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逐步复苏,“拐点”已来?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汽车消费正逐步复苏。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同比降幅较2月收窄38个百分点,经销商订单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的65%以上。但终端零售恢复缓慢,新车销售更多以线上积累订单为主。

进店消费人数增长明显,持币观望者较多

“最近两周以来,进店消费人数增长明显。周六周日到店客户达到50至60批,一天可成交12至16辆。”一家石家庄大众4S店的负责人告诉小万:“近来的客户来源明显感觉与以前不同,消费人群大多数属于刚需,很多是通过直播平台充分沟通后直接来店付款,目的性明确。”

在石家庄工作的李家兴(化名)想入手一台大众汽车,已经观望了一年左右。石家庄许多大众4S店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鼓励政策,疫情期间购买新车的消费者,最高可获得达30000元/辆的补贴款。不过,李家兴仍然不为之所动,想再观望一段时间,也许后续更多会推出力度更大的让利措施。

某4S店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小万,现阶段很多消费者仍在等待政策,持币观望者较多。预计第二季度汽车销售情况会比一季度更明朗。

多地频出台政策,应充分考虑全国市场流通

今年以来,多地频频出台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据小万不完全统计,辽宁、湖南、浙江、吉林、珠海、南昌、广州、佛山等地陆续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通过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鼓励购买“国六”标准新车等方式促进汽车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城市要求购买本地生产和销售的汽车才能获得当地政府补贴。例如,宁波、长春推出的政策要求,消费者购买的新车须为本地生产、销售,并在本地上牌。长沙市则要求,消费者需要在指定经销商购买上汽大众长沙工厂、长沙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湖南猎豹等车企生产的车辆,并在长沙上牌方可享受一定补贴。

地方政府鼓励汽车消费最终还是为了推动本地汽车产业发展,小万很理解,但小万建议地方制定政策时最好充分考虑全国市场的流通,这样可以给大家都带来好处。


其实,说到底,汽车消费市场不仅仅是依靠政策刺激,其繁荣的核心与宏观经济发展有关,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者收入增加、这些因素都将支撑汽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