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為何拒絕受封徵夷大將軍、開設幕府?

官馨思


織田信長並沒有拒絕受封徵夷大將軍和開設幕府,因為他壓根就沒來得及拒絕或者接受,就喪命本能寺了。

不過,在室町幕府滅亡之後,織田信長的確有很多機會可以開設幕府,為什麼他沒這麼做呢?

其一,室町時代日本人的認知是“只有足利氏才可以出任徵夷大將軍”

這個觀點大家可能覺得比較新鮮,不過國內有個以此觀點衍生出來的謬論大家一定熟悉,就是“只有源氏、平氏才可以出任徵夷大將軍”。

當然,後者是以訛傳訛,前者是事實。

既然大家的固有認知如此,織田信長沒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擔任徵夷大將軍。在流放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以後,織田信長一方面將足利義昭的兒子帶走,說會擁戴足利義昭之子成為下一任幕府將軍,另一方面也沒有向朝廷請旨罷免足利義昭的將軍之職。

也就是說,雖然日本的政權從室町幕府轉移到了織田家的手上,但是當時足利義昭仍然是徵夷大將軍、武家棟樑。

在足利義昭被流放以後,織田信長曾想與足利義昭和解,讓足利義昭返回京都重新恢復幕府的統治。不過足利義昭不知死活地要求織田信長給他遞交人質,引起信長的不滿,此事方才不了了之。

其二,織田信長沒有必要非得出任徵夷大將軍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還有一個非常新鮮的觀點是大家不知道的,這就是天正三年朝廷給織田信長的“陣宣下”。

天正三年七月三日,朝廷表達了想給織田信長加官進爵的意思,但是織田信長卻拒絕了。這並非是真的拒絕,而是在歷史上重複過無數遍的“謙讓”行為。

朝廷隨後在十一月四日正式下旨,織田信長敘任從三位權大納言、兼任右近衛大將,下賜開設“陣儀”的許可,織田信長欣然接受。

此時的織田信長官職和位階都要比幕府將軍足利氏要高,區別就是沒有出任徵夷大將軍而已。實際上,徵夷大將軍在日本的官職系統裡並不算是什麼顯赫的官職,朝廷真正顯赫的官職是關白、太政大臣這些大多數由公家出任的官職。織田信長出任的“右近衛大將”,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徵夷大將軍”的替代品,並且右近衛大將的地位本身就不輸給徵夷大將軍。

而開設“陣儀”,指的其實就是開幕,朝廷給了織田信長開設“幕府”的許可,也就是建立武家政權,“幕府”只是武家政權的一個代稱罷了,又不是非得用這個詞。

所以,織田信長建立的安土政權實質上就是一個沒有冠名“徵夷大將軍”和“幕府”名稱的武家政權。


指尖看日本


織田信長時代,擔負公武之間居中聯絡的武家傳奏一職的勸修寺晴豐(1544—1602),曾向織田信長傳達天皇希望其能接任徵夷大將軍一職開設幕府的要求,而獲知此事的織田信長卻對勸修寺晴豐避而不見。

據勸修寺晴豐的親筆日記《晴豐公記》記載:天皇實際上給了織田信長三個選擇,即從太政大臣、關白、徵夷大將軍三者中選擇一個名分而成為所謂“天下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通常認為的當時根據鎌倉幕府以來的慣例只有源氏才有資格擔任徵夷大將軍而織田信長不管是以藤原氏後裔還是平氏後裔自居都達不到這一條件的這個原因應該不成立;

朝廷確實考慮讓織田信長做幕府將軍,但事情沒有準備好之前本能寺之變就發生了這個原因應該同樣不成立。

(天下布武朱印)

(天下布武金印)
比較大概率的可能是,織田信長想開創新的政治格局,朝廷雖有意向讓織田信長做將軍,但信長實際上是通過避而不見朝廷和自己之間的聯絡人的方式間接拒絕了。

事實上,織田信長是完全以顛覆者的身份進入京都(今日本京都府廳)的,信長曾經被上杉謙信稱為流放將軍(足利義昭)的大惡人,這充分說明他不打算遵守原有的公武關係的習慣法,包括拒絕依從幕府政治制度。

更為嚴重的是,織田信長甚至對天皇制度的存廢也有自己的打算。

(織田信長家徽,被稱為“五瓣木瓜紋”或者“織田木瓜紋”)

織田信長執政的時間如果再長一點的話,天皇制度能不能萬世一系下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因而,本能寺之變的肇事者明智光秀背後,恐怕有公家的身影。

對天皇和公卿而言,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遇難,絕對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這也就是朝廷後來非常迅速就授予明智光秀徵夷大將軍名號的原因。


談古論金


在我個人看來:織田信長可謂是日本史上最為奇葩的人物(沒有之一)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時代尾張國領主織田信秀的嫡長子,當時日本各領主之間混戰不休,作為未來的繼承人各家領主的嫡長子都得到精心培養,務必文武雙全文韜武略。然而幼年的織田信長從不循規蹈矩,他絲毫沒有把任何禮儀舉止放在心上,對於讀書之類的功課更是不屑一顧,經常遊手好閒,四處尋釁滋事,上樹下河,打架鬥毆。因此他得了一個“尾張的大傻瓜”榮譽稱號,他甚至在父親的葬禮上姍姍來遲並舉止粗魯。

誰知這位尾張的大傻瓜剛一接任領主之位就平定了織田家族內部的反叛勢力並和自己的岳父齋藤道三在正德寺會晤。有人可能覺得見個老丈人有啥了不起?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位老丈人是何等狠角色:齋藤道三綽號“蝮蛇”,是個當時人人談之色變的狠角色。據說他在送女兒濃姬嫁給織田信長時送給濃姬一把匕首說道:“若信長當真如傳言一般是個傻瓜,就以此匕首殺之奪取尾張。”誰知濃姬答覆道:“也許有一天這把匕首會插入父親大人的胸膛。”道三不怒反喜道:“不愧是我蝮蛇的女兒。”由此可見此人何其陰狠毒辣。織田信長在正式會晤前衣冠不整赤裸上身面見道三的使者,道三對信長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就是一個傻子。可到了正式會晤時信長率領一支用當時最先進的火槍武裝到牙齒的軍隊身著禮服正裝前來拜見岳父大人,言談舉止異常犀利,最終道三嘆服道:“有朝一日我的兒子會為信長牽馬執鞭。”

除了愛穿奇裝異服和在老丈人面前的奇葩表現外,信長還是最早和西洋通商的日本領主,也是最早認識到火槍的價值的日本領主,還是最早接受西洋傳教士的日本領主,甚至有人猜測信長要用天主教信仰取代日本傳統的佛教。這一切都說明信長就是一個不安於現狀不遵守陳規舊制的狂放不羈之人。

在我個人看來:織田信長拒絕受封徵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其實就是要推翻當時日本的幕府制度,他所為之奮鬥的目標不是成為掌握天下大權的幕府將軍,而是把幕府制度連根拔除。甚至在信長的構思中日本那所謂萬世一系的天皇制度的存廢都是一個問題,我們不妨大膽推測:如果信長統一了日本也許日本的天皇制會在他手中終結,那麼之後的整個日本歷史都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