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裁员or缺工?疫情之下纺织行业众生相

毫无疑问2020年的疫情

对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

继美股熔断原油暴跌之后,

下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失业潮的到来!


终端品牌裁员零售门店关门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纺织服装行业的营业额大幅下滑

美国老牌零售巨头梅西百货因新冠肺炎疫情失去了大量业务。截至3月中旬,其已关闭了775家门店。当地时间3月30日,梅西百货表示,从本周开始,12.5万员工中的大部分被强制休假至少到5月份,公司高管从4月开始临时减薪。该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虽然已经采取措施遏制财务危机,但疫情对其业务造成沉重打击,多家门店关闭造成销售额大幅下降。自2020年年初以来,梅西百货股价已大跌70%,在4月1日早上跌至历史最低点之后,这家美国最大的百货商店被标普指数宣布除名。

有着118年历史的美国老牌百货商店J.C.Penney正在考虑申请破产保护,其已经被迫暂时关闭了850家门店。关闭门店导致其营收枯竭,J.C.Penney目前的资金能支持几个月的运营。J.C.Penney于3月31日宣布延长闭店时间,同时从4月2日起暂时让大多数门店钟点工休无薪假。从4月5日起,公司相当一批的办公室雇员、以及门店受薪雇员也将休无薪假。

H&M在近期财报中坦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H&M 3月的净销售额同比下降46%,并预计第二财季业绩将出现亏损。自从3月中旬以来,该集团一些最大市场的所有门店已经全部关闭,在全球5065家门店中已有3778家关闭,其中包括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所有商店。值得注意的是,H&M在财报中表示,情况已经越来越严峻,因此公司在采购、投资、租金和人员配备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H&M的高管已经暂时削减了20%的工资,公司目前正在审查是否需要裁员。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正在考虑临时裁员,涉及西班牙约2.5万门店员工。

在澳大利亚,百货商Myer已向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一份声明,表示从3月29日开始关闭所有门店,为期4个星期,直到4月27日。在澳大利亚,从3月30日开始,10000名Myer员工将被裁,加上Premier Investments裁掉的9000人、Flight Centre裁掉的3800人以及几家大型零售商的裁员,意味着该国仅零售业的失业人数在一周内就达到4万多人。


上游产业链困难重重


由于国外疫情仍在蔓延,越南今年接到的订单大大减少,越南一些出口行业也将大受影响。

越南的纺织业将面临突如其来的订单损失,这可能对许多服装制造商造成灾难性的损失,为度过这一经济寒冬,越南制造商正纷纷采取措施控制成本。越南一家服装制造商巨头Vinatex有200多家工厂,集团内有多达10万名工人,但是来自国外的订单减少,该公司正计划让至多50000名工人休假。

越南工业和贸易部的数据显示,4月和5月,越南纺织品和鞋类的订单量将同比下降约70%。即使在5月底全球疫情有所缓解,Vinatex仍将损失1万亿越南盾(约合4240万美元),这达到了其2019年5100亿越南盾净利润的两倍。

Vinatex的首席执行官表示:"按目前的情况,到5月,将有30%至50%的工作机会消失。"值得一提的是,越南纺织业之前也曾因为原料供应问题而大受影响,疫情之下,越南制造业似乎显得有点脆弱。

孟加拉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国。由于新冠病毒沉重地打击了服装消费,孟加拉纺织业已有1.5万名工人失业,还有一部分员工拿不到薪水。纺织服装产业是孟加拉国重要的出口产业,从业人数超过400万,其中大部分是妇女。由于缺少来自国外的订单,特别是来自欧洲的订单,生产商无奈选择裁员或者停付工资。孟加拉全国纺织工人工会秘书长巴布尔·阿赫塔尔请求外国买家不要取消订单并要求企业老板支付工资并停止裁员,在他看来公司的老板应该帮助工人。这事关正义,也符合老板们的利益。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CMAI)表示,印度服装业80%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多数企业根本无法扛过3到6个月的疫情。据其表示,该协会(CMAI)内部注册企业约有3700家,雇用了超过70万人,如果印度政府没有在工资补贴或者在复工计划方面采取援助措施,将会导致印度整个纺织业工作岗位大幅减少,裁员总数或高达1000万人。由于纺织业是印度重要的经济支柱,一旦倒下,将会引发严重后果。根据巴克莱银行的最新预测,全面封锁措施将使印度损失达2344亿美元;日前印度央行也承认,由于疫情冲击,印度经济难以在2020年实现5%的增速。

因为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欧美订单大幅度减少,工厂被迫申请停工。柬埔寨有几十万工厂工人面临着“下岗”的困境。4月初,柬埔寨服装制造商协会秘书长Ken Loo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有74%的人失业,这就相当于约50万名员工受到订单取消的影响。”

图片来源:世界日报


泰国服装工业公会主席育塔拉日前表示,之前整个服装行业的产值大约2000亿铢,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到泰国的服装业,品牌公司及外国买家暂缓下单甚至可能取消订单,使得整个泰国服装业失去超过70%的订单,并可能因此而导致服装行业超过25万人面临失业。


国内纺织行业韧性仍在


21日人社部发布"2020 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求职 100 个短缺职业排行",纺织服装行业多个职位榜上有名。

其中缝纫工连续两次排名靠前,且需求城市分布广泛遍及全国。纺纱工及织布工排名也有所提升,主要需求来自安徽、新疆、广东等纺织大省。裁剪工则是新进上榜,需求来自黑龙江、湖北以及长三角。

这个求职排行榜一方面反映了年初受疫情影响交通受阻,各行业复工出现缺工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纺织行业的韧性所在。随着3月份国内疫情的初步控制,纺织企业复工情况明显改善,用工需求上升。

但是,随着3月份后期疫情扩散至全球,纺织外贸订单大幅下滑,复工后的国内纺织企业因新订单大幅度减少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据最近消息,一些大型纺织企业因订单下降,不得已采取轮休、放假等方式勉强维持生产。

据悉,国内著名的全棉弹力坯布生产基地浙江兰溪,目前企业产品库存多在40天以上,企业开始以三班改两班、机台轮休等形式实行限产,以缓解库存压力。

全球最大的纯棉衬衫生产商之一,溢达集团于4月20日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关闭位于中国、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的四家工厂。这个信号表明随着终端需求萎缩向上游的传导,行业优势企业对于后期的形势多持悲观预判,纺织行业二三季度仍然要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当然,对于国内的纺织企业来说无需过分悲观,当前国内疫情控制效果在全球表现得最好,中国纺织行业产业链也最为完善,相较东南亚有更强的恢复能力,一旦终端需求企稳,可以快速投入生产,抢占市场份额。其次,国内消费市场庞大,随着内需的启动,可以带动整个纺织行业复苏。可以肯定的是国内需求会先于外贸需求,而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产业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性极强,本国需求市场不足以带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