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这家发明了炒疙瘩的小面馆为啥叫“穆柯寨”?

《穆柯寨》剧照,图源水印。

京剧《穆柯寨》是一出脍炙人口的戏,也是一出由刀马旦即武旦应工的好戏,很吃功夫:不但有唱,而且有舞蹈,开打等表演。有趣的是当年四大名旦当红之时,都曾经演出过这出戏,但以梅兰芳尚小云的表演最佳。

尚小云,是最为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是四大名旦之一,京剧旦角流派尚派的创始人。他京昆不乱,文武擅长,唱腔高昂,有铁嗓钢喉之称,声腔并茂,以声情而动人,其表演火爆,情绪激昂,有满台飞之誉;他的武功很好,有深厚的武功底子,因此在舞台上,英姿飒爽,有一股女英雄气派。

尚小云演出的“穆柯寨”得益于王瑶卿先生的真传,因此“穆柯寨”也是尚小云先生早年的拿手好戏。连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都称赞。

尚小云《双阳公主》剧照

说到“穆柯寨”也就不得不提及到老北京的一家以“穆柯寨”为名的小饭馆。那就是地处前门外大栅栏西南的臧家胡同口的“穆柯寨”小面馆。这家小饭馆门面不大,进去后只有几张木桌子和几条板凳,但生意十分兴隆,可谓门庭若市。这家小饭馆以其著名的炒疙瘩名闻京城。

话说民国初期,有一家姓穆的母女两人从山东来京在这臧家胡同口开了一家小面馆“同福居面馆”,母女二人,无非是度日而已。她们勤劳诚实,做出的面条很劲道,好吃,于是慢慢地就有了一些常客,穆老太太人和气,好客,也就交了不少朋友,大多是附近的劳苦大众。

穆老太太了解到大家老吃面,有一些厌烦了,于是,她开始琢磨要进行革新,想来想去,她想到在老家农村时,那些老乡们的疙瘩汤。于是,他开始也做出煮疙瘩。大家一吃觉得不错。

穆老太太又灵机一动,开始把煮熟的疙瘩,加上菜肴再进行烹炒,果然味道奇佳,成为一种新的面食叫

炒疙瘩。由于她们家的饭馆所处的地方犹如山寨口,所以大家就戏叫“穆柯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穆柯寨的炒疙瘩就作为一种新面食,不但受到原先的老顾客的欢迎,就是一些官府大户、文人墨客,特别是那些京剧演员们都成为了穆柯寨的常客。

说起这炒疙瘩并不难做,选用精粉和面-注意要用温水和面,把和好的面,稍微醒一下,要硬一些,然后把硬面搓成手指粗细的面条。接着就是揪疙瘩,把硬面条揪成小拇指盖大小的面疙瘩,然后把这面疙瘩放入温开水中煮,稍煮片刻,然后捞出,放入漏勺后,淋出水分,然后在炒锅中,放入牛油,切好的牛羊肉片,加上适量的时菜如小葱,娃娃菜,小蒜苗等,待炒到半熟后,立即放入面疙瘩,反复翻炒,直到面疙瘩呈现出金黄色,即出锅入盘,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疙瘩就好了。


穆柯寨的炒疙瘩享誉京城,每天食客如云,络绎不绝,特别受到当时的

京剧名伶的欢迎,每天晚上10点左右,刚散戏卸了妆的京剧演员们,都会来到穆柯寨吃上一盘炒疙瘩当夜宵

当时,京剧名家如马连良李万春李多奎尚小云茹富华、名琴师杨宝忠李慕良等都是穆柯寨的常客。结果使得这家小饭铺不得不改变经营时间,而从晚间10点到午夜是这家小饭铺最忙的时候。因为那些唱戏的都来了吃夜宵了。

马连良、奚啸伯、尚小云、萧长华、张君秋、李多奎、马富禄等演出《四郎探母》结束后谢幕。

久而久之,这穆家母女两个人也都和京剧界结下了友谊。比如穆老太太就和李多奎成了好友,她还向李多奎学习了几段老旦戏,而且唱起来有声有色的。她的女儿“穆桂英”也和马连良的兄长

马连贵先生结为夫妻。

穆家母女人缘很好,而且很仗义,于是有一位京城的书法家,为穆柯寨书写了一首诗:“廿载蜉蝣客燕京,每餐难忘穆桂英;寄语他家女招待,可曾亲手去调羹。”对于穆柯寨的炒疙瘩推崇备至,后来他书写的这首诗一直挂在这家小饭铺的厅堂之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尚小云受到严重的摧残迫害,可谓是家破人亡的地步。在西安挨了斗,被抄了家。1974年,他回到北京治眼疾,可是自家的房子已经被别人占用,于是这位当年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的尚老板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他先住在亲戚任志秋的家里,可那里是江青的“样板团”的宿舍,无奈只好搬出来,又在自己的学生京剧名家吴素秋的家中住了一段时间,可吴素秋也被街道的造反派看管起来。这时,他来到自己幼年间拜的干妈穆柯寨的穆老太太那里。穆老太太的女儿穆桂英一看见尚小云就是满眼流泪说:“哥哥,您受苦了!”

说完,就拉着尚小云到屋中,她亲手为尚小云做了原汁原味的炒疙瘩,再添几个小菜,有回民的炒掐菜、小锅烧牛肉、炸卷果、素鸡、炸油香等。

它让一生颠簸,半世飘蓬的名旦尚小云,顿生归家之感,尚小云一边狼吞虎咽的吃着菜,一边流着泪水说“我有多少日子也没有吃到这样好的饭菜了!”一旁观看的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心疼地说:“小云,慢慢吃,别噎着。”

穆家母女收留了尚小云,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友情,也是我们老北京的仗义。京畿之地,天子之下,人情最浓,这就是老北京人的气质。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转自老北京网《尚小云和“穆柯寨”》,作者鲍玉珩。


北京的春天里 这几种声音越来越少了

西单和二龙坑中间的大木仓 王爷府变教育部

​西单这么多商场都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