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热!防护服、环卫工

汗水把手背上的皮肤泡的浮起

粗糙的大手被胶皮手套闷的发白,

紧绷的手套把手腕勒的

满是深深的纹路...

这是海淀区环卫中心五队

装卸工史文国和驾驶员聂二福的手。

然而受到如此待遇的不仅仅是手。

他们要在统一制式的工装外,

套上一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做着和同事们一样的体力活。

防护手套、护目镜,

层层防护、层层闷热把他们包裹

这一切有别于其他同事的原因是

从3月22日开始,

负责清运海淀南部13个

返京人员医学观察点生活垃圾。

被观察人员的饭盒、

一次性筷子、使用过的卫生纸等

沾染分泌物的

日常生活垃圾都在此列。

他们的任务,

是一遍一遍的消毒。

然后通过人工把这些垃圾装车。

辗转13个医学观察点收取垃圾后,

他们拉着这些垃圾,

穿越四环、五环、

六环直达垃圾焚烧终端。

(车载GPS记录下他们的日常行程)

全程150余公里,

有垃圾多的情况,

他们需要饿着肚子、跑两趟,

全程就变为300多公里。

早上6点,是海淀环卫五队

统一的发车时间。

晨光熹微中,

史文国和聂二福每天5点左右起床,

看着同事们按时发车。

同事们开车走了,

他们还在等待发车。

医学观察点的生活垃圾清运车

为了不影响观察点内的人员休息,

规定为8点开始发车

经过体温检测、

酒精检测后,

他们如期发车。

同事们大多从11:30

陆续返回排队吃饭。

他们那个时候,

还在走向下一个点的路上。

(医学观察点生活垃圾清运)

每天在最热的中午到午后时间段,

穿着移动的“桑拿房”,

(医学观察点生活垃圾清运)

在户外人工清运

观察点产出的生活垃圾

(医学观察点生活垃圾清运)

往往在回去后,

“穿在里面的工装都能拧出水来。”

因为清运点的特殊性

他们搬离了原来的宿舍。

他们结束清运工作后,

回到远离其他员工宿舍的

临时宿舍中

两个人互相消毒。

今天是由清运分队队长张建伟,

把给他们预留的饭送到门口

在确认门外人走了后,

再把饭取回宿舍。

这个时间,

往往已经到了下午2点。

我们都有03年非典

外围垃圾运输经验,

会好好保护自己,

完成工作。

虽然家人知道了仍然会支持,

但是还是瞒着他们,

不想让他们担心。”

——驾驶员聂二福

装卸工史文国是山东人,

干完体力活,安心的就着大葱,

大口嚼着馒头。

他们一再的告诉我们:

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穿防护服的环卫人,

还有海淀环卫五队队长朱梓臻

3月14日晚间,

接到了抽调海淀区机场

转运专班紧急任务。

交接完手头工作,

与妻子、与家人简单地

说明了组织安排

和自己决心去一线的想法后。

15日清晨,

他准时来到转运专班报到。

16日一早,他穿上防护服,

迅速投入新的“战斗”。

朱梓臻说,“其实最初也有些顾虑,

但作为党员,

没啥说的,必须上。

仅海淀环卫中心五队平均

每天清运生活垃圾、

粪便等1500吨左右,

约相当于500只成年亚洲象的重量。

(按每只大象3吨计算)

380多辆各式垃圾车

每天共计需要跑20000多公里。

而北京市五环路周长为98.58公里。

(相当于绕北京五环200多圈)

奉行日产日清、

垃圾不落地的他们,

穿越寒暑、风雨无阻

不清运结束就不收工!

他们笑谈

“自己是城市中的小透明

但是城市没自己真不行~”

明天,

气温峰值将达到35摄氏度。

垃圾清运的工作,

还将继续进行。

还有更多劳动者,

在我们看不见的时间

在我们看不清的角落,

在岗位上默默的“耕耘自己的土地”。

但他们劳动所开出星星点点的芬芳,

始终浸润着人间大地。