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一季度环境质量“成绩单”出炉 PM10降幅全省第一

原标题:安庆市一季度环境质量“成绩单”出炉 PM10降幅全省第一

4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召开安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一季度安庆市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市生态环境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等情况。

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今年一季度,我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环境空气各项指标省内排名均位居前列,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

环境空气优良率为87.8%,比去年同期上升22.2%,全省排名第5,上升幅度全省排名第5;PM2.5为46.0μg/m 3 ,全省排名第6,较去年同期下降34.4%,下降幅度全省第3;PM10均值48.6 μg/m 3 ,全省排名第3,较去年同期下降35.8%,下降幅度全省第1。

我市29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监测结果表明,Ι~Ⅲ水质断面25个,水质优良率为86%,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全市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100%。

聚焦“放管服”改革

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聚焦“放管服”改革,通过加大环评改革力度、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环境政务服务水平,实现更大幅度的“放”、更加精准的“管”以及更加有效的“服”。

“放”方面,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强化“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生态环境影响小、风险可控的项目依法能简则简;进一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权向各县(市、区)“重心下沉”,市级审批事权“能放则放”;拓展豁免范围和承诺制审批制度,环评告知承诺制拓展至17大类44个行业,对22大类50个行业实行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着力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今年内实现所有行业持证排污全覆盖。此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证式”管理机制。

“管”方面,实行环境监管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将第一批113家环境信用好、环境风险低的企业列入正面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免除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完成全市109家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联网、运维等建设,建立“智慧环保”系统网上巡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宽严相济处理环境违法行为;“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企业持续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

“服”方面,简化行政许可和项目审批工作流程,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实行“网上办、智能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对重大项目结对帮扶,提前介入,主动指导,全程跟踪;通过生态环境“议事厅”制度,主动收集制约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研究、加以解决;严格准入门槛,建立完善第三方机构监管考核机制,引导发挥社会机构服务效能。

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紧扣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完成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清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考核目标,确保成功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2+9+N”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行动。加快推进码头、排污口整治和长江岸线绿化提升,高标准建设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江豚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区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完成江豚保护区问题整改;推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8月底前投用皖能中科垃圾焚烧发电600吨/天一期重建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1500吨/天三期项目,年底前建成投运静脉产业园项目,年底前完成二三水厂取水口迁建。此外,继续深化“八大行动”,全面落实“1515”方案,持续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起底”,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着力强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实施空气环境质量提标、水环境质量达标以及土壤修复行动。突出臭氧达标治理,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协同推进柴油货车治理,持续强化扬尘管控、秸秆禁烧、餐饮油烟和散煤治理,确保完成PM2.5浓度较2015年下降18%以上;深化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尾矿库污染、船舶污染治理和岸线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等,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全面达标;全面实施“土十条”,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等。

(安报全媒体记者 项珍 通讯员 丁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