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新农业人的自强人生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残疾人脱贫典型王忠全

黝黑的肤色、灿烂的笑容,常年劳动在田间地头,他就是王忠全。

王忠全,男,1986年出生在兜山镇瓦窑村的一个农村家庭,6岁时因一次车祸丧失了一只手臂,落下残疾。突如起来的变故,给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

2014—2016年兜底政策扶贫,保障生活

王忠全家中共有五口人,父亲是肢体二级残疾人,家中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在上学,一家5口的基本生活开支约2000元/月,但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仅靠王忠全1350元/月的工资。考虑到其家庭困难,2014年,经过精准识别,兜山镇政府将王忠全一家整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400元/月的低保政策兜底,这无疑改善了王忠全一家窘迫的生活。可王忠全深知,即使政策兜底保障了一家的基本生活,但要想脱贫致富,还得靠自己!

2016—2017年发展养殖业,顺利脱贫

因富顺县残联每年会实施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项目,各镇乡残联都会购买鸡、鸭、鹅苗等发放给残疾人发展生产,作为兜山镇残联专委的王忠全,察觉到了商机,2016年投入4万余元育鸡、鸭、苗,后将培育出来的鸡鸭苗销往15个镇乡残联,实现净收入4万元,赚的真正意义上第一桶金的王忠全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养殖业的发展,也使得王忠全2016年顺利脱贫摘帽。

2017—2019年乘胜追击,创业致富

2017年,王忠全和朋友在夜市吃龙虾时,发现龙虾单价高,但顾客却络绎不绝。嗅觉敏锐的王忠全毅然决然投入到龙虾养殖业的浪潮中。找好田地、挖机进场、购买虾苗、硬化田坎……精明干练的王忠全有条不紊的操办这一切,一个月后,位于永年马家3组,占地面积86亩,投入成本达12万元的小王龙虾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由于王忠全没有养殖龙虾经验,技术欠缺,县残联积极联系农业科技员给王忠全提供技术指导,虾苗成活率达90%以上。现王忠全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小王龙虾产业基地年产经济效益达20万元左右。

创业成功的王忠全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带来丰收的收益,2019年,王忠全花费20万元将位于兜山老家80平米的房子加固维修拓宽,拓宽后的2层楼房现有230平方米,除此之外,王忠全还花费23万元,在自贡购买了一个商铺,生活越过越好的王忠全也成了瓦窑村的致富代表。

2020年——描绘蓝图,扩大规模

对于未来生活蓝图,忠全有自己的构想和设想。下一步,王忠全打算扩大小王龙虾产业基地的规模,硬化周边走道,完善基础设施,并发展水果种植业,为顾客提供龙虾垂钓与野外采摘一体服务,由此增加顾客人流量。在销售渠道上,除传统销售模式外,还计划在自贡成立店面,实行“线下销售+线上销售”双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谈到将来,王忠全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国家各项政策这么好,我没有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相比于政府帮扶,我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强人,为残疾人争光,同时也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付亚兰 曾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