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孩子从平度张舍夏令营“逃跑”到高速上

“每顿都吃菜,一点肉没有”

“每天四点起床种地”

……

由于吃不了夏令营的苦

青岛三名中学生上演了“越营”

要沿高速路从平度走回青岛!

13日上午11时30许

在青新高速104公里处

三名学生模样的孩子

正沿着应急车道徒步前行……

潍莱高速交警大队三中队民警

巡逻时发现了应急车道上的三名孩子

民警立即停车并下车询问

得知——

这三位是初中生

家住青岛市区

在平度张舍参加夏令营活动

“每顿都吃菜,一点肉没有”

“每天四点起床种地”等原因

几个孩子在头一天晚上

就商量好了“逃跑计划”

利用下课休息的时间

偷偷从夏令营中溜出来了

半路爬上高速公路

本想沿着高速走回青岛

却不知自己走反了方向

民警发现他们时

他们已经往潍坊方向行走了六七公里

随后

民警把三个孩子带到中队驻地

并联系孩子家长

在家长的授意和安排下

夏令营的韩老师来到中队驻地

对民警表示了感谢

并批评了孩子们的莽撞行为

将孩子们领了回去……

这一“越营”事件

想来真有些后怕

三个孩子朝着相反的方向

在车流不息的高速路上步行

……

我们也不得不审视

类似的“吃苦”夏令营

对孩子真的有益处吗?

其实

一直以来都有正反两方的争论——


正方:可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

对孩子来说,夏令营应该是意味着快乐与充实。孩子们真正渴望的夏令营应该是放松身心、开阔眼界、拓展才艺、自由发展的“快乐营地”,能使孩子们积极、健康、向上地成长,同时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夏令营,首先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增强体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自信、勇于探索、创造性思考的性格,同时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方面也得到锻炼。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中有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93%的人认为通过夏令营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而夏令营参加者的父母中,7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

■打造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

夏令营摆脱了传统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学习中的快乐生活,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快乐。夏令营课程内容设置丰富,不是全理论或全数理化的教学,没有考试,没有优胜劣汰的竞争,不一定非要掌握某种知识或方法,而是潜移默化式的培养和教育,这样孩子就没有心理负担,能在学习中自由发挥,真正体验学习所带来快乐。 

反方:很难达成家长期望的效果

有教育专家分析认为,从吃苦夏令营的实际效果看,到底有多少达成了家长所期望的效果?

有孩子在参加完夏令营后没几天便恢复了生活中的依赖性的常态。其他参加过吃苦夏令营的孩子,也或多或少有变化,但是基本上变化不大。

想想,在10天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一个人10多年的习惯,那是有多难!

更何况,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的,他们怎么会不懂夏令营和自己生活的区别呢?

夏令营里吃不到的冰淇淋,过几天结束之后回到家打开冰箱就吃个爽快。夏令营里吹不到的空调,玩不到的游戏,回家之后可以天天泡在空调房里尽情玩……

夏令营里几天自欺欺人虚拟现实的生活,对孩子来说,非常简单就能应付过去。当他们回到优越的现实生活,那些汗水、泪水、吃苦、忍耐,能有几样会沁入他们的内心呢?

这种所谓的吃皮肉之苦,可能根本就达不到家长想迅速改变孩子的效果。

父母寄希望于通过参加一次吃苦夏令营,改变大多数独生子女或者自私或者懒惰的坏毛病。然而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孩子想积极表现一下,扫个地、洗次碗,给父母按个摩,这个时候家长的回应却违背了吃苦夏令营的初衷。

“你现在的关键任务是学习,快回房间写作业吧。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

“赶紧放下,别越帮越乱了,这些事情我来做!”

一味的拒绝,加上一时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不用操心。

慢慢地,孩子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一切都不关己的事情都高高挂起。

有时候想想,做父母的这种矛盾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也无所适从呢?

一点肉没有

吃这种苦有必要吗?

夏令营还是“集中营”?

对于孩子们“越营”一事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