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有生之年必看”的电影,竟然都是导演们的第一部作品。

被认为是“影史最佳”的《公民凯恩》、法国“新浪潮”开山之作的《四百击》、获誉“最伟大法庭片与辩证推理片”的《十二怒汉》……这些“有生之年必看”的电影,竟然都是导演们的第一部作品。


“处女作”虽然常常是青涩、质朴的代名词,对于这些才华横溢者却是例外。


今日小编给大家介绍12位凭借处女作一鸣惊人的导演。


这次,我们仅着眼在欧美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上。在参考The Online Film Critics Society “100部最佳处女作” 榜单的基础上,按 “导演后续作品的知名度及口碑”、“豆瓣电影评分”、“豆瓣电影标记数目” 进行了筛选。


01



[美] 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1915-1985)


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作为演员,他参与了一百多部电影(包括配音);作为编剧,他写了42个剧本;作为导演,他执导了近40部影片。


因为有奥逊·威尔斯,我们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电影天才”的存在。


处女作:《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美国,1941

豆瓣评分:8.5


奥斯卡九项提名、“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十部电影”之一、1952年《视与听》“最伟大的十部电影”第一位、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大电影”榜首……

当所有的这些成就相加,就是《公民凯恩》。



豆瓣网友 欢乐分裂


销魂深焦、低调灯光、5个叙述闪回的平行运动镜头切入、升降横摇镜头、蒙太奇造就的时间维度、复杂场面调度,包括服装化妆声效等,无论你们怎么说装逼,这些技巧的确无与伦比!



02



[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1932-1984)


15岁在巴黎发起电影俱乐部,后在《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任编辑和撰稿人,成为著名影评家。《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1954)被视为新浪潮运动的纲领与宣言;《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1957)预告了“第一人称”影片的到来。


特吕弗终身难忘他的童年生活,早年的坎坷经历,被他一遍遍用非常真切自然,而又十分忧郁的影象形式再现出来。跟别的新浪潮导演相比,特吕弗避免了政治化倾向,风格雅俗共赏,显示出雷诺阿等人的影响。



处女作:《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

法国,1959

豆瓣评分:8.7


特吕弗按照他的少年时期的坎坷经历拍摄了这部自传性质的电影,他将此片献给带特吕弗离开教导所的著名影评家安德烈·巴赞。


它是法国第一部在戛纳影展得奖(最佳导演大奖)的新浪潮电影,也是特吕弗首部长片。



豆瓣网友 有意识的贱民


叛逆的少年,禁锢不住的自由心。面朝大海,背后才是更无边无际的困牢。巴黎美景、接连长镜、悦动配乐,新浪潮...



03



[法] 让-吕克·戈达尔

Jean-Luc Godard(1930-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在他的作品里常会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处女作:《筋疲力尽》(À bout de souffle)

法国,1960

豆瓣评分:8.4


本片和特吕弗的《四百击》同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戈达尔在片中抛弃了传统的好莱坞电影技术,而大量的采用胶片跳接,手持摄像机,实景拍摄等实验性拍摄技术。



豆瓣网友 jj73浅之


在这群新浪潮大神的脑中,挥霍青春、追寻爱情和直面死亡永远是最正经的事。



04



[美] 西德尼·吕美特

Sidney Lumet(1924-2011)


以技术知识和使演员发挥一流演技的能力著名的吕美特制作了超过40部电影,他的影片通常是感性的,但几乎没有影片在感情上过于夸张。吕美特经常讲述充满智慧和错综复杂的故事,他的左倾倾向使他常在电影中论述社会主题,但他并不把政治电影放在首位。



处女作:《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美国,1957

豆瓣评分:9.3


本片内容为关于一个12人陪审团的辩证讨论过程,深刻探讨美国法律正义及陪审制,片中所探讨的司法问题至今仍然存在,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并誉为影史上“最伟大的法庭片、辩证推理片”。


全片大部分时间仅用单一场景(陪审团室),只有开始和结束时用到不同的场景。此片也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



豆瓣网友 艾小柯


精湛的表演,恰到好处的对话与矛盾设计。



05



[俄] 安德烈·萨金塞夫

Andrey Zvyagintsev(1964- )


1990年从莫斯科国立戏剧大学表演专业毕业,2000年受邀执导《回归》。这部影片也成为萨金塞夫个人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在第一次参展中就获得了第60届威尼斯影展最高荣誉金狮奖和最佳新人导演奖两个奖项。其亲自撰写的短文中指出,故事

以寓言的方式透视人生的处境,观众只要循着这个方向欣赏,定会看出真正的意思。



处女作:《回归》(Возвращение)

俄国,2003

豆瓣评分:8.8


本片荣获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03年俄罗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最佳新人和最佳电影奖,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狮奖等。


萨金塞夫在采访时曾称:“我没有将它看作是每天常见的故事,或者一个社会性的题材。它不是简单的父子情,很大程度上,它从一个神话化的角度去看人生。电影里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意义。”



豆瓣网友 陀螺凡达可


完全抽离背景和环境的叙事,冷静有力,寓言就该这样拍。



06



[英] 盖·里奇

Guy Ritchie(1968- )


1968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军人家庭,小时候被继父抚养,后来被送去就读私立学校,并因为兴趣而换了10间学校。1993年在一家电影公司当了两年的小弟,后来就开始自己拍摄一些广告和MTV音乐录影带。



处女作:《两杆大烟枪》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英国,1998

豆瓣评分:9.0


这部作品让好莱坞两个当红巨星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赞不绝口,甚至让后者致电盖·里奇,表达不计片酬想在其作品中轧上一角的意愿。《疯狂的石头》就有对它的借鉴与致敬。



豆瓣网友 影志


犯罪都那么的英伦范,盖·里奇构造了一出无巧不成书的黑色喜剧,调侃、刺激,别有一番滋味。“四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盖·里奇果然不是盖的。”



07



[美] 昆汀·塔伦蒂诺

Quentin Tarantino(1963- )


毫无疑问,昆汀是个鬼才。而所谓“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在20世纪九十年代作为风格独特的导演迅速成名,他擅长非线性讲述故事,难忘的对白及血腥场面,将美国本土B级片的黑色暴力风格发扬光大。昆汀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轻导演,以独特的个性和对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称。



处女作:《落水狗》(Reservoir Dogs)

美国,1992

豆瓣评分:8.2


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翻拍了1987年的香港电影《龙虎风云》,落水狗在上映时票房一般,但在英国上映后却比较成功。随着之后的DVD版本发售,得到更多观众的欣赏,渐渐令它成了经典的犯罪电影。



豆瓣网友 陆支羽


昆汀的秘诀真的只是无规则的暴力和血浆吗?显然不仅仅如此。PS:处女作便能如此一针见血地奠定影像风格,亦唯恐昆大神是也。



08



[英] 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1970- )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



处女作:《追随》(Following)

英国,1999

豆瓣评分:9.0


在诺兰看来,时间就像是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因此他把电影中原有的自然时间完全打碎,让事件以一个一个分裂的片段呈现出来,观众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推导出一个整体。而处女作《追随》即是如此,诺兰标志性的意外结局、碎片化叙事等,在此片中已有了极完美的体现。



豆瓣网友 猫叔Mack


诺兰的第一部长片,惊艳的处女作。小成本的粗糙的黑白镜头,仿佛新浪潮一般的酷,骗中骗一般的抽丝剥茧,低俗小说一般的非线性。



09



[墨]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1963- )


1963年生于墨西哥城,曾是墨西哥电台的著名DJ。1990年从事广告拍摄,并成立个人制片公司ZetaFilms,尝试向导演转型。在寻求剧本的过程中结识编剧吉勒莫·阿里加,两人意趣相投,开始筹备一个关于墨西哥城的短片集剧本。


历时3年,易稿36次之后,只有三个片段保留下来,就是日后《爱情是狗娘》的雏形。《爱情是狗娘》为冈萨雷斯带来了一个新导演的无上荣誉,也因此形成了他的固定制作班底。



处女作:《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墨西哥,2000

豆瓣评分:8.2


一场剧烈的撞车,让不同人的命运在瞬间交叠后走向了不同的归途。但影片要说的,是殊途同归的爱情。全片弥漫着浓重的欧美文化和墨西哥文化碰撞的痕迹,结构巧妙,视觉冲击力极强,同时又像阿莫多瓦的电影那样留有大量的思索空间。



豆瓣网友 小岩菽


人与动物的相处多么直截了当,有爱或者没有爱。而人之复杂,即使用同一群主人公续写故事三段,仍述不尽爱恨情仇。



10



[法] 让-皮埃尔·热内

Jean-Pierre Jeunet(1953- )


多数中国观众或许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却不会不知道热内的另一部作品:《天使爱美丽》。


让-皮埃尔·热内早年从事电视广告和视频片段的制作。1991年,热内和搭档马克·卡罗完成了第一部长片《黑店狂想曲》,这部开山之作获得了恺撒奖的四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新锐导演奖和最佳场景奖。



处女作:《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

法国,1997

豆瓣评分:8.1


故事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虽然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但不能简单地把这样一部电影定位“喜剧”,虽有法式幽默,其黑色内容也足以吞没其搞笑元素,让人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晦涩难奈。偶尔的幽默桥段只能起到暂时的抚慰作用。



豆瓣网友 文泽尔


荒诞奇异黑色:爱情如飞刀,胜过原子弹。你有大提琴,我有音乐锯。近视如你,矮丑如我,不妨碍我们微笑,不妨碍我们相爱。



11



[美] 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1969- )


早年斯派克·琼斯是在滑板和小轮车上度过的,在特技运动界混出了一点名堂,拥有不少少女粉丝。他还参与创建了自行车玩家俱乐部Homeboy、女生滑板公司Girl Skateboards以及青年文化杂志Dirt,并从事杂志编辑、滑板摄影工作。


斯派克·琼斯极少接受采访,在他所接受的采访中,大多是由尴尬的冷场组成。在经历了与斯派克·琼斯“不寻常的”共事后,约翰·马尔科维奇对媒体开玩笑地说:“他不会说英语。”



处女作:《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Being John Malkovich)

美国,1999

豆瓣评分:8.2


约翰·马尔科维奇在片中扮演虚构化的自己,因为在导演和剧本的原创性,作品获得广泛好评,提名三项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女配角。


影片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佳评价,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评价高达93%。在《帝国》杂志评选的世界最伟大的500部电影中排第441名。



豆瓣网友 刘小黛


人的自觉,是可怕的诅咒。藉由思考、感觉而备受苦恼。木偶的声音,是人内心深处的呼唤。



12



[英] 邓肯·琼斯

Duncan Jones(1971- )


邓肯·琼斯原名佐维尔·鲍伊或乔伊·鲍伊,是

摇滚传奇大卫·鲍伊和前妻Angela Bowie的儿子,1971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的贝克汉姆医院,他的到来让鲍伊写下了“Kooks”这首歌,18岁时他决定使用邓肯·琼斯这个名字。


从伦敦电影学院毕业后,琼斯便努力成为一名电影导演,为此付出不少心血,但他首先是作为广告导演而受到关注的。



处女作:《月球》(Moon)

英国,2009

豆瓣评分:8.5


影片荣获2009年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英国影片奖,男主角山姆·洛克威尔因此片获得2009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拍摄期间正好是美国编剧大罢工,邓肯·琼斯利用这个机会请到了特效制作方面的顶尖人才,从而为这部小成本电影营造出非常棒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