承认,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没有任何机会再去识破谎言了,但如果你先假装去相信对方,然后再去了解更多的信息,这个时候说谎者就更容易去暴露更多的漏洞。

其实识别谎言其实不难,非常简单,但是当你识破谎言之后,你该如何去面对你的爱人?应该如何做出抉择,这是非常难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小伙伴们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