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研发工程师有出路吗?还是只能熬资历,熬技术?

这个问题是对机械行业,甚至是对整个理工科行业的最大的一个认知偏差。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主要来自两个原因:

A、从业者中无能的人以这个为借口,总以为自己的无能是因为自己的资历不够,或者是熬的时间不够长,给自己的无能找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

B、从业者中牛逼的人借以自谦,因为理工科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低调、含蓄、内敛”,很少有人高调的说自己牛逼的,有十分的能力,也就表现个五分就收住了,不像其它学科的从业者,做个五分能够吹出十二分来。

所以你们所听到的“机械行业需要熬资历,等到老了就值钱了,或者是越老越值钱”的屁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了,他们都是在有意或者无意的欺骗你,离他们远一点。

这个世界除了古董,没有什么东西或能力是因为时间的积累而变得有价值的,越老越没用才是真正的大概率事件。

你所谓的熬资历的目的就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值钱。

而事实的真相是能够让你变得值钱和有价值的无非是两个东西:

A、基于专业技术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B、掌握了行业从业的相关资源。

而能力和资源恰好需要时间来积累和沉淀而已,所以就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熬资历熬到够老就一定会有能力和资源。

其实真正的技术能力和资源不是靠熬资历熬出来的,而是靠规划、选择和努力拼出来的。

其实真正能够掌握核心竞争力和有价值资源的永远都是少数人,所以成功的也永远都是少数人。

而这少数人才是真的越老越吃香。



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认知,我们是需要建立的,那就是在打造个人专业技能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我们需要基于以下的认知出发:

真正的专业技术是具备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且这个核心竞争力是有市场价值的(划重点)。

没有市场价值的竞争力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例如在这个时代,你说你钉马掌钉得好,你觉得会有市场吗?去那里找那么多马掌来给你钉,所以你需要掌握那些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你才能实现能力的快速而方便的变现。

还有就是资源,资源也是可以变现的,但是资源的掌握更需要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能力,一般具备足够资源的人,他们不需要通过资源去变现,他们往往是自己创造平台来做资源整合,然后基于平台去赚钱。

所以我们在打造职场竞争力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了,能力变现的思维基本上还是打工仔思维,是需要有平台来为你的能力买单的,你需要机会。

而资源的整合会更好一些,那是自己创造一个平台,是一种创业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老板思维,这样的思维可以赚到大钱,当然压力也会更大,这都是成正比的。

为什么很多入职初期的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没有任何的规划和预期呢?其实这很大程度归结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确实,没有建立良好的学校到企业之间的对接,没有建立一个培养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渡机制,这是一个很大的“恶”。

并将这个培养成本全部转接给了企业去承担,其实企业的培养机制也是存在缺陷和弊端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培养人才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很多人也在这样的折磨过程变得没有了目标和方向。

就机械行业而言,我接下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而机械从业者们也需要从以下这个四个维度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资源优势。

1、企业的培训机制存在弊端

虽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进步到所谓的工业4.0时代,但是就机械工程师的培训机制而言,并没有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相应的提升,无论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还是新兴的民营企业,亦或者号称行业标杆的外资企业,新进工程师的培养机制还是更多的依赖于“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而没有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培训机制。

更甚至,如果“师傅”存心藏私的话,一个新人要想在这个行业独当一面,那可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甚至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至于那些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的说法,有时候就是一种扯淡,因为如果师傅不能把一些行业技术规则“倾囊相授”的话,单凭个人的努力,你可能只会经历这坑还比那坑深的际遇。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人们也经常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时间是无限的,但是属于你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本来就是师傅一句话的事情,如果靠你个人去摸索和经历,也许就是无尽的高山与苦海,也许你真得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到达“罗马”,但是可能到达之日也是退休之时了,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理工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陋习”,我们经常听说“文人相轻”这句话,其实在理工科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相互鄙视的问题,更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这就造成了在新人培训阶段的沟通阻塞和不畅,一方面是师傅不愿意教徒弟,故意藏私,另一方面是徒弟看不起师傅,觉得他们倚老卖老而做不到以“师礼”侍之,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总是“出不来”,而“老家伙”们总是退不了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我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非常的例外,我的师傅就对我非常好,不仅在技术上对我倾囊相授,在做人做事上也是诸多提点,让我对他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认识他十多年了,虽然早就不在一起工作了,但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我都会带上烟酒水果登门拜访,侍之以师礼,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所以,当你入职了机械这个行业之后,你需要考虑不是什么熬资历和时间,而是如何主动的出击,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从业者,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我们也许改变不了这种“老带新”的技术传承制度,至少暂时改变不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付出去利用这种制度,特别是在中国,我们是一个人情社会,只要把人做好了,其它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你懂的。

否则,你只能是看着别人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2、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

不记得是什么电影里的台词了——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其实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特别是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是需要用钱“喂”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只有通过大量的不同的工作项目才能综合的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认知,并在这些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技巧,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并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能理念,而任何专业项目的最终支撑就是金钱,所以我们可以说,你的机械设计能力来自于你花费的金钱的数量。

其实资历深的机械工程师并不一定就比年轻的机械工程师值钱,而是那些真正有项目经历的机械工程师比没有项目经历的工程师值钱,而年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你去更多的经历专业项目而已。如果没有专业项目的支撑,你就算在这个行业里面呆40年,也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更别说值钱了。

而机械专业项目从市场调研,到方案设计,到产品生产,到产品完善定型,再到产品上市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有时候一个大项目下来,几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而一个工程师从懵懂的青春少年到年富力强的中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而已,时间在带走岁月与容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能力的积淀,带来了我们可以依靠和凭借的知识与资本,这就是资历老的工程师值钱的底气所在。

如果你现在入职的公司,有大量的项目让你参与和主持,那请你好好珍惜,因为用公司的成本来成就个人的能力是千载难遇的机会,不用在项目的成败上有过多的担心,凡是都有成本,有时候失败也不过是企业的一种成本而已,但是这种失败对你的个人能力而言反而是某种意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你以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这份经历会带给你无尽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倾向于劝年轻人去一些创业型的小公司的原因,因为你有大量的机会去经历各种专业项目,你有大量试错的平台和项目去成就个人的能力与智慧。

就我个人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参与和主持设计的产品至少在50个以上,这个数量对于那些国有企里的设计工程师而言,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个数量,因为很多工程师主管的都是一些成熟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占据了市场上的大量份额,但是他们并不存在很大的设计和创新空间,这对于提升一个 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个人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没有项目经历,他们的可利用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

3、天赋决定了高度

其实我一直不想说这句话——这是一个需要天赋的职业,很多人对机械专业技术的处理能力确实是天生的,我带过很多新人,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出色,他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做出让人惊喜的创造性技术方案,特别是在一些专业问题的处理上,总是会让人有意外的收获,这让我很是刮目相看,但是有的人就非常的“愚笨”,至少在机械专业这个事情上,让我觉得难以认同,当然他们也许在别的事情上有过人之处,但是我确实看不到他们在这个行业发展的潜力。

还有就是接受能力,其实接受能力是双向的,既有师傅的正确引导与教诲,更要有徒弟的虚心学习和领悟,缺一不可,其实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虽然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但是如果天生就具有这方面的才能的话,会让你的职业生涯走出更多的捷径,因为没有人喜欢和“笨蛋”打交道,有时候和过于“蠢笨”的人交流是一种修养,因为你得有无尽的忍耐和温和才能满足他们的有效沟通,但是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

特别是当你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反正受损失的不是你,所以你可以很轻易的放弃与“蠢笨”之人的交流,这也就导致了年轻人无法快速的学习到行业经验和技术,从而导致看似遥遥无期的“出头之日”。

所以,在这里我也有一个建议,每一个入行的新人,都需要评估一下,自己在这个行业的悟性,这种悟性与智商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也许你只是不适合这个行业而已,那就尽早换一个行业,你永远值得更好的拥有。

在此之前,我对很多新人都是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很多觉得在这个行业有一定从业困难的新人,我都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努力就一定有希望,但是我内心深处并不认同这个答案,只是嘴上实在说不出打击他们的话来,因为每个年轻人都需要鼓励,我不能给他们脆弱的心灵上再泼一盆冷水,但是今天,我就我以前的言论道个歉,我想告诉那些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人年轻人,如果觉得设计很难,觉得绘图很难,觉得工艺很难,那就换个行业吧,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不要因为一棵歪脖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除了天赋,更需要有长年累月的坚持,才有可能做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也可以说这个行业积累期太长了,对于IT行业而言,可能是“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但是对于机械行业的人而言,那可就是“今年很残酷,明年很残酷,后年也很残酷,多年以后可能很美”,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经历这份等待。

4、平台决定了经历

一个工程师的价值来自于其职业经历,更多是我前面提到的项目经历,而不是职业生涯的长短,所以在你入职之初,一定要对入职平台有一个充分而深入的认识,你的就业平台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项目支撑,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试错成本,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其实很多老国企并不具备这样的支持资源,以为这些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对稳定的份额,他们的产品也相对成熟与稳定,在产品创新和研发项目上,会存在一定的滞后与保守,他们更多是对产品做一些优化升级,而不是不断的推出全新的产品,所以这些公司虽然具有丰厚的技术底蕴和积累,但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很大的助力,因为作为一个机械行业的士兵,你需要站在第一线,需要听到枪炮声,更需要自己端着枪去经历一些战争,打下属于自己的荣耀与天下。

其实在这个行业里,真正能成为技术大牛的,少之又少,因为真正的项目资源永远都垄断在少数人手里,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利用公司的成本去成就自己的个人能力,并利用这种个人能力的反制公司的用人制度,同时也利用这种个人能力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变现渠道与空间。你所要做的就是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在机械行业里面变得值钱,关键点并不是要等待几十年的职业资历,而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去经历更多的技术项目,这些经历才是你提升自我价值,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变现,那些依然活跃的资深工程师只是碰巧在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经历和把握而已,当然也许有的人是刻意而为,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是被动成就,但是年轻的你有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