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pick!一起为天河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点赞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告别城市,下沉到田间地头;他们心里装满了贫困户的大小事,却顾不上自己的家人;他们长期坚守一线,完成一轮任务又继续留下来;他们主动取消休假,筑牢基层疫情防控堡垒……这群人就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

今日起

广州日报、新花城将联合广州11区

发起“我为‘第一书记’点赞”活动

听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

“第一书记”代表讲述扶贫故事

其中

天河有3位“第一书记”入选

他们都是谁?

跟天河君来了解一下吧

12号

黄文明

天河区驻梅州兴宁市黄陂镇寺岗村第一书记

黄文明是天河区前进街道办事处驻兴宁市黄陂镇寺岗村第一书记。2019年5月10日报到的当天,为了让贫困户更方便地联系,黄文明办理了当地黄陂镇手机短号。

驻村不久,黄文明的黄陂短号就收到了一个困难户的信息,诉说6口之家只有一个劳动力且家中无厕所的困难情况。为解其燃眉之急,黄文明立即向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并得到了爱心企业家的积极响应。2019年5月16日,单位主要领导李明书记带领爱心企业家到钟新文家进行慰问,现场爱心企业家向钟新文捐助10000元用于修建厕所。由于这户为易返贫户,2020年黄文明决定对他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其智力残疾的妻子安排在村上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

黄文明在多次走访贫困户钟伟汉家时发现,其一家4口,仅钟伟汉的儿子钟益权1人有劳动能力,户主本人62岁,因慢性继发性肺结核,长期靠药物维持,只能从事简单的轻体力活,其妻也因年岁已高,丧失劳动能力。

走访过程中,黄文明多次鼓励其发展产业,2019年6月他开始学习养兔,引入5对种兔,制作简单的木制兔笼,由于资金问题,起初他没有挡风遮雨的棚子,只能在给兔笼加盖挡雨的木板和挡风的帐篷布。为增强他走向致富道路的信心,黄文明多次鼓励他扩大规模搭棚养殖。

2019年11月他搭建好面积约123平方米的铁棚,并开始了兔子和胡须鸡的养殖,截至目前养殖了350只胡须鸡和繁殖了150只小兔,看到他的努力和成绩,驻村工作队投入天河区引导资金5000元对他进行扶持。感受到政策温暖的钟伟汉对黄文明说,“黄书记,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和扶持,2020年我准备用这铁棚养1000只胡须鸡”。这信心满满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黄文明:“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让贫困户的腰板直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愧对‘第一书记’这个称呼”。

28号

杨海文

天河区驻梅州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第一书记

2019年8月,杨海文毅然申请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兴宁,身份却发生了变化,从游子成为了一名扶贫干部,担任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健康局驻坭陂镇汤一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精准扶贫工作对他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杨海文依然记得刚过来时想急切改变但又无从下手的感觉,雄心壮志却又无计可施的感觉,该怎么做,怎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他。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战役,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应该取得胜利。排兵布阵要有地图,杨海文根据汤一村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情况在地图上精准定位标记,并把家庭情况、帮扶措施、结对帮扶人等信息嵌入地图中,同时村发展的产业也在地图上一一列举。通过精准定位,杨海文对每一户贫困户姓名情况都很快做到心中有数,扶贫不留死角。

如何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杨海文思考,自己是驻村第一书记,也意味着在兴宁的时间注定是有期限的,但自己是一名党员,应该加强党建引领作用,把汤一村党支部打造成具有战斗力的组织,并通过壮大村级集体产业,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杨海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打造了坭陂镇汤一村光伏文化长廊,成为兴宁市首条光伏发电长廊,全长190米,项目由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健康局帮扶,首次采用“镇三资平台+招标代理公司国内公开招标”的招标建设,也是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EPC)资金与广州市扶贫引导资金互补的典型做法,将杂草丛生的西沟河边改造成百姓休闲的文化长廊,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创富道路,村级集体收入实现提质壮大。

经过不断的实践,构建了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四大品牌为核心的“同心汤一”模式,并取得阶段性决定性成效,73户贫困户210名贫困人口及贫困村在2019年达到退出标准并通过退出核查。成功举办“同心汤一奔小康,不负韶华贺新岁”2020年汤一文艺晚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弘扬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虽然疫情暂未平息,路途会有坎坷,但冲锋号角已吹响,一定能攻坚克难,夺取全面胜利,让故乡更美。

29号

杨柳

天河区驻梅州兴宁市黄陂镇大二村第一书记

杨柳是2019年作为天河区第二批选派干部来到兴宁市黄陂镇大二村任第一书记的。

2018年底,第一批扶贫干部工作期满,单位通知选派干部对驻村队长进行轮换,出身农村的杨柳,感恩被党培养成一名国家的干部,对农村的贫困感同身受,一直想着有机会回馈农村,于是主动向单位提交了申请,成为了天河区第一个上报轮换的驻村干部。然而不久后妻子怀孕的消息让杨柳陷入了两难,这个时候,身为党员的妻子主动跟他说不用担心,她会照顾好自己,让杨柳安心去执行这项光荣的任务。

领导的信任、家人的鼓励牺牲,让杨柳更感责任重大,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做好。到村任职后,为了能尽快融入工作,他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了解村情、融洽关系,另一方面坚持吃住在村,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与老党员座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理清工作思路。2019年下半年,因长期奔波和饮食不规律,杨柳患上了慢性胆囊炎,如果情况恶化,可能要切除胆囊,因公立医院只能最多开一个星期的药物,杨柳就想方设法自购一个月的药物,尽量保持扶贫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推动项目开展。长期的服药的副作用带来体重的飙升,常态的风吹日晒让他黑了八度,但看着全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内心的喜悦更是让他满足。

在上一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培养产业带头人,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两翻,村集体的灵芝孢子粉特色产业项目成规模,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注册了村的山货商标,设计制作了一批特色产品包装,助力消费扶贫;通过精准扶持,村里的4户有劳力贫困户成为了养殖专业户,打牢了从脱贫到致富的坚实基础;与患癌返贫的贫困户石玉祥一起找路子、谋发展,帮助重拾生活信心,指导扶持其在市区开蔬果店,稳定家庭收入,提高抗风险能力。扶贫攻坚尚未结束,杨柳表示,要坚持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达目的不罢休,坚守初心,帮助贫困户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一起为他们点赞鼓劲

为脱贫攻坚加油助力

看这里

活动时间

4月20日至4月30日24时

活动规则

3、勾选“第一书记”图片左上角的小框框,滑动页面至最底端,点击“提交”,就可为您心水的“第一书记”点赞鼓劲!

(素材来源: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