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销售企业的存货成本计量——财务分析系列课程高阶篇之四


各位读者同学大家好,鲁老师今天跟大家讲一讲存货成本计量的方法。

疫情肆虐全球,口罩作为一个紧俏的医疗物资,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在过去一段时间,口罩的价格波动巨大,从疫情前的几毛钱,到疫情拐点来临前的6块钱(零售价,一次性医用口罩),到最近暴跌到一个0.9元(出厂价)。

说到这里,鲁老师要控诉一下,年初三,鲁老师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价格6元一个,N95口罩40元一个。

对!你没看错,零售渠道买到的N95口罩40元一个

鲁老师的朋友蔡哥就是做医疗物资生意的,近期口罩价格的波动,让他又是欢喜又是忧,而且由于进货价格在短期内波动巨大,还导致蔡哥跟合伙人就存货的成本和期间利润结算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发生了摩擦。

上周,蔡哥专门过来找鲁老师,跟鲁老师探讨口罩库存成本计量的问题。

蔡哥经营着一个医疗用品批发平台,生意不温不火,一直都还过得去。2020年1月初,蔡哥朋友湖北籍的小周找到他,说下来口罩生意可能比较好做,希望带资加入他这个平台,并且利用这个平台来做口罩的批发生意。双方约定,小周的公司投入资金40万,蔡哥投入20万,与库存的10万个一次性口罩库存作为这个口罩销售项目的资产进行经营。此口罩销售项目独立核算毛利,蔡哥抽取一定平台费用与扣除必要的费用之后,按一定比例双方对净利润进行分配,然后各自负担自己的完税义务。

听到这里,鲁老师心里想,这种短期行情确实要的就是短平快才能抓住,如果还拖时间去洽谈合伙融资方式,或者注册新公司去操作,恐怕筹办手续搞好,行情也结束了。

蔡哥给鲁老师列出了近2个月详细的经营过程如下:

1月1日,平台库存一次性医用口罩10万个,账目成本为0.2元/个

截止1月15日,共卖出口罩8万个,平均销售价格为0.8元/个

1月16日,向口罩厂采购30万个,采购成本0.5元/个

截止1月25日,共卖出口罩20万个,平均销售价格为1.5元/个

1月28日,向口罩厂采购45万个,采购成本1.5元/个

截止1月31日,共卖出口罩40万个,平均销售价格为2.2元/个

2月3日,向口罩厂采购40万个,采购成本1.8元/个

截止2月21日,共卖出口罩30万个,平均销售价格为2.8元/个

到2月29日项目结算日,库存口罩27万个

鲁老师问蔡哥,在此期间所有采购的口罩价格,是否含税?含什么税?是否包括运费?后续是否需要再次加工,比如加上包装以方便销售?

蔡哥回答,采购和销售价格都是未含增值税价格,供货方是一般纳税人,采购价格包括运费,1月28日和2月3日两笔采购,由于需要供货方赶紧发货因此没有加上外包装,需要到货后,自己再加一道外包装,当时他们找了10来个人,加班加点通宵干完的,包装材料和人工折合到每个口罩,需增加0.1元的成本。

因此,后两笔采购的价格核算成本时,需要调整。



知识点1: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 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 使存货到达目前场所和达到销售状态的成本+ 不可抵扣的税(小规模纳税人)

接着,鲁老师把整个经营过程列成一张表,如下所示:


又问蔡哥,那整个过程下来,你们双方对于存货成本计算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蔡哥说,对,鲁老师这个表很清楚,他们双方对于经营过程中产生的45.4万元的净现金流没有异议,产生异议的地方在于剩余的27万个口罩,应该核算多少成本合适?因为这个与他们后续进行利润分配有关系。

鲁老师笑了笑,拿过一张纸,写下了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

知识点2: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周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A. 先进先出法

指的是对先购入的货物先进行销售,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在物价持续上升时,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在本案中,用这种方法,库存的27万个口罩的成本是以最后一次的采购价格,即1.9元/个来核算成本,也就是说,最后库存的口罩价值为51.3万元。

B.移动加权平均法

每次进货后,需要加上原有库存进行以数量为权重的平均成本计算,发出货物的成本结转以平均成本确定。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客观,但是计算工作量较大。

在本案中,用这种方法,我们需要分步进行计算:

1月15日,库存的2万个口罩,每个成本为0.2元,结合1月16日采购的30万个,每个成本0.5元,其加权平均成本为(0.2*2+0.5*30)/(30+2)=0.48元/个

1月28日,采购的45万个口罩,每个成本为1.6元,结合库存12万个,每个成本0.48元,其加权平均成本为(0.48*12+1.6*45)/(12+45)=1.36元/个

2月3日,采购的40万个口罩,每个成本为1.9元,结合库存17万个,每个成本1.36元,其加权平均成本为(1.36*17+1.9*40)/(17+40)=1.74元/个

因此,最后库存的27万个口罩总价值为46.98万元。

C.周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指在一个完整的核算周期内(一般为一个月),实际计算每一笔存货采购的成本,加总以后再以数量为权重求平均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在本案中,用这种方法,连原有10万个的库存在内加上3次采购一共采购了125万个口罩,一共花了165万元,因此,每个口罩的成本为1.32元。最后库存的27万个口罩总价值为35.64万元。

D.个别计价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对每一个存货进行差别化识别对待,分别进行成本核算,适用于产品有明显个性区别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二手车、古董珠宝和名画等。这种方法更为注重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工作量较大。在本案中并不适用。

说到这里,蔡哥终于明白了,他们需要做的是去商量一下存货的计价方法。

读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一点会想,那到底这段时间的净利润要怎么去计算,跟不同的存货成本计量方法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们看上面的表,从净现金流的角度来看,不管什么样的存货计量方法,这个净现金流都是一样的。那么,如果考察净利润又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这样来看,期初的时候,双方带资60万元和10万个口罩开始经营;期末的时候,账面剩余现金105.4万元(60+45.4)和27万个口罩。这段时间的净利润,受到2个重要因素的影响:期初10万个口罩的成本结转,期末27万个口罩的成本计量问题。

我们知道,利润表为资产负债表的子表,通过净利润影响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而期初和期末的口罩成本计量则影响了期初和期末的资产,在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会计规则束缚下,不同的成本计量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净利润核算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阅读财务报表的时候,必须关注财务附注里面写明的成本计量方法,因为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计算出与其经营实质截然不同的净利润。

作为投资者,我们可是要细致地发现这样的区别,不要被数据误导哦。

细心的读者,不如你花点时间,计算一下上述三种方法下的净利润分别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